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项目验收会

2011-05-27 15:53:45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时间:2011年5月25日下午14:00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
主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项目验收会
主持人:童悦仲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项目验收会现场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童悦仲主持验收会

    童悦仲:大家下午好!

    今天的主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项目验收会,这个科研课题是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承担的课题。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元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赵冠谦;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王涌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韩秀琦;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系主任、教授张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秘书长朱彩清;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靳瑞东;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宝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万育玲;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宣传推广部主任彭春芳。

    下面再介绍本次参与验收的专家:住建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正忠;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孙克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教授金笠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高级建筑师赵景昭;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原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谢远骥;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辛萍;州联集团副总经理、博士卢求。

    下面先请人居环境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张司长致词!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元端



    张元端: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首先我代表本课题的组织单位——人居环境委员会为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专家一直以来给予人居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和能源紧缺,绿色和低碳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而绿色建筑所倡导的低能耗、与环境相融合、创造健康舒适环境等理念经过20、30年来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已经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共识。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起步稍晚,但是发展迅速,成果喜人,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需从理论研究的高度加以科学指导和规范。尤其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关键时期,面临环境、资源、社会发展的挑战更为复杂和综合,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评估标准体系迫于眉睫。

    人居委作为一个致力于推动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学术社团,长期以来积极地推动绿色建筑在我国住区领域的发展,同时密切关注国际上绿色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并与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编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交流和合作机制。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绿色评价标准》,这不仅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有序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7年人居委向部科技司提出课题申请并获得通过。课题希望以国家基础标准标准《绿色评价标准》为指导,通过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制定出一套较为完整并具有一定引领性的、适于指导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以此来引导绿色建筑的高目标发展,树立行业规范示范的案例,提升城市住区建设整体水平,最终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同发展。

    为了高质量完成课题任务,人居委充分发挥学术社团优势,创新组建了以人居委专家为主体,美国自然保护委员会,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经众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多家单位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分工协作,互为补充,并以“人居会客厅”的方式组织了多次主题讨论和互动活动。在及时向业界相关人士征询课题意见的同时,也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了系统、有效的宣传。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4年来的艰苦努力,克服诸多困难,终于按照计划完成课题任务,总结体现为四大成果。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研究成果既融合了本土化的特色,又以较高的水平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同时,在编制方法和研究方法和编制方法上均有创新。相信课题研究和相关成果的应用能够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发展作用。

    今天科技司委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专家来验收这个课题,在此,我代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再次感谢各位评审专家对人居委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全体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

    最后,预祝此次验收评审会取得圆满成功。祝中国绿色建筑明天会更好,谢谢!

#p#副标题#e#



    童悦仲:今天的会议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负责,最主要的第二部分由徐司长主持课题组汇报,形成初步专家参考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专家的意见来修改,最后请徐司长、赵院长签字。

    下面我把会议交给徐司长,最后课题组成果出来以后,结束之前项目承担单位有一个简单的讲话;会议结束以后,在鸿宾楼定了晚餐,希望大家都能参加。
现在请徐司长主持这个会。
 


 
住建部住宅建设与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徐正忠


    徐正忠:你们的资料比较多,可能每个专家都看不完,但是我基本上都翻了翻,做的工作相当不错。这个项目验收跟鉴定概念不一样,验收应该要有一个原来设题时候的任务书,我按照任务书给你验收,任务书完成就完成了。当然你这个课题跟其他有些不一样,这个经费是自筹的资金。这个问题咱们就不需要了,所以从这个项目本身,你们大概先说一下。

    今天时间很短,大概就两个半小时,你们完成的报告共有4份,我想你们汇报的时候把主要的问题说一下,我们不可能每一个问题做很细致的、指标的设定,另外你搞了很多项目指标,是否合适,我觉得太细估计有困难,因为时间比较短。我想总的对这个项目有一个评价。第二,所谓的验收也好,鉴定也好,我来学习的,因为有很多工作你们做了很多,有很多东西我在看的过程中怎么进一步来理解,所以我想能够有一些时间,大家沟通一下。如果没有什么其它意见,请开总和万工把情况给我们说一下。


 
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 开彦


    开彦:我和万育玲两个人来汇报一下,我把背景、情况简单介绍一下。在座的有些专家了解一些,有些还不是很了解,简单介绍一下,以便于专家来了解,时间比较短,东西比较多,可能还是依靠我们来介绍。

    我主要就项目立项过程、立项情况、项目要求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人居委2003年成立,成立之初做了“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在项目下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对房地产开发服务,特别是住区建设这一块。当然后来随着人居委的壮大,人居委业务范围逐渐推开,往新城镇逐步发展,最近几年延续到新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主题还有很多,包括人居环境的规划,都是围绕着人居环境理念来建设。

