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市政府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

2021-02-19 14:04:46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江苏
  • 颁发时间:2021-02-04
  • 发文字号:宁政发〔2021〕16号
  • 发文机构:南京市人民政府
  • 实施日期:2021-02-04
  •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 类别:其他相关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明确了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为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工作,现将《2021年市政府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责任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对照各自承担的任务,抓紧制订推进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1年2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1年市政府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

  一、关于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1.持续压实“四方责任”,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实防线。坚持“人、物、环境”共防,加强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来宁人员闭环管理,完善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和全过程追溯体系,健全监测预警网络。落细落实重点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医疗机构院感预防与控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市、区疾控中心建设短板,加强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进一步提升抵御重大疫情风险的能力,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市卫健委主办,市相关部门、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二、关于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市发改委主办)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市财政局主办)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市商务局主办)

  5.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更多全球新品和一线品牌来宁首发、设立首店,加快传统商圈经营模式创新和功能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文旅消费集聚区、电商直播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性跨境电商交易中心,扩大进口商品消费规模。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升级。提高公共消费支出效率。(市商务局、市发改委主办,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6.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小米华东总部等392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00亿元以上。实施272个“双百工程”项目,工业投资增长10%左右,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主办,市投促局、市科技局、市政府办公厅协办)

  7.抢抓我国加入有关双边、多边、区域协定蕴含的新机遇,用足用好自贸区政策,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国际分拨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商事争端解决等领域扩大开放。(江北新区管委会主办,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协办)

  8.紧扣主导产业方向,遵循产业发展属性和发展规律,加强统筹规划,提升招商质效,全力招大引强,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0个。(市投促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主办,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9.全力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争先进位,加快提升平台功能。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大力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维修等产业。(市发改委、市商务局主办,江宁区政府、溧水区政府、相关园区管委会、东部机场集团协办)

  10.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提升境外合作园区功能,完成对外直接投资9亿美元。(市发改委、市商务局主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外办协办)

  11.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轴、跨区域合作新样板。推动南京都市圈在规划、产业、交通等方面实现“六个一体化”,做好宁淮特别合作区、G312产业创新走廊等规划建设,加快宁镇扬一体化和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市发改委主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协办)

  12.推动南沿江铁路、宁淮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外绕工程,建成宁句城际,推动宁扬、宁马、宁滁等跨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宁宣黄城际铁路及禄口机场站高铁枢纽预研、机场三期扩建等前期工作,谋划形成新的综合交通枢纽。续建宁宣、宁合和宁马改扩建等高速公路项目,完善干线公路网。(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地铁集团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建委、市公建中心、市交通集团、东部机场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区政府协办)

  13.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南京港总体规划》获批,推进龙潭物流园区等建设,支持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等发展,提升公铁水联运水平。(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市商务局、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市交通集团、南京港集团协办)

  三、关于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14.全社会研发费用占GDP比重3.48%。(市科技局主办)

  15.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布局,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更多原创成果。支持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综合交通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临床医学研究、生物医药、未来食品、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等重大平台建设。支持在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争创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科技局、市发改委主办,市工信局、市卫健委、江北新区管委会、建邺区政府、江宁区政府、麒麟高新区管委会协办)

  16.推动龙头企业以需求为牵引,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矩阵,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1.2万家,独角兽、瞪羚企业总数超过500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市科技局主办)

  17.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培育40家左右高水平新研机构,支持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工程化研究等平台,大幅提升研发和转化效益。(市科技局主办,市城建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18.支持在宁重点高校建设大学创新港,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以市场化方式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健全“管委会+运营平台”机制,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园区。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加快紫金山科技城、中科院麒麟科技城建设,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新增城市硅巷30万平方米。(市科技局主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紫东核心区管委会、江宁开发区管委会、麒麟高新区管委会协办)

  19.筹建国家产品质检中心、计量中心等平台。(市市场监管局主办)

  20.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确权、人才评价等改革。(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主办)

  21.以金融和资本赋能科技创新,拓展股权融资渠道,优化科创基金运作模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协办)

  22.布局应用场景,强化数据支撑,助推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加快市场化。(市工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主办,市科技局协办)

  23.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推出紫金山英才卡,推动人才安居保障提速。深化开放创新,建设4个“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提升“生根出访”等品牌国际影响力,办好南京创新周,大力引聚全球高层次产业人才和青年留学人才。(市委组织部、市委创新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房产局、市外办主办,市财政局、市科协协办)

  四、关于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24.开展“产业质效提升年”活动,增加工业用地和都市产业载体供给。(市工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

