[今日评论]土地储备多寡导致近期房企拿地策略明显分化

2012-09-14 09:38:23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12-09-14
  • 报告类型:市场报告
  • 发布机构:克而瑞

(评论员/孙田)随着住宅市场成交回暖,近期土地市场也明显活跃起来。万科、龙湖等龙头企业近两个月来斥巨资频频拿地,但也有很多大型企业在土地市场上一无所获。房企拿地策略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主要是由于各家企业的土地储备和土地消化周期差别较大。

高土地储备企业拿地收缩明显,世茂今年以来零拿地

从拿地规模来看,不同消化周期类型的企业呈现明显的差异性。

高消化周期企业拿地建面占销售面积的比值接近为零,这些企业目前存在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库存亟待消化,所以企业暂停拿地是理智的选择。其中,世茂地产今年以来处于零拿地状态,相对于消极拿地这一面,世茂在销售方面略显积极,对其销售队伍进行了大力整改,从龙湖地产等知名企业挖掘销售人才,以期提高全年销售业绩,可见世茂地产正全力为加速去化做努力。

绿城集团曾一度陷入“倒闭”的舆论漩涡中,但从目前来看,企业运营良好,通过卖项目等方式,绿城快速获得少量资金回流,长时期的暂停拿地之后,今年7月、9月在上海新增了两幅住宅用地。

较高消化周期企业的拿地建面与销售面积比值水平普遍较高,拿地建面占销售面积比值的平均值为98%,将近是1:1的比例,总体来看,这个区间的企业是四类企业中拿地最为积极的。其中,建业地产拿地建面将近是其销售面积的3倍,龙湖地产的拿地建面占销售面积的比值也较高,达186%,招商地产和荣盛发展的这个比值大致为80%。远洋地产是这个类型的企业中唯一一个没有新增土地的企业,其消化周期较今年2月底下降了五个百分点。

合理消化周期企业拿地规模控制得较为适中,拿地建面占销售面积比值的平均值为61%。碧桂园是这类企业中新增土地规模最小的企业,碧桂园一向以拿地廉价著称,而且土地储备总量也在行业中靠前,企业掌有大量廉价地块,储备充裕,宏观调控持续的背景下降低新增土地比例很有可能是为了缩小风险,现金为王,等市场情况好转再拿地。另外,这类企业中,绿地集团拿地分外积极,其拿地建面占销售面积的127%,绿地具备国资背景,所以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并不大,尽管企业土地储备总量较高,仍然大肆补充土储。

万科由于土地储备较低,土地消化周期略微偏低,因此适当加大土地扩充量。今年一季度万科没有新增地块,自5月起拿地步伐加快,尤其是7月拿地规模超200万平方米,一反年初时寸土不拿的状态。万科对于土地储备量有自己的标准,他们认为土地够3-5年开发就可以了,不会一下子拿过多的地块占用资金。

合理消化周期企业平均拿地楼板价较高

从企业拿地成本、拿地金额占比情况来看,各类型企业的拿地成本普遍控制较好,合理消化周期企业的平均拿地楼板价相对较高(图2)。

高消化周期企业仅两家,世茂房地产没有拿地,绿城中国在前7个月内仅新增了一幅地块,位于上海市唐镇,拿地楼板价为15054元/平方米,该地块曾在2011年出让流标,今年挂牌起始价下降了3万多,最终由绿城、融创联合体溢价37%获得,其中绿城和融创的权益各占一半,地块周边有保利、万科的别墅项目,预计绿城也将把这个地块打造为高端住宅区。此次拿地,绿城采取了一贯的合作拿地方式,能有效缩小企业的资金风险,而且绿城拿地金额仅占企业销售金额的8%,风险控制较为良好。

较高消化周期企业拿地平均楼板价为2031元/平方米,拿地金额占销售金额比值的平均值为19%。招商地产拿地成本相对较高,达3377元/平方米,分析企业新增地块楼板价可以发现,招商拿地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拿地成本低廉,但由于企业在北京新增一幅核心地段住宅地块,拉高了企业拿地成本整体水平,而且招商也是合作拿地,所以不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威胁。建业地产的新增土地楼板价是这类企业中最低的,仅为546元/平方米,除了两幅地块,企业新增地块全部位于三四线城市,地块属性以住宅用地居多,楼板价最高的地块也仅为九百多一平米。

低消化周期企业万科的拿地金额占销售金额的14%,属于合理拿地范围,拿地楼板价为2047元/平方米。万科拿地主要集中在二线城市,在二线城市的拿地金额占比为85%,拿地成本为2302元/平方米。万科今年在一线城市广州新增了一幅商业用地,楼板价为五千元每平方米,万科今年在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方面有所动作,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也反映出来了。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