    我们在做住区为房地产服务的活动里面,主要推出“规模住区”概念,做规模住区的时候,建立了一个研究项目,当时叫“中国人居环境住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当时做了这个项目,提出七条标准,这七条标准现在影响力很大,从人居环境的硬件、软件来做。这个项目推开了以后,受到了广大开发商的欢迎,因为它很简洁,很到位,从理论上到位,从具体指导方面都比较好,大家反响比较大。我们在这几年陆续做了差不多一百个项目,标准也在应用,这主要是围绕着从人居环境的理论指导,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这个课题已经在2007年的时候结束,结束了以后我们人居委不断地推进,升级,当时提出要升级,不断地去跟进形式的发展,正好那时候国际上推出绿色建筑的理念。绿色建筑的理念实际上是非常完整、完善的,是全球性的,国际化的东西。这个理念推出了以后,对行业发展的针对性比较大。靳瑞东当时已经在美国自然保护协会,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罗伯特经过多次的接触以后,我们产生做《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的想法,也开始了从国际上收集了大批的绿色建筑标准,通过阅读,了解和初步的研讨,感觉到绿色建筑是势在必行,是一个趋势,所以又增强了要研究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在跟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互动沟通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参加了绿色建筑协会的一些活动,也跟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得到了联合国人居署的指导和协助。我们也做了一些计划,做了报告,对绿色建筑怎么推进,做了些报告和计划。当时编了商务计划书,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们也选择了人居委作为在中国推进的一个方面。他认为人居委是比较灵活的机构,既有政府背景,又是建立在专家上的组织,所以他们认为条件比较好。而且我们想通过人居委在全国的活动,能够沟通起来,推动人居环境的发展。后来美国有一些变动,组织机构、人事变化,方针变化,所以就没有更加紧凑的联系了。这倒没关系,这样我们人居委组织国内的专家来做,这样促进了我们自己来研究的方法,在后几年我们加快了,方针更明确了。我们在张司长和赵总的指导下,调整了一些方向,把它做的更实际,更适用。

    第二,我们的课题当时是基于这么几条,通过对国际上绿色建筑的标准演变,发展历史,特别是美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比较以后,觉得美国绿色标准是比较完善和完整的,在国际上推行也比较好,受到世界各国的肯定,在世界各国应用比较多。像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都是延续这个来的。所以我们想瞄着国际化的标准,推出我们的绿色建筑标准。让它国际化,通过我们消化以后可以本土化。所以给它定位是引导性的、示范性的,需要申请的;第二把它定位在住区层面,因为国际上的绿色建筑标准基本上从建筑单体,美国最主要的是NC标准,后来美国又推出ND,ND是住区,ND一推出,靳瑞东在里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他把这个翻译出来以后,我们学习以后感觉ND更属于我们人居环境委员会应用的标准,所以最后的成果归纳到住区人居环境建设,我们定名叫“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建设导则”,国际化、高水平化,是引领性的,这样一个标准去做。

    我们具体做是采取了专家,因为我们人居环境委员会具备很多顶尖力量,靠我们专家所在的科研机构,我特别感谢北京建筑工业大学张建教授,带领了一帮队伍,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他们的博士生,研究生,他们全面支持,对资料的整理,非常有帮助。

    这两年推动比较快,一共四个成果,一会儿由万工来详细讲解。

    我们这个点是借这个平台跟建设部很多情况下提出疑问,建设部做出来的绿色建筑标准,实际上我们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以建筑为主,当然也推到房地产商的项目上去了。我们一开始定位在住区,而且把它逐步延伸到城市化的居住区性质的,或者叫新城、新镇,把它演变了,对城镇化的建设,特别是快速城市化的步伐,增加在城市规划理念方面,现在很多城市提出生态城,都需要完整的方针指导原则去做,这样我们推出以后,从另外一个层面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种方法是现在绿色发展形式的需要。另外我认为绿色建筑这一块,在编制方法上面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第一步,以后我们会编制更多的,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指导手册,范例教材,从教育、培育人才这块多做工作。

    另外,我认为今后我们要做范例建设,因为范例建设也是我们课题当中一个项目,因为国内的关系,现在绿色建筑口号很凶猛,但是真正做的不多。有些绿色建筑是在炒作概念,为了更好地销售,所以很多方面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有一些项目在发展当中,积极性也很高,因为老板的认识很高,想做这个事儿。现在差别有几个:层面上不一样,要求上不一样。而我们是引领性的,我们绿色建筑的本身跟建设部的绿色建筑是不一样的,建设部是针对面的,我们是针对点的。总的来讲,我们现在想做的事情很多,定位的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最后怎么更进一步把这件事情做的更扎实还需要努力,后续还有工作要做。
 

#p#副标题#e#

 


 
 
人居环境委员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副主任 万育玲


    万育玲:我现在把《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课题的主要部分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的课题背景是:绿色建筑研究起步、发展制约因素、国际水准与本土化。

    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目前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合研究报告;第二部分是中美绿色建筑标准分项比较表;第三部分是中美绿色建筑比较研究报告;第四部分《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住区建设导则》同时还有两个附件。

    研究成果一:综合研究报告。

    对课题的立项背景,立项过程,研究目标、研究手段和解决途径,成果创新和成果应用意义、研究人员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成果二:中美绿色建筑标准分项比较表。

    《中美绿色建筑标准分项比较表》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分项课题;主要对LEED-NC标准与中国国家和地方标准做逐条比较的研究;参考了美国LEED-NC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国《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国《福建省环保住宅工程认定技术条件(试行)》;中国环保部《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住宅(住区)》。目的是:深入了解美国LEED标准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仔细地研究分析美国标准与中国标准之间的共性和因地域、文化、经济而产生的各类执行指标间的异同。为研究适合中国大规模住区评价的基础条件和量值的适宜性做准备。《比较表》共六个部分总共有54项条款:第一部分是可持续建设场地;第二部分是节水;第三部分是能源与大气;第四部分是材料与资源;第五部分是室内环境质量;第六部分是创新设计及地方优先。每个部分涉及国内外标准的具体内容共计500多个条目,如实地将一项一项的标准条款都列举在表中,进行分类对应排列比较,通过列表可清晰地看到各种标准的异同。