  25.深入实施“链长制”,确保八条重点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重点培育24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链主”式企业,新增省级以上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15家。(市工信局主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促局、市市场监管局协办)

  26.加快建设T3科技、细胞基因等重大公共服务平台,攻关突破20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等产业壮大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12%。(市工信局主办,市科技局、相关园区管委会协办)

  27.增强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发展质量,坚定不移推进沿江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局主办,市发改委协办)

  28.制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做大做强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市发改委主办,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协办)

  29.大力发展江北新区、河西新城、南部新城三大总部经济聚集区和总部经济重点园区,新增总部企业50家。提升河西金融中心等功能配套,支持基金等行业发展。实施184个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00亿元。打造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总数达1.1万家。(市发改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办,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相关区政府、相关园区管委会协办)

  30.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力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7000亿元,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区。推进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布局区块链、量子保密通信、信息安全等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市工信局主办,市大数据管理局、市发改委、南京大数据集团、市城建集团协办)

  3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10个全国有影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企业上云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400亿元。(市工信局主办)

  32.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确保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灾备中心上线试运行,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落地。(市工信局主办,市发改委、市大数据管理局协办)

  五、关于加快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33.以系统观念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2021版),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市政务办、市发改委主办,市政府办公厅、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34.推广“一照通办”“证照分离”等改革,提升电力接入、重大项目定制化审批等水平。完善企业注销机制,试行“休眠”制度,免除创新创业后顾之忧。健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机制。(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办主办,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35.扩大“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建好“宁企通”、12345“一企来”等平台,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秒触发、云兑现”,更好回应解决企业诉求。(市政务办主办,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36.拓展“我的南京”APP功能,丰富应用场景,加快政务服务便捷化。(市政务办、南京大数据集团主办)

  37.支持江北新区发展研创经济,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办好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提升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等功能。大力引进信创、细胞基因等基地型项目,突破半导体、重大新药等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均增长30%以上。(江北新区管委会主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协办)

  38.支持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开展首创性探索,推进QFLP、跨境人民币业务等试点,建设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打造数字金融发展先导区。先行先试“极简审批”,加快法治园区建设。推动自贸区与板块园区联动创新发展。(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主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南京仲裁办、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39.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产业用地收储制度,改革工业用地出让方式。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上市公司10家。探索数据交易机制和市场试点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管理局主办,市农业农村局、南京大数据集团协办)

  40.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市属集团综合改革,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市政府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主办,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各市属国有企业协办)

  41.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纾困惠企政策,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畅通“企业家服务日”等政企沟通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市工信局、市委统战部主办,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市工商联协办)

  42.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新增市场主体22.5万户,累计达172.5万户。(市市场监管局主办,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建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43.一以贯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量入为出、节用裕民,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部门预算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10%。建设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公物仓。(市财政局主办,市审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协办)

  六、关于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44.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推动重点功能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多规合一”。坚持“东西南北中”协调并进,以“一核三极”为引领,引导老城合理“留白”、提升品质,增强江北现代化新主城功能,推动紫东地区全面拉开框架,全力打造南部片区制造业高地,支持六合、高淳副城和龙袍等新城发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市发改委、江北新区管委会、紫东核心区管委会、相关区政府、相关园区管委会协办)

  45.加强双主城交通联接,续建和燕路、建宁西路等4条过江通道,深化锦文路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市公建中心主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建委、江北新区管委会协办)

  46.续建10条、开工2条地铁线路,建成地铁2号线西延。(市地铁集团主办,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区政府协办)

  47.建成扬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续建红山路—和燕路、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项目,实施惠民大道等6个重要节点综合改造。建成马群综合换乘中心。(市建委、市交通运输局主办,市城建集团、相关区政府协办)

  48.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支持雨花“两桥”、鼓楼和玄武铁北等改造更新和产业升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建委、相关区政府主办)

  49.实施棚户区改造200万平方米,动态排查整治危房。(市房产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区政府协办)

  50.推进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做好石榴新村、香林寺沟等片区改造提升。开展200条背街小巷整治。(市建委、市房产局、市城管局主办,相关区政府协办)

  51.着力提升垃圾分类水平,加快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市城管局主办,市建委、市城建集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52.紧扣“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完善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平台,拓展功能应用。加快“城市之眼”综合感知平台、城市信息化模型(CIM平台)等建设,深化数字技术在交通、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协同应用。推进新一代政务云等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完善数据、算力、算法、应用、安全等服务体系,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有序推进开放应用。(市大数据管理局主办,市政务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南京大数据集团、市城建集团协办)

