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网

  • 中房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数据研究|
  • 两会专区
中房二季度报告

二季度,住建部多次表态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联合多部委共同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打击房地产市场乱象;针对棚改高比例货币化安置导致的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高企问题,提出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要因地制宜;租赁市场方面,明确支持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重点领域,险资也被允许进入长租公寓市场;住建部约谈成都、太原、西安等12个城市,要求继续收紧调控。

增加有效供给,支持租赁市场发展

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住建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2018年底前,一线、二线城市要编制完成2018年至2022年住房发展规划。

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切实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在新建商品住房供应中的比例。要改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方式,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热点城市要提高住房用地比例,住房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议按不低于25%安排。要大幅增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确保公租房用地供应。力争用3—5年时间,公租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用地在新增住房用地供应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切实加强资金管控,严格管控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加杠杆行为,严格落实企业购地只能用自有资金的规定,加强住房用地购地资金来源审查,严控购地加杠杆行为。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住建部、财政部、央行和公安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提取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规范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优先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提取额度要根据当地租金水平合理确定并及时调整;重点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在缴存地或户籍地购买首套普通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防止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炒房投机。

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住建部会同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打击重点包括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虚假房地产广告等四个方面。

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住建部提出各地应当及早开工新建项目,加快建设续建项目,加大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把握棚改的范围和标准,不搞一刀切,不层层下指标、不盲目举债铺摊子。要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对于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应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地方,可以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中国证监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优先支持大中城市、雄安新区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区域和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的住房租赁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

保险资金参与长租市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长租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所投长租项目应位于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型试点城市,满足效益、权属、土地使用性质和审批程序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债权投资计划方式的,融资主体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为100%(含)以上,采用股权投资计划及保险私募基金方式的,项目公司股权不得为第三方提供质押;保险机构督促各类主体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划拨,实行资金专户管理和资金进出的全流程监控,确保保险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指导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规划协调、布局合理;量力而行、有序建;站城一体、综合配套;市场运作、防范风险。在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任务中要求,合理确定高铁车站周边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土地开发和供应时序,坚决防控单纯房地产化倾向。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积极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等节地技术和模式,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地方楼市政策积极补漏,重点保障人才、刚需等购房需求

摇号售楼城市增加。杭州、西安、深圳、福州、泉州、莆田、宁德等城市开始“摇号买房”模式。

规范企业购房行为。西安、长沙、杭州提出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房),对相关政策进一步研究完善。上海发布关于企业购房的指导措施,明确企业设立年限、纳税金额、职工人数、缴纳社保及公积金年限等,同时限制再次上市交易年限。

出台吸引人才措施。天津、珠海、合肥、呼和浩特、西安、福州实施创新创业等人才引进计划,对符合规定的人才,放宽落户限制,提供购房、租房补贴,提供免费人才公寓等。上海嘉定、浙江、广州荔湾区则是针对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出台奖励政策,在购房、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给予评定人才一系列优惠政策。

明确保障安居住房供应比例。西安提出摇号售房时提供不低于50%比例的房源优先保障刚需家庭;长沙提出安居型住房供给比例不能低于60%;大连提高租赁住房配建比例最高达30%;武汉满足条件的准售房源60%提供给首次购房家庭优先选择。

市场:热度明显回升

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开发同比增速平稳;商品房销售市场仍然保持增长;土地购置面积涨幅回升,成交价款高速增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商品住宅去化明显;国房景气指数略有波动,二季度小幅回升。

投资:开发投资增速平稳,大户型住宅投资贡献最大。二季度开发投资累计增速逐月小幅回落,上半年累计增速保持在9.7%。上半年住宅投资增长13.6%,主要靠中大户型拉动,144平方米以上住房涨幅为18.9%,其中的高档公寓和别墅为7.7%,9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为7.8%;办公楼投资和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持续负增长,分别为-10.3%、-9.7%。

土地:土地成交价款增幅近三倍于土地购置面积增幅。在开发投资构成中比较,上半年土地购置费增幅最大,上涨74.4%;设备工器具购置、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均为负增长,跌幅分别为-2.7 %、-4.6%和-8.5%。相比之下,土地要素价格增长明显。

土地成交价款及土地购置面积增幅从4月开始回升,上半年全国土地成交价款5265亿元,同比增幅为20.3%,土地购置面积110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2%。开发企业在各省市土地储备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最高的青海省上涨175.5%,跌幅最大的天津下降55.0%。

销售:商品房销售保持增长。上半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期房销售面积625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占总销量比重81.1%。商品房销售金额66945亿元,同比增长13.2%,较一季度上涨2.8个百分点;其中期房销售金额56625亿元,同比增长20%,占总销售金额的84.6%。销售面积增幅中,住宅和商业营业用房保持增长,同比涨幅分别为3.2%、2.4%;办公楼持续下滑,同比下降6.1%,跌幅较一季度扩大3.3个百分点;教学用房、幼儿园、体育馆等其他类用房增长较大。