    每一项比较条款都有“比较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比较分析结果主要是客观陈述条款之间异同之处 。专家意见部分则组织专家对比较分析结果产生的客观事实进行深入的剖析,解析条款背后的背景和原因,并重点解析本项条款的立意以便于理解,力图提出与美国条款的可结合之处和整合国家内部行业条款的建议,为中国绿色标准的国际化、本土化的提升做进一步准备。

    《比较表》为本课题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中美绿色建筑比较研究报告》中技术指标提升的分析的意见和建议就以此为依据,并进一步形成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住区建设导则》。

    研究成果三: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分析研究报告。

    《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分析研究报告》作为课题理论研究成果,全面解析了国际国内绿色建筑体系,绿色建筑的标准之间的共性,和地区差异引起的标准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目的是最大可能推动我国绿色人居环境建设的技术进步。报告共五章:第一章是绿色建筑的基本定义与发展概况;第二章是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三章是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第四章是中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运营比较;第五章是发展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建议。 

    研究成果四:《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住区建设导则》。

    《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住区建设导则》其编制是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住区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制定一套同时满足人居环境领域要求的,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建设导则》共分七大部分:1、可持续建设场地;2、城市区域价值;3、住区交通效能;4、人文和谐住区;5、资源能源效用;6、健康舒适环境;7、全寿命住区保证。

    《建设导则》在符合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定义、概念和法律法规,以及符合国家生态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力争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绿色住区开发起到引领性的指导作用;《建设导则》拥有国际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优势。使我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住区建设有相应技术指标和合理可行的评估方法;《建设导则》力求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课题成果创新点

    1、研究成果既融合了本土化的特色又保证了绿色建筑国际化水准;2、研究成果突出并显示了住区建设精明增长的原则;3、研究成果突破传统研究编制方式,实现了国际方式的对接;4、研究成果为应用型标准,直接用于指导评估城市住区开发建设,从而实现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课题研究建议:

    1、政策法规方面建议:(1)建立绿色建筑引领性标准;(2)因地制宜符合我国国情;(3)地方政策标准框架统一适宜;(4)强制性政策与激励性政策并举;(5)制度保证推行绿色技术;(6)全过程开展;(7)全行业领域监管。

    2、评估体系方面建议:(1)完善评估体系;(2)提高标准量化程度;(3)行业标准统一协调。

    课题推广应用前景

    中国 “十二五”规划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中美绿色建筑标准比较研究课题的研究,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的要求,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课题可用于指导新城镇发展过程中,在规模住区的绿色建设和可持续规划建设中需要执行和遵守的标准。同时为住区运行阶段提供绿色建筑指导性指标;该研究课题适用于住区开发项目在住区绿色生态规划,住区节能低碳建设,住区舒适度建设,住区竣工验收阶段,以及住区运营管理期的指标定性,定量的评估;该研究课题,可供人居环境领域,绿色建设领域,设计规划部门研究参考以及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参考。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广大的普及教育宣传中。 

    研究进度

    1、美国LEED-NC和LEED-ND的初步翻译文本 课题申请 06年5月-07年12月
    2、中美绿色建筑交流和研究组织建设工作,初稿组织、形成; 08年2-10月
    3、中美绿色建筑标准及指标分析比较研究 08年3月-10年10月
    4、绿色住区评估因素与指标体系和本土化研究、导则意见稿形成 06年5月-10年10月 
    5、中美绿色建筑标准评估比较研究分析报告初稿、意见稿 08年7月-10年11月 
    6、综合研究总报告 10年3月-10年11月
    7、总结、资料准备、专家验收会 10年9月-11年3月

    成果小结:

    总体上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未全面展开,发展和推进引导型绿色建筑正当时。本项目将通过中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比较,加深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内涵,通过本土化工作使我国住区绿色建筑发展直接向国际水准看齐。通过《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课题,展开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住区建设的导则编制研究工作。采用启源于实践并回归指导开发实践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理论体系螺旋式上升形成的过程。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操作应用价值。本研究课题具有实用价值。主要用于指导新城镇建设、规模住区的绿色人居建设可持续规划建设中提供技术支持,为住区开发运营提供绿色建筑引导型指标体系。

    前期得到了业内专业人士和专家们的支持,我们在这里深表感谢,十分感谢大家的指导!

#p#副标题#e#


    徐正忠:刚才开总跟万主任对课题的总情况进行了,四个成果主要点做了很详细得介绍。这几个项目完成以后,有些专家也对这个项目进行过评估、鉴定。我们是这样,对这个项目总的,不要对每一个成果很细的研究,没有那么多时间。对这个项目总的意见,在听过汇报以后,也看了资料以后,大家发表一下意见。有哪些方面我们还没有理解,因为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很深入的研究,我们需要再交流一下,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提一下。因为我们现在国家体制跟国外体制不一样,这决定了我们很多问题的推动,或者是把技术问题怎么在具体工作中推动,这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是强制国家,一切都要通过政府。像西方社会,比如说美国,政府有一些原则东西比较关注,但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政府不是特别强势,所以美国的NC和ND标准,是指导性的,引领性的。我们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是政府主导;而现在这个比较研究,实际上这个层次不是一个基础性,希望能够是示范性,大概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以我们国家正在执行的绿色建筑执行标准,我们搞一个居住区,或者叫一个社区,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很好,是需要先进的理念来引导。尽管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但这个事情我们要慢慢来推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这个建设导则是在过去的示范项目中间去提炼出来对吗?那反过来是不是用这个东西再去搞一些项目的评估,现有的有没有?