  七、关于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53.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高效特色农业种业创新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快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建设5个新品种综合测试基地。运用技术手段对耕地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抓好“菜篮子”工程,稳定生猪产能,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市商务局协办)

  54.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达110亿元。(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供销社协办)

  55.支持国家级农高区、农创园协同发展,加快41个市级以上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主办,相关区政府协办)

  56.加强中心镇村建设,推进全域美丽乡村提质扩面,建成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000个,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推动移风易俗,改善乡村治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建成700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水阳江干流堤防加固等水利工程。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市。(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市委政法委、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主办,市文明办、市城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卫健委、市妇联、相关区政府协办)

  57.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加快溧水、高淳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溧水区政府、高淳区政府协办)

  58.深入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活动,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供销社、相关区政府协办)

  59.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重点支持“一南一北”帮扶地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主办,相关区政府协办)

  60.持续做好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支持陕西商洛、青海西宁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市发改委主办)

  八、关于加快推动美丽古都展现更高颜值

  61.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主办)

  62.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深入实施“4+1”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确保28条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推进“百项提升工程”和沿江特色示范工程,高质量打造九大城市客厅。坚决贯彻长江“十年禁渔”部署,实施“拯救江豚行动”,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绿化园林局主办,市相关部门、相关区政府、相关园区管委会协办)

  63.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完成100个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64.巩固“消劣”成果,建设“美丽河湖”。实施10个河道和15个暗涵整治提升项目,消除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和污水管网空白区,确保4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好重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主办)

  65.加强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施市污泥处置中心一期等项目,完善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主办,市水务集团协办)

  66.启动建设低碳先锋城市,制定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开展碳中和研究,持续压减煤炭消耗总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强化能源消费双控管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市工信局、市建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绿化园林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协办)

  67.建立全域全要素全覆盖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体系,启动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与确权登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主办)

  68.启动公园城市建设,加快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规划建设,全市森林抚育5万亩,修复湿地1000亩。办好省第十一届园博会。(市建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绿化园林局主办)

  九、关于加快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69.坚持以文育人、培元固本。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教育,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出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等精品力作,精心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全国志愿之城。(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厅主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党史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投集团、市广电集团协办)

  70.注重以文铸城、延续文脉。编制明外郭保护规划,推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小西湖、评事街、浦口老火车站等保护更新。启动南京博物馆新馆前期工作,加快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二期、石头城遗址公园等建设,提档升级一批博物馆。保护、传承和利用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稳步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实施非遗活化利用代表性项目。(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旅游集团、市文投集团主办,相关区政府协办)

  71.推进以文惠民、文旅融合。深化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办好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等活动,推进小剧场建设运营,建成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生态化保护建设栖霞山、老山等景区,创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500亿元。推动文化与科技、体育等融合发展,壮大创意、动漫、影视等行业,发展网络文学及延伸产业。建设世界文学之都示范空间,举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南京和平论坛,扩大文化影响力。(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市文投集团主办,市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区政府协办)

  十、关于加快提高特大城市治理水平

  7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市应急管理局主办,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73.高标准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整治危化品、尾矿库、大型综合体、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深化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迭代升级为抓手,健全安全风险预防体系,加快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推进186项防汛消险项目建设。(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主办,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建委、市消防救援支队等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74.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药品零售和使用环节质量监管,强化疫苗储运和预防接种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市市场监管局、市卫健委主办)

  75.深化大排查大整治,完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市委政法委主办,市相关部门、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76.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动隐性债务降规模、降成本、降风险,规范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和担保。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债券违约处置机制,稳控化解重点企业资金链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等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群众利益。(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主办,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协办)

  77.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街镇集成改革,健全“三社”联动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建设,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格局。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信访工作,加快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尊崇宪法、遵守法律,全面实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主办,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政府信访局、南京仲裁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78.深化平安南京建设,提升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坚决防范和打击涉黑涉恶、通讯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国家安全、民族宗教等工作,深化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宗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南京警备区主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十一、关于加快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7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调控目标以内。(市发改委主办)

  80.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市人社局主办)

  81.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分配政策,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市发改委主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政府国资委协办)

  82.完善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零成本”专用场地保障,新增就业参保大专以上人数30万。(市人社局主办,市财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办)

  83.完善社保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相关工作,探索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办法,推动相关重点群体应保尽保。优化基本医保制度体系,有序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市人社局、市医保局主办)

  84.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强化孤儿、困境儿童等基本生活保障,推动社会救助向相对贫困家庭延伸,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市民政局、市残联主办)

