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
今年是我国保障房建设大提速的一年。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所需的约1.3万亿元资金中,约有8000亿元将通过社会机构和保障对象及其所在企业筹集。与此同时,保险全行业可运用资金高达5万亿元。如何将这部分资金引入保障房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各地情况

-
包括太平洋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7家保险公司将筹集700亿至800亿元的保险资金投向北京保障房建设。据了解,该项目为保险公司与北京市政府合作,以北京市的土地储备作为抵押,按基础设施债权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

-
中国太保此前宣布,负责其保险资金运作的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了保监会的备案。开创了保险资金以债权方式投资不动产的先河。

-
近年来,重庆市大规模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来自保险公司的信息显示,由于重庆在保障房建设政策和配套设施等方面比较宽松,或将成为险资进入的下一个城市。

-
保监会对险资投资保障房建设一直持积极态度,而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保障房建设纷纷受到险资的青睐。对于险资而言,保障房是风险可控、利润有限的中长期投资的品种,有一定吸引力。那么下一个受到青睐的会是哪一个城市呢?
险资涉足养老地产
- 保险资金扎堆进军不动产 养老地产受青睐
- 泰康人寿、合众人寿也积极进军养老社区,泰康是国内保险业首家获得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的保险公司,据悉,其又计划买下国内第三大岛——上海崇明岛数千亩地用于建设高级养老社区。[详细]
- 房企险资掘金养老地产
- 养老地产作为新兴的产业,不仅吸引了万科、首创、保利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关注,纷纷在一线城市及周边布局,也成为保险资金青睐的对象。不过,养老地产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目前各方企业也正在探索养老地产在中国的合适的商业模式,为进一步扩张发展做准备。[详细]
- 房企巨头卡位养老地产 产业基金蓄势待发
-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宏观调控,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在紧随行业轮换节奏的同时尽量超前抢占市场,一些曾经被忽视的房地产领域也因此逐渐被房地产企业所重视。其中,潜力巨大的老年地产市场正逐渐受到了地产开发商的关注。去年年底以来,已有包括保利地产、万科、华润置地、首创置业等在内的多家开发商高调宣布开拓老年地产。[详细]
- 外资抢食国内养老地产 欲建10亿美元中国基金
- 中国日益庞大的老年人住宅市场吸引了外资的关注。城堡投资(Fortrees Investment),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掌管约44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公司,正准备募集10亿美元投资中国富裕地区的商业养老地产。[详细]
险资进入商业地产
- 险资谨慎试水商业地产
- 2010年9月,中国的保险公司获准参与房地产投资,投资上限为公司资产总额的10%。政策放宽半年多,有不少保险公司试水商业地产,不过仲量联行"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动态"报告显示,由于缺乏投资管理人才以及资产管理能力等等,保险公司还未在商业地产投资市场有大规模交易。据悉,已有不少保险公司进军商业地产,早在2010年6月,人保收购原首都时代广场就进入了洽谈阶段。[详细]
- 化解资金运用压力 险资高调进军商业地产
- 今年9月,《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使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变得"名正言顺"。分析人士认为,除政策上的开闸为其拓宽了投资渠道之外,目前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相对趋于稳定,选择收益稳定的商业不动产可能带来租金、增值等诸多效益,从而化解保费快速增长的资金运用压力。《暂行办法》是保险行业首部完整不动产投资办法,按照这一办法规定,险企投资不动产...[详细]
- 险资欲通吃商业养老地产
- 12月7日,在北京CBD核心商务区6块地的投标现场中,8家保险公司集体出场一鸣惊人,志在染指"CBD最后一块宝地"。其中在三个地块的竞标上,泰康人寿、生命人寿、安邦财险和它们各自的联合竞标伙伴分别报出了最高价,隐现志在必得的决心。在保监会于9月初发布《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放开后,压抑多年的保险资金投资冲动,逐步爆发出来。[详细]
- 平安7亿购商业项目 险资或掀入市潮
- 9月5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自此,诸如中国平安、中国人保这样的龙头企业蠢蠢欲动。9月19日,瑞安建业与中国平安旗下控股公司平安财险达成协议,平安以7.18亿元收购瑞安位于成都的中汇广场二期项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