    开   彦:现在还没有。人居环境委员会想通过这个指导标准去做示范建设,从头跟到底,让他要求我们去做。目前谈了八、九个项目,但都没落实,障碍比较大。

    徐正忠:我们国家就是这样,我们国家是强势政府,有了标准以后下面才能执行,但是这个标准的制定没有实践的东西不可能制定出来标准,所以这是矛盾的。我为什么刚才特别问一下呢,我们一定要在困难的时候抓几个点,来总结经验,这样逐步使条文能够做得到,在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能够做得到,使得政府能够接纳进去,所以这个难度很大。

    赵景昭:在开会之前,我看了综合报告的电子版,再上你们人居网看了一下,然后又看了有关绿色建筑的一些报道。作为验收程序来讲,先要说这个,你们这个计划是不是按照开题报告的计划,按时完成?有没有提前或拖后?还有报告内容比开题时比较,有哪个内容没有完成?因为什么原因?还有哪些是你们超额了,在进行过程中又增加了什么?

    开   彦:按照原来的任务书,应该说90%都完成了,只有刚才提到的示范住宅,我们原来想做4-6个示范住宅,但经过努力以后没有成功,没成功的原因很多。增加的东西就是我们增加了那个表格,对将来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资料,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比较研究报告,我认为也是比原来多,要深入得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赵景昭 


    赵景昭:这个课题在当前来讲很有特色,不容易。我看仇部长说:启动市场机制带动千军万马来发展绿色建筑,据说去年有一个资料说,全国有130个城市都在搞绿色建筑,而且都有很大推进,但是真正有实效的,或者是从绿色建筑这个理念,真正是明白人,或者把它说到位还有很多矛盾。比如说绿色建筑要用先进的科技,结果用先进科技后投入比后来的实效效果不合算,初始的投入得不到那样的效果,我们去过很多小区,太阳能电池,可是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的寿命期,寿命期到了以后怎么解决它,这些能耗又忽略不计。大家静下来坐在那儿,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研究,然后跟房地产市场施业区结合,走这样的一条路,我认为不是哪个单位都能做到,看这个我觉得很感动。这个题目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要千军万马做的时候,我们这波人马比较有特色,比如说住区七条标准,我参加过评审,我觉得搞规模住区做一些标准确实很好,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做绿色建筑,这是他们比较得天独厚的一个基础。然后他把绿色建筑往住区去扩展,这样可以跟别人与众不同。因为大家都在讲绿色建筑的定义,讲的是单体建筑。但是真正盖房子的时候,不可能像国外一栋一栋,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在做新城、旧城改造,出现的情况就是这样一个特色,所以我认为你们这个课题有自己原来的住区的七条标准基础之上,然后再推动,这是很好的平台,这是你们得天独厚的,是原来打好基础的。

    还有一个,课题组归纳的那几个特色、成果,我同意。

    现在学习国外,有德国的,有其它国家的,也许我看少了,但是我看到咱们这一本东西,可能不是哪家能随便做出来的,把人家的东西吃透,再来分析以后,做了比较,拿比较做了一个课题跟那个不一样。这个做了研究之后,可以得到结论或者是得到的东西有广泛性,有普遍性,不是单个的,在应用方面比较突出。

    在这个方面结合本土是非常重要的,在网上有些是照搬照抄,这样会引起笑话。咱们对传统建筑,地方特色的一个传承,这个导则里面就有。我觉得美国几百年历史,他不需要提那个,咱们现在看起来,北京城市也好,或者一些文化名城也好,动不动就要改造老祖宗的东西。所以这一点,我特别翻了一下,有几个章节是这样的,不属于照搬照抄的,有针对性的。这个科研报告本身比较完善,不管是附录也好,名词也好,像那么一回事儿,不像汇编的那种,有它的科学性,所以这个课题给我的整体印象,从现实来讲是需要在理念传播过程,比较混杂,能够有这样一帮人做出这样的东西来,有引领作用,有指导实践的意义。在科学研究上有科学研究的章法,得出的东西,文本比较齐全。如果实践还缺乏的话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特别丰富的话需要一个阐明。

    开  彦:这是当时课题里面的,第一个美国绿色标准的综合比较分析研究报告;第二个中国本土化评估因素及定性、定量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第三个规模住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方法研究。当时想选择3-5个示范项目实验研究成果。

    赵景昭:我觉得部里面领导强调说绿色建筑目前的情况下,主要是一个大大利用学会来做这些东西;第二个要学习,学习一个强调勤奋地学;还有一个是向中学;还有向国外学;还有互相学。在提倡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学习中能把它学有所用,把它实践,这也是仇部长说的。

    我看这个资料,花了一些资料看,先读你这个东西,你们确确实实做了很多东西。说我们验收,验收谈不上主要是学,看是不是跟你做的计划相符,看看有什么特色,我们来表达自己的概念。我觉得刚才的报告比较概括,把重点突出了。我觉得在当前,2010年评了16个“绿色建筑创新奖”,那么我们这个东西出来以后,要有自己的试点,或者说按照这个去做的,要有意识的,这样让这个课题更丰富。因为这么多厚本,让它转化一下,让人家能够拿到一本什么东西,让人简化地看到这个东西,太厚了不见得都去这么看,因为内容足以很清晰了,它应用时候的文本更具有适应性。我觉得挺好,这个项目应该予以验收!

