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协专区 > 历史消息
刘志峰:房企要加快转型 突破品质创新

 2012-08-27 09:44:36 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2012年8月18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11届创新风暴·2012中国居住创新典范品牌推介活动颁奖盛典上,组委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房地产产业协会会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刘志峰先生做了总结发言。

以下为刘志峰的发言实录:

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由《中国建设报》举办的“2012中国居住创新典范品牌推介活动颁奖盛典”今年已经是第11届了,10多年来,这项活动向社会推介了一大批优秀的住宅项目,也推出了一大批产品创新,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对于规划设计理念创新,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引导行业技术进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首先对获奖的企业和设计师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当前宏观调控形势下,在房地产企业里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有两个问题,当然关注问题很多,我觉得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认识房地产调控形势和发展趋势,顺应调控要求,加快转型发展。二是如何突破品质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天我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顺应调控形势,把握发展趋势,加快转型发展。第一,正确认识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房地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居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房地产过度依赖开发,开发过度以来住宅建设等问题。一段时期以来,投资、投机性需求过大,从而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包括限购、现代在内的一系列的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在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得到有效抑制,部分房价涨幅明显回落,部分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有所下降。但是调控的成效是初步的,房价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中央要求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我们看房地产调控不能局限于房地产企业,还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跳出房地产看房地产,不能只注重眼前,要看房地产业长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投机性的购房需求过大,导致房价过高,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目前,这些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房地产泡沫影响市场波动,既影响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其次,房地产过度繁荣,对经济产生挤出效应,不利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房价过高,提高了城市生活成本,不利于人才和劳动力的稳定,降低了城市竞争力。四是房价过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去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把房地产调控落到实处,确保见到成效。这是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当然目的是调控,行政手段多一些,法规制度的完善,对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必须的。

第二,正确把握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宏观调控并没有让房地产行业发展停止,我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时间里,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可以预计,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带来国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居民改善和提升住房水平的需求增加,加快推动城市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另外,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房地产业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二,城镇化将成为推动房地产业强大的动力。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未来10年每年将有1400万左右农村人口转城镇城市居民。如果达到70%的城镇化水平,还将有近3亿农村人口进城,所以这个需求是巨大的。加上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满足这样一些住房需求,按照城镇年均商品住宅800万套来计算,保守估计也需要10年以上。

第三,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在城镇将达到20%。2010年已开工建设1040万套,今年将新开工700万套。据测算,十二五期间,中国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将达到6700万套,年均达到1340万套左右,加上其他类地产,房地产业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但是产业发展模式将会发展转变,由重规模扩张转向重质量效益发展。首先由单一的土地开发模式转向全产业链的服务,企业会更加重视在产业链、资源优化整合、兼并重组、优势互补成为常态。第二,由单一的住宅开发转向多业态经营,住宅与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休闲地产、公益性地产等多样化。第三个趋势,由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绿色低碳发展。在节能减排国家战略要求和资源能源环境要素下,房地产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大趋势。

第三,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我认为没有垮掉的行业,只有垮掉的企业。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调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发展面临挑战,既有调控的影响,有发展战略不对、经营不善、管理不善造成的。面对挑战,积极应对,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加大资源整合,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企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多次讲过,前些年产业发展过快,多数企业对转移发展认识不深、动力不足、重视不够,影响了行业的转移发展。目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应该顺应调控要求,把握发展趋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向鼓励增值,响应科技进步,资源节约利用,管理和服务创新转变。

第二,品质提高,创新竞争力。我们国家房地产发展规模再大,发展速度再快,发展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房地产业发展目的是首先为了给老百姓提供好的产品,什么叫好的产品?也就是提供长寿命、高性能、绿色低碳的好房子。随着百姓居住需求的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样也反映房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讲高科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力。把房地产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变为先进的制造业,大力发展长寿命、高性能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产品,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居住质量和发展质量。房地产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对国外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从而不断缩小差距,由追赶到并行,进而实现超越,形成产、学、研、用等各个环节的完整的产业链,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二,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推进住宅产业化是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住宅产业由传统建筑业向新型制造业转变的关键。许多地方和企业加快了推进步伐,在住宅建设中更加注重工业化结构体系和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保护环境的应用,更加重视部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和推进住宅。由于基础薄弱,住宅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产业化工作任重道远。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随着国家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住宅产业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保障性住房在户型设计、建设标准等方面较为统一,而且规模比较大,政府主导,有利用通过产业化方式来进行建设。

第三,推进融资方式创新。随着未来房地产资源整合的加速,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从单一的银行开发贷款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基金融资、信托产品等新领域延伸。重点要把居民在房地产的直接投资变为间接投资,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为新的房地产开发业态和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重视管理和服务创新。管理和服务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品牌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推进管理创新,重点要抓好企业战略管理、质量和成本管理、人才管理、信息化管理、品牌和文化管理。服务代表企业的形象,是企业品牌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把企业品牌和文化当成企业的软实力,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中国居住创新典范品牌推介活动中,《中国建设报》首次推出了度2012中国房地产产品创新新趋势报告》,是行业内和多方面的专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行业发展进行的剖析和预判,不仅解读了我国房地产业的政策导向,还对户型、产品类型、设计风格趋势进行了探索。我相信这将对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同志们,房地产企业积极适应形势要求,在转型发展方式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求真实效。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中国房地产业也才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