  8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继续推进市属高中外扩和区属高中提升工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强化民办技工院校规范管理。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市教育局、市人社局主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86.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布局优化,支持新五区创建三甲医院。加强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绩效考核,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布局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家庭养老床位,推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争创国家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市卫健委、市民政局主办,相关区政府协办)

  87.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办好南京马拉松等赛事。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市体育局主办,市财政局、南京体育产业集团协办)

  88.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按需供给,积极盘活存量房源,筹集市场化租赁住房8万套。规范租赁住房市场秩序,完善长租房政策,合理调控租金水平。(市房产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市市场监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89.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扩建项目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封顶;启动市疾控中心功能提升项目。建立进口冷链食品全节点、全链条的数据链追溯体系,实现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过程可监督、风险可防控。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新招录医务人员全科培训做到应培尽培;市、区两级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培训5000人次以上。全市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设立中医阁,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主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90.加强医疗保障服务。探索建立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全面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方便群众就医购药。在公共场所新增50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心肺复苏、AED使用持证救护培训10万人,提升现场救护技能和设备使用能力。(市医保局、市红十字会主办)

  91.强化居住管理服务。上线运营“智慧家园”物业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物业行业服务水平。实现主城区老旧小区和零散片区基本管理全覆盖。完善商品住房质量与市场联动机制,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加快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65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260万平方米;修订完善共有产权保障房管理办法。持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08个,建筑面积356万平方米。(市房产局、市建委主办,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区政府协办)

  92.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和扩建达省优标准的幼儿园30所,增加学位10000个。新开办义务教育学校12所,增加学位18000个。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智慧技防建设。推进中小学普通教室照明改造提升全覆盖。制定和逐步推广我市中小学营养午餐标准。(市教育局主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93.增强养老服务能力。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出台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免费培训5万人次。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全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000张。建成市颐养中心一期工程。新增街镇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个。关爱独居老人,完成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00户。创建三级老年医院。(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医保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安居集团主办,市卫健委、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94.深化就业创业服务。新增大学生就业30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万人,帮助残疾人就业不少于500名。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结合群众自下而上需求,重点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民生领域等开展技能培训,并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对接,引进推广新品种50个;对高素质农民和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人员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科技培训3000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8000名。(市人社局、市残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市科协、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95.优化交通出行条件。重点围绕保障房片区、城郊结合部,优化公交线路30条;改造公交站台100个;优化交通红绿灯设置。进一步缓解主城停车难问题,新建公共停车场18处,新增泊位5000个。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147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新改建农路桥梁12座。通过优化车行道分配、优化公交站台位置、增设调头车道及消除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安全隐患等措施,实施完成主城区15处小微堵点改造。继续推进22个主城跨区域断头路项目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建委主办,市城建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区政府协办)

  96.改善城乡公共环境。重点围绕施工和交通噪声扰民,通过加大渣土白天运输有限开禁力度、差别化工地管理等方式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提升自然村污水设施覆盖率,全市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在2020年70%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推进江心洲污水收集系统二通道建设、城北污水系统管网排查专项整治等工程建设,新建改建污水管网30公里。开展盲道等无障碍设施违法事项专项整治行动,消除违章占用盲道现象。创建215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公厕60座;完善城市公厕导向指示系统。(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建委、市水务局主办,市城建集团、市水务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区政府协办)

  97.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增强城市排涝能力,实施16处积淹水片区整治。补齐防洪短板,实施64项骨干河道、31项非骨干河道、22座水库消险工程建设。开展反诈专项治理行动,打造96110反诈热线平台,实现涉诈类警情流程化快速处置,提升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防质效。持续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提升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水平。(市水务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应急管理局主办,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98.建设文旅公共空间。全市建成少儿图书室(阅读空间)100个。建成南京城墙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展示城墙文化风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475个。完成20处街角景观设施提升、小微公共空间打造、小型城市客厅设置,提升人民群众家门口的环境品质、人文气息。(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委主办,江北新区管委会、相关区政府协办)

  99.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在全市144个户籍派出所建设综合服务窗口,办理治安、车驾管、出入境、户政等高频服务事项。建设“宁姐月嫂”家政服务社区工作站30个。在基层服务大厅全面推广“综合窗口”“全科政务”服务模式。(市公安局、市妇联、市政务办主办)

  100.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实施100场体育健身进社区活动,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与活动3000项次。在100公里绿道中植入体育元素建成健身步道。(市体育局主办,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江北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协办)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