#p#副标题#e#


    徐正忠:我刚才有些话已经说了,你们这个东西给了我以后,我花了一点时间看,看了以后有这么几个概念:第一,你们做这项工作很不容易,比2006年部里面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更细一些,那个时候出来整个东西比较仓促,研究的东西不是很多,这个东西确实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是一个特点,从大量的了解国外的一些状况,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特点;第二个特点结合本土的东西。一个是比较,一个是到我们自己国家;第三个扩大到社区、居住区,而且有些东西出来,他们2007年搞了建筑总结的提炼,我刚才为什么说你现在有没有再实践?实际上有些东西出来,在2007年在试点区中间提炼一些出来放在里面,而现在出来的东西没有返回去。有一点基础,这是需要肯定的。

    但是我看了以后,如果我们推这件事,到了部里面不能这么说,具体做的时候不能光靠说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国家来突破的话,这里面有四个问题:第一,因为我们国家是强势政府,跟当前所执行的标准会有些不一样,必然的,所以你要得到人家的接受比较困难,怎么来做这个事;第二个,跟我们的管理体制,跟我们进行的一些工作模式还是不一样。国外的行业协会的作用很大,我们行业协会现在逐步要提升,多次说要提升,但是现在还没有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比如说,我们要从全寿命来考虑,说实话现在很多的建筑除了主体以外,很多方面的东西很难从这个方面去衡量;第三个,现在我们绿色的理念一大部分是社会目标的理念,这跟开发商是有差异的,我们现在也在搞,但是我们的激励机制,我看了一下,通过你们的比较,国外的激励机制真正可以起到比较大的激励,我们现在有些激励机制不够;第四个,确实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开发。我随便举一个例子,跟孙总一起开会的时候,搞墙体保温说这样的一个例子,我们外保温绝对有问题,不是说光从材料上,现在光从材料上去解决,而要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如何来解决,最简单隔离带怎么解决,这里面没有人在研究。据我了解,美国现在有人在研究我们国家的外保温,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怎么办?他们在考虑中国外保温的相关条款,能够解决五十年。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夹心层呢?我们要做从理念上来说,有很多问题需要深究。我不反对我们现在要评一些东西,有时候评了以后走不长,因为绿色核心的问题是在设计上,施工上也好,材料上也好,但关键是在设计上,在设计上有很多理念不是打分能打出来的,很难,而是定性的。强调了现在要提高我们的绿色的理念,要做宣传,从设计开始,这个东西一定要从规划设计开始,这是最核心的。而我们现在往往验收的时候,不是做设计规范,验收具体的工程里面的一些指标。比如说节能,国外节能比如说这个墙体改造要节能,不检测的,通过了这个墙体改造以后,通过的传递,热传了以后可以省多少,最后总体上省多少,不是65%死东西。我们必须是死的,65%,但是做不到。我说一个锅炉房,你让他节能65%,能达得到吗?达不到。我的意思是说,一定要从设计开始。像这个东西我们逐渐提高我们的理念,他们这个理念我很欣赏,做了很多的工作。下一步如何来把有些东西深化下去推,能够找一些典型的工程,能够从设计规划开始,能够收到一些效果。我觉得很好,而不是光说,现在宣传很厉害,大家都知道我们做绿色,具体到功能的时候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中心的意思:这个东西如何在实践以后,要到规范标准,要定规范标准一定要实践,没有实践不让你进去。

    开    彦:我们这个不是建设部的标准,我们这是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非正式的。
 

#p#副标题#e#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孙克放


    孙克放:刚才徐司长、赵总说的都挺好。我们现在正在编一个百年建筑标准,现在很难弄。

    我谈一点体会,美国的LEED比较确实有必要,LEED1993年成立,发第一本书的时候,老聂提出要编一本书,LEED文本我没有正式看过,后来是在两年以后我才正式看了LEED文本。后来LEED又改版,所以我想LEED做的东西是永恒的东西,对人类来说他想居住在绿色里面。

    我们今天谈这个标准,LEED为什么老改?我们做建设部绿色建筑课题的时候没有像今天这么细,至少我们收集的资料不会像开总做的这么细。从这点意见来说,我觉得这种比较对建设部以后修订绿色建筑标准非常有价值,我们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去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共有的财产。现在特别危险的是操作方法,为什么要研究美国的建筑,因为它在所有的建筑里面是导向性的。美国现在评了三万个,从1998到现在;我们中国一年评两百个。

    我认为:第一,经过比较,中美比较的工作细致;第二,评估比较正确,每个比较后面都有评估;第三,提炼明确。中国要完成跨越式发展得靠绿色建筑,因为绿色建筑是跨越发展的领头羊。

    第二个我想说的,通过比较目的,他们写了一个叫《可持续发展绿色人居住区建设导则》,这个导则开总他们把这个东西变成中国的东西,这是这个导则最重要的,它能不能中国化?但是中国的东西确实很特殊,第一管理体制上,我们的方法不一样;第二,中国住宅的密度上和高度上完全超越了其它国家,无可比拟。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绿色建筑包括新能源利用,高层建筑的新能源利用,我研究了这么久只研究两个东西出来:第一个太阳能(光、电);第二,地源热泵、水源热泵。能够作为清洁能源的除了这两条没有了;可是美国不一样,美国做的生物能源,很多东西我们不能跟他比,他还做风能;还有雨水收集,外国雨水收集是弄一个大罐子埋在地下。我们还做不到。

