瓴构建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背景材料

2013-08-08 17:49:02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是国家在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三十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承载着深圳未来三十年继续先行先试、担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它的建设不仅能够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而且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快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一、地域基本情况

  前海合作区位于深圳西部蛇口半岛的西侧,珠江口的东岸,地处珠三角区域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与香港、澳门毗邻。具体地域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和前海湾海堤岸线合围而成,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包括3.71平方公里前海湾保税港区,均由填海造地而成。目前已形成陆域面积约12.8平方公里,尚有约2.18平方公里未形成陆域。

  前海合作区以广深沿江高速-西部通道延长线、广深高速、机荷高速、深中过江通道为依托,连接珠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系统,形成了连通珠三角"九市二区"的便利交通网,是珠三角城市群联系的交通枢纽,与区位优势明显。作为深圳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前海合作区紧邻深港两个机场,并在区内汇集了地铁1号线、5号线、11号线以及南坪快速路、海滨大道、沿江高速等众多轨道交通和城市公路网,港深机场联络线将贯通其中,未来还将开通前往香港、澳门及环珠江口主要城市的水上航线。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具备了极为便捷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和突出的综合交通优势。

  二、总体发展构想

  按照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体制创新、科学高效,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统筹规划、辐射示范的原则,前海合作区未来发展定位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主要承担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三是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四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它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于前海合作区规划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力争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完成三步走的目标:

  初创阶段(2010~2012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合作区土地整备工作,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内景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取得一定的突破;公平、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引进部分香港和世界高端品牌的服务业;初步形成运作规范、安全有序、服务优良的营商环境。

  提升阶段(2013~2015年)。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区;深港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开放和完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建立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建立起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2015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左右。

  发展阶段(2016~2020年)。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具备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法律环境;形成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在全球现代服务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左右。

  三、空间发展构想

  前海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将以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标准,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间品质、塑造城市风貌、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将达到或超过国际一流城市。

  按照规划设想,前海未来将依托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形态,积极发挥前海口岸联通深港的优势,沿前海湾形成特色鲜明、有机联系的"三区一带"发展格局。

  一是商务中心片区。位于双界河以南、海滨大道以北,借鉴世界先进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国际化管理的经验,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吸引企业总部集聚发展,打造集中展示深港都会区形象的核心区;

  二是保税港片区。位于铲湾路以南,以前海湾保税港区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等服务业;

  三是综合发展片区。位于海滨大道以南、铲湾路以北,承接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功能拓展,实现与商务中心片区、保税港片区的协调发展,成为集聚性强、功能复合的综合型产业发展区;

  四是滨海休闲带。位于听海路以西的滨海地区,大力推进环前海湾滨海生活岸线建设,打造集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海公共活动区。前海合作区将在空间规划中构建生态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城区。

  目前,市规划国土委正牵头开展前海地区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概念规划国际咨询工作已于今年6月份完成,美国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设计的"前海水城"方案获得第一名。中标的水城方案最大特点就是将水融入城市,利用并拓宽现状流经前海的河流和排水渠,引进五条线性滨水走廊,将创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和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完美结合,为前海地区构想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国际化城市风格和亚热带特点的标志性滨海中心城区。此外,在给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环卫、绿化等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也将引入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技信息技术,将前海建设为低能耗、低污染的节能环保型示范区。

  四、产业发展构想

  坚持深港合作、高端引领、服务广东、面向全球的战略取向,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领域:

  一是金融业。主要包括推动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的金融领域创新合作,稳步推进深港资本市场创新合作,大力推进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在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指导下,根据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努力将前海建设成为国家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

  二是现代物流。按照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的目标,打造区域生产组织中枢和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积极发展航运衍生服务等,促进深港两地现代物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高端物流业的集聚区,强化对珠三角制造业生产组织服务能力。

  三是信息服务。统筹规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传输服务能力,高水平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力打造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发展信息内容服务业,加快推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渗透引领制造业的发展升级。

  四是科技及专业服务。在前海汇聚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资源,优先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大力发展高端咨询和会展服务等专业服务,适度发展会计、法律服务,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生产性专业服务基地,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五、交通和重大市政设施发展构想

  高标准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区域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高快速路网和城际轨道交通,结合港深西部快速轨道和前海航站楼建设,规划建设前海口岸,提高前海轨道网和路网密度,高水平推进各类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形成符合中心区建设要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和重大市政设施体系。

  六、政策保障措施

  在前海合作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中央、省、市政府将积极探索有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将前海打造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

  1、法治建设。在国家立法机关指导下,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开展先行先试的探索性立法,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商事法律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法治机构,引进民间商事调解机构,加强深港司法合作。

  2、政府服务。加强深港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前海服务业发展。加强深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管理的国际化水平。构建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管理机构,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在企业设立、经营许可、人才引进、产权登记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对于国家已做出明确规定的领域,在非金融类产业项目的审批管理上,授予前海管理机构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管理权限。对特殊领域如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可设立专门机构直接监管,支持创新实践。

  3、财税支持。在国家税制改革框架下,充分发挥前海在探索现代服务业税收体制改革中的先行先试作用,促进深港合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前海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注册在深圳的保险企业向注册在前海的企业提供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注册在前海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注册在前海的符合规定条件的现代物流企业享受试点物流企业按差额征收营业税的政策;积极研究完善融资租赁企业的税收政策,条件具备时,可在前海试点;结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优惠政策,探索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财税政策。完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标准,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发生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4、土地支持。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和土地整备模式,鼓励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和土地功能复合利用。根据前海开发建设的需要,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影响河口泄洪纳潮安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依法适当围填海,用于发展建设。

  5、口岸服务。加强深港口岸合作,创新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部门监管合作模式,探索建立口岸监管结果共享机制。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加快"大通关"进程,为前海的人员、货物和车辆出入境创造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环境。

  6、社会保障。鼓励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境外人员到内地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内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为香港雇员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

  7、人才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的机制,研究制定各类吸引高层次、高技能服务业人才的配套措施;加强深港两地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积极探索两地从业人员的资格互认,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形成与前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