    有的反映在导则里了,这里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能够反映到导则里是重要的,也是编科研最主要的内容和含义,基本上达到了。把比较后的成果进行提炼,这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条,因为研究就有阶段性,按照国内的研究阶段性来说,这个研究我认为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至于有人说在后面阶段再研究高一点,至少在收集数据,我觉得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地方上编的标准有好多都是快餐,我觉得你们在这些方面写的东西有点突破;第四条,我们要避免学术化,加强刚才司长说的适用性。避免学术化的东西,这里面不可能说没有学术的东西,我们来评价这个导则的学术价值是另一个问题,我们评价它的适用性。这里面牵扯两个问题:第一个我们如何入格的问题;你把它定高了,触摸不到也是不行的。有些东西必须要有效果,所以这里头如格尺度问题,这里面得有东西。我只说它的适用性问题。实际操作上,罗列特别清楚的时候是比较困难,我们翻开建设导则的第二十六页,冷量,热量回收,有的没法拿数据;我们现在做低碳,不经专家评,开发公司提不出来,我们算不下来,让他填表,他填不清楚。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编这个东西,其它方面没有问题,可是在申报过程中,如果这么考虑问题,得考虑一下。张老师那边学生多点,学生多就容易出这问题。我提出的牵扯到后面操作的问题,既可以申报又可以操作,加强它的适用性。

    其实建设部的绿色建筑,它的入格标准也是从初级开始,这个问题以后实施起来,实施方法可能跟这个有点差异化。

    开  彦:慢慢来,慢慢完善再做的到。

    孙克放:我们编百年住宅的时候,这个表一直停在这儿,上一个月才把这个表取消,国家标准我不要了。作为一个科研成果,这么细致,有这么多资料,足以说明科研组的能力和创新性。
 

#p#副标题#e#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原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谢远骥


    谢远骥:这个课题选的很重要,我们中国正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现在是城市化率是48%,每年以0.9%的速度往前发展。今天听说要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这样就是5亿多,这样量相当大。中国现在正在飞快的向前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建出的东西能不能达到百年,甚至绿色建筑这些标准,差距甚大。这个观点基本没人重视,刚才徐司说我们是强势政府,政府有很多人对这些问题不够理解。他只是尊重上级的命令,比如说现在施工图检查比较严,明天我要开一个会,朝阳区政策性住房建设标准的评估,要评一天。怎么评估,没有一个东西没有弄,我说的意思是:人居委能够把《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花这么多时间,花那么多人力,拿这么多成果,我觉得可敬!我觉得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很大贡献,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我看了一下对比,我感觉中国差的很多,这个表很多中国是空白,美国是一大篇,有也是比较简单。从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差别。编出的这个导则我认为比较好,在当前的情况下有人来研究这个课题,对我们国家建设有贡献,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人居委过去搞金牌试点若干年,而且有一大批研究人员。至于是否有经费我不太了解,但是总之在做这件事情是有大批的专业人士在做事情。作为北京来说,这是首都,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住建部究竟谁来研究,我也不知道。研究目的是为了什么?比较的目的就是看看我们的差距,最后弄出导则,导则就是要奉献给强势政府。城市化率那么快,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一年建那么多,将来破坏环境都出来了。就垃圾处理这一件事情,城市都感觉到很困难,很多垃圾掩埋,对城市的污染,很多居民区居民在闹事。根据没有规范,当时选场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选一个好地方,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强势政府应该看到它的好处,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调控,我们市场经济有了,强势政府还有很多弱点和不足。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完善,科学发展观,这个就是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部分。没有研究和比较怎么得出结论?

    我感觉到咱们这个标准研究比较实事求是,跟过去的经验基本符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现在城镇化为主,设计高层住宅,中国的建筑师比他们的水平高。但是在贯彻绿色这一方面,因为政府没有推行绿色,所以我们想要做,你说建筑设计,我现在一直搞建筑设计,我想做甲方不愿意,没有那么多钱,最后搞的还是不好。

    张元端:
现在应该搞一个绿色建筑造价研究课题。

    谢远骥:按照这个导则,要上升到规范还需要做好多工作,这基本是符合国情的,而且也比较实事求是;另外能够参考,客观地来参考国外的标准,对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比我们国家的绿色标准丰富得多,哪些不够,哪些不足,对政府来说有很好的实践作用。

    研究是为了实践,这是我们所追求的。总的来说,这个报告很好,作为我今天来学习,对研究人员表示敬意,同时希望获得政府的认可!

#p#副标题#e#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训中心主任、教授 金笠铭

    金笠铭:之前我参加过人居委的课题研讨,很有价值,今天我再具体来讲一下。这次课题在住区里面占的比例相当大。

    我这次发现今年的申报项目已经转到农村了,这个是很值得关注的。有大量的农村建筑跟欧美国家差不太多了,多层为主,场地,环境,逐渐配套。所以有些绿色的东西更好用,这个值得关注。我们将来利用技术优势关注农村,农村是我们国家非常要关注的方面,而且实现绿色某种意义上,包括低碳,可能更具备优势。现在很多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或者新农村的建设,已经在往这个领域走的比较快,我觉得要引领。这几年我比较关注这个方面,回到我们这个课题,刚才大家也讲到,绿色的概念可以说是满天飞舞,很多都在用,但是大家对绿色的评估标准还没有一个从根本上,从理论上能够介入一些价值体系,以及正确的评估方法还没有。大家急于先用,因为这基于我们国家快速发展,但是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哪些方面体现了绿色,是定性的,定量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归根溯源,从原创的这个角度出发,把这个概念搞清楚,非常有必要澄清目前比较混乱的,到处理念很多,有些是没搞清楚,有些是忽悠,有些是在那儿卖弄,有些是应和一些市场的需要。我觉得奠定绿色评估的科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研究是非常好的,它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下一步要转化,还差第三步,第一要选择一些能够,不一定多,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地区,能够确实应用我们的大部分标准;但是选择这一点上比较难,我们发展不平衡,各方面牵扯的因素很多。包括预期目标跟我们的预期目标不一样,怎么样能够达到在某一点上,达成某种相同的预期,这可能还要做一些工作。

    另外我有一个建议:因为这项研究比较超前,这个研究是能以这个为主题,办一个奖论坛,或者以这个主题做一些培训,有一些高端的人,有这个志向的,有远见的,我们能够有目标的人办一些这样的论坛;把这个事先从人才角度,我们想培养人,关键事情是靠人去做,先搞论坛把势造出来,到底什么是绿色,把这个事给大家说清楚,让大家先学习。这是很好的绿色论坛的研究基础,作为一个宣传的基础,当然要精炼。在绿色论坛上大家可以更好地拿出一些案例,可以做一些补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不同的情况,可以再深入。

    这个研究定位在比较方面,对于真正消化、吸收美国的LEED标准,但是大家并没有完全真正吸收,同时要转化本土化。这个做的非常好,非常有意义。我看了各个国家的标准,包括日本、德国、瑞典、荷兰、都有一些标准,也有必要把这些标准跟我们做一个类比,当然这个类比是基于对美国的LEED,各有利弊,基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发展水平,各有利弊。

    另外,刚才说的七点政策建议很有价值,因为国内体制刚有创新,所以在体制创新这一点上,制度创新这一点上,通过论坛,可以做一些尝试,从政策法规入手,这个能不能作为无论从建设部,住建部,还是在各个省,主要的直辖市,我们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政策推出来,从政策导向推进到体制的一些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结合起来,这样对保证绿色评估体制的体现是最终能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根本。不然我们是技术上的方法,解决不了。政策导向就会有相应配套的去做,包括给你优先,这样可能对开发行为是好的引领。
 

#p#副标题#e#

 


 
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高级工程师 辛萍


    辛萍:前面专家都说的非常好,我就说两点:第一,这个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挺重要。因为绿色建筑,包括绿色,生态,各种概念出来,比较乱,通过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等于把现有的包括国外的标准等于理清楚了,包括我们国家有一些地方做的标准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这个很重要,花了很大的功夫。因为现在部里的科技计划都没有钱,只是给一个名义,只有科技部科研课题才有经费,所以我觉得做这么大的工作量很不容易;

    第二,这个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因为研究搞出来了以后,肯定要在实践当中操作一番,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以后的发展。因为原来部里面搞过两届“绿色建筑创新奖”,在绿色建筑的评估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个“绿色建筑创新奖”的标准,因为它那个标准定的很高,评奖标准定的时候很难取舍,因为本身评奖属于引导性的,比较先进的才能评上奖,所以不能低于国家标准,当时一看国家标准,其实那时候对当时的现状来讲就很高,很多项目达不到,所以当时的评奖标准仅仅按照最低限来设置的,而且它那个分了综合奖、节能、节水和智能化专项;又分了两大类,一个是公共建筑,一个是住宅建筑。即使是国家标准的最低标准,当时全国范围报上来的,都很难选出很出色的项目,完全能达到那个标准的。所以给我感觉,虽然我们搞这个东西,属于引领性的标准,超前的,我感觉还要适合当前的现状,包括我们这次搞的导则,里面的很多指标,要符合当前能不能做到的技术现状。

    我觉得这个指标可以不断升级,不断改版。看看这个导则的目的,针对什么,比如说引领性的,那就是说做的最好的那部分;或者是国家标准那个水平的,推广性的。针对不同的对象,将来总得选几个去评一下,我们这个导则哪些是适用的,那些是要改进的。要适应开发商的需求,因为原来设绿色建筑创新奖的时候,那时候房地产还没有这么火,有的是为了房子好卖一些,想颁一个奖,申报很积极,但是真正做大水平高的,文化能达到那个标准的还真不多。也参照美国LEED认证的,其实他那个不单单是制定,制定以后这个标准怎么推行,怎么推广,可能也有美国那一套的推广机制;在咱们国家如果这个绿色建筑标准,适合咱们国情的标准怎么去推广,既符合市场需求,开发商愿意遵循标准去做,那我们这个标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有生命力,更有价值,将来这个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指标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改版,不断地往上提高,因为那里面的指标都是动态的,可能搁2-3年改版,升级。我大概就说这两点。
 

#p#副标题#e#

 


 
洲联集团副总经理、博士 卢求


    卢   求:我的看法:第一,感觉这个评价标准比较研究很有意义,做的较高的水平。有意义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目前大规模快速的城市化及乡村的建设,急需真正的绿色、可持续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方面国内比较欠缺的,政府从几年前开始重视,观念上有所转变了,非常好,从宣传,包括一定的配套,但是真正缺的是科学的,具有指导的理论体系。目前中国的绿色建筑,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不久将来可以预见中国成为绿色实践和国家,未来有几百万,上千万的绿色建筑。但我感觉到目前最缺的是科学、细致的工作。今天看到人居委做的这个比较研究,以及提出的可持续住区导则,是很好的尝试,很好的工作;第三标准分项的比较表,这个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够让全国范围内,各个领域,研究的人员从中获利,让整个国家的有所提高,这是很有价值的工作。对于可持续绿色人居建设导则,我提几点看法:第一,这是中国目前,针对城市开发系统地指导的一个文件,是目前我看到最完整,最细致,具有领先水平的一个导则;一个建议: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保留体系的完整性,如果有些东西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不太现实,包括一些专家提到一些检测,对目前造价过高的项目,在2010年版本里面不参评,但是应该放在里面,这些东西是绿色建筑最基本的东西,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完整性。

    另外一个,我觉得这个评估报告写的非常好,包括文字写的非常准确,对美国的LEED,对中国的评价体系,写的非常好。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明显在市场上滞后,建立一个标准是工作的第一步,这个系统的维护,参与认证的开发商和其它的人员来进行一种可以商业操作,或者说可以公共操作的平台,现在中国没有。我认为这是中国绿标下一步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平台,有固定的资金和人员来维护,包括我们国家的像LEEDIP这个体系,通过实际检验,必须的结构群体,我们国内,像我了解在省市成立各个绿标委员会,然后指定一些专家IP人员,但是这些人员很忙,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必须得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对这个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培训的体系和日常维护的平台,一定要做,否则没法做,只能停在简单的打勾的基础。

    再有一个,这个标题写的比较好,叫可持续居住体系,因为现在国际上更多提出可持续,或者更多角度从这个角度衡量,可持续概念里面包含更多的内涵,其中一部分很重要的是,包含可持续建筑的经济性的问题,这部分因素我们还没有涉及,比较难,但是我建议应该有所考虑,这样我们的体系比较完整,包括历史文化的传承。实际上这不是简单的绿色建筑所包含的,但是对文化的继承。

    张元端:我插一句,还有艺术性的提高。一个文化的内涵,一个艺术水平,这样将来在大绿色概念里面,我感觉这要加进去。

    卢   求:人家批评LEED的时候这样批评,他认为绿色建筑只是开发商,为了获得这个认证要牺牲或者投入很多的成本,但是没有达到投资者或者使用者最关心的因素,包括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更多的强调技术本身,所以可持续的概念比较好;

    再一个在将来的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应该只引导、消费者,可持续发展不光是提供绿色部分,这么多的技术体系,房子好了,质量提高了,就有人来买单,或者说价值体现出来了,绿色只是其中一部分,可持续建筑这个理念非常重要。我们这一代人为下一代人,包括建筑本身,大到小区,大到环境,这是大的价值体系的一个环境。从终端,建筑本身,以可持续绿色为价值链的核心,提高建筑的质量,通过这些技术指标,实际上最核心的提高了产品的价值,而且将来也是有人来买单,也是我们做这个工作最大的意义。中国经济能力发展大了以后,汽车工业最明显。当时多少人梦想一辆夏利车,我出国了,在国内他们说买一辆夏利车毕业时最大的梦想,现在夏利车谁都能买得起,那肯定要买更高级别,宝马级别的,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需求,也不是说没有经济实力,关键在性价比上面,在投资确定的额数,让这个产品价值更高,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在产业链当中,开发商,相应者,这样价值链的整合,是我们做这个工作比较核心的工作。

    开   彦: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做这个根本的追求。前面徐司长说的社会目标,做这个价值链出来,现在很多人不认识这个,做价值链出来,产生出价值,这点卢总说的非常好。

    万育玲:当时我们也请了一些做绿色开发商来,问他们的成本,回报,他们觉得成本各方面比较高,很多产业火了,房子也卖出来了。

    卢  求:我们在第一线做设计行业,在房子太好卖的时候没有人来关注这些事。现在国家一个大的政策,再有一个房价涨上去了,房子不好卖,给开发商的操作空间大了,我们接触很多开发商,他们主动提出,他想判断从市场,多投一些钱,卖更高的价格,比中低端产品差异化,有相信能够卖得更好。但现在不知道怎么做,或者说他迫切需要有人给他提供支持。这个工作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有政策性的指导意义;一个是为从事房地产设计的人,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经验的人,提供一个操作手册。需要设计师,工程师,有创造性的考虑 因素,针对每一项不同,来做解决方案,这应该是价值链的可能性,这样的工作很好。

    我建议保留更多的,这里面提到的技术细节,不要删减太多,可以在初期(2011版),拿这个标准去试几个项目,北方的,长三角的,广州那边的。评一评就会发现很多实际操作的问题。

    开    彦:一个是人才的问题,要真正懂得这个,理解这个的东西;第二个就是推广的问题,怎么去应用,怎么去推广,怎么去实践。

    徐正忠:刚才大家说了,对这个课题项目总的一个评价无非就是我们把它归纳一下,这个课题大家觉得非常好。

    尤其专家提意见很好,金教授提的,这个东西希望论坛也好,宣传也好,这个非常重要。

    开   彦:原来我们有个计划,先培养教师队伍,理解这个东西,然后再去培养别人。

    徐正忠:我认为,不光是这个,我还强调设计人员一定要有这个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刚才说一搞绿色价格上去了,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第三个,刚才跟赵总在说,你这个题目名称是不是改掉了?就是叫这个题目不是更好吗?这个题目今后要搞目的是什么,大家不清楚,这个实际上我们,我们是这一个,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这个,这个能不能搞的更好一点?
 

#p#副标题#e#


(专家评审意见)

    童悦仲:我代表主持验收单位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同时也对课题组很认真的完成任务表示感谢!

    下面请课题组的负责人代表,人居委常务副主任王涌彬讲话。

    王涌彬:我主要是感谢的话。

    第一,感谢评审专家组各位专家认真、负责的评审。专家组对课题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吸纳,并在今后的成果推广和应用中贯彻落实。衷心希望评审专家及各位专家能够继续为人居委提供指导和帮助,使人居委的科研成果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题研究始终与人居委试点项目紧密结合,同时吸纳各方面的专家及国内外合作伙伴,课题研究得到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美国自然保护委员会、德国建筑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等等众多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再次表示感谢;

    第三,课题组专家在开彦组长的带领下,特别是开总,赵大师、秦铮、韩秀琦、刘东卫,取得了杰出的成果,人居委全体人员对课题的完成功不可没,在此我代表人居委对各位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为了把行动变成感谢,人居委在鸿宾楼设宴表示感谢!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