库存: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083万平方米,处于近33个月最低值,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7414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3598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14351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住宅库存去化最为明显,下降22.1%,办公楼和上商业营业用房分别下降1.3%、9.1%,去化加速的背景下,不少城市住宅供应已经开始进入补库存的阶段。

价格:环比价格上涨城市数量递增,指数涨势明显

新房:房价环比逐月上涨,6月涨势明显。 二季度,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据量逐月增加,6月上涨城市为63个,较3月增加8个,4-6月环比指数算数平均值分别为0.57%、0.81%、1.11%。房价同比上涨城市数量保持在59-62个之间,同比指数算数平均值4、5月在5.3%以上,6月小幅上涨至5.79%。具体来看,二季度内新建商品住宅环比涨幅较大的城市集中在部分中西部省会城市及三四线城市,各月环比涨幅最大的为丹东、海口,三亚、成都,西安、青岛、西宁等城市也有较大涨幅。南京、合肥、福州、上海等城市价格持续下降或持平。

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增加,二、三线城市保持上涨。4-6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59个、61个、66个,每月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保持在63个左右。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跌互现,上海持续下降,广州、深圳持续上涨,北京4月下降,5、6月开始上涨。二、三线城市价格环比保持上涨趋势。环比价格变动中,西安、乌鲁木齐、长春领涨,跌幅最明显的主要集中厦门、福州、上海等城市。

二季度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的明显上涨引发关注,涨幅较大的几个热点城市,如三亚、海口、西安、成都等城市的相关负责人都先后受到住建部约谈。各地应积极防范房价失控风险,防止市场进一步升温。

城市:市场继续分化,东北开始回升,中西部表现突出

上半年40重点城市中,8城市开发投资同比下滑,呼和浩特跌幅最大为-35.5%;32城市同比上涨,哈尔滨以44.5%涨幅居首。重庆、上海开发投资总额大幅领先其他城市,分别为1968亿元、1817亿元,位于前十的还有郑州、北京、武汉、苏州、杭州、天津、南京、广州,在1100-1500亿元之间。

上半年40重点城市中,14城市销售面积下滑,北京以-45.7%跌幅居首;26城市销售面积上涨,太原以50.2%涨幅居首。重庆以349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遥遥领先,武汉和成都以1825万平方米、1716万平方米分列二三名,前十的还有郑州、西安、长沙、苏州、宁波、杭州、昆明,销售面积在810-1420万平方米之间。

商品房销售金额前十的城市是重庆、武汉、杭州、深圳、上海、成都、宁波、苏州、郑州、西安,销售金额在1200-2800亿元之间。8城市销售金额下滑,北京以-45.9%跌幅居首;32城市上涨,呼和浩特以85.5%涨幅居首。

总体来看,上半年重点城市区域分化继续,东北、中西地区城市表现好于东部地区。北京、天津、广州、南京、上海等东部地区的热点城市销售都呈现负增长,太原、呼和浩特、贵阳销售高增长。

企业:百强门槛提升

业绩:百强门槛继续提升。上半年,TOP200各梯队房企销售金额集中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TOP10、TOP30、TOP100房企的销售金额集中度分别为29.9%、48.5%、69.3%,分别较2017年上半年提升3.9、7.6、12.5个百分点。随着行业集中度更高,市场资源和份额也将更向大型品牌房企靠拢。

各梯队入榜门槛较去年同期继续提升。TOP20和TOP50梯队房企门槛分别为635亿元和242.8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幅度分别高达53.7%、49.7%;TOP100房企门槛增长27.1%至88.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TOP200房企门槛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未来销售榜百强之后的房企,受行业格局分化的影响将会更为显著。

金融:融资环境偏紧

货币供应:增速创新低。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177.02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再创新低,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1.1个百分点。6月央行决定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房地产贷款:大幅增长。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5.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季末低1.4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余额8.18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企业到位资金:总体低位增长,银行贷款显著下降。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928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国内贷款12292亿元,下降7.9%;利用外资28亿元,下降73.1%;自筹资金25541亿元,增长9.7%;定金及预收款26123亿元,增长12.5%;个人按揭贷款11524亿元,下降4.0%。在金融行业强监管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继续偏紧,企业资金压力较大。

土地购置面积和成交价款继续呈现“剪刀差”,地价仍然快速上升。

今年上半年,土地购置面积11085万平方米,增幅为7.2%;而土地成交价款5265亿元,增幅为20.3%。土地成交价款增幅是土地购置面积增幅的3倍左右。地价推动房价的势头,源自于我们竞地价、限房价的思路和做法。不扩大土地供应,不控制地价上涨,不改变招拍挂方式,地价上涨过快的市场行情将继续延续。

公务员队伍和房地产配套单位及其关连群体抢购新房。

央视报道的西安南长安街壹号项目销售情况:折扣价批准销售的新建住房,相当一部分被政府机关、水电煤通讯机构和事业单位的相关联人员买去,然后才是群众的摇号。新房折扣价和市场价的差异,已经成为特定群体的专项福利,买到就有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元的远期套现红利。

吸引人才落户政策正在抵消房地产调控“不放松”政策。

各地政府和住建部一方面N次重复调控“不放松”。但是另一场景是图发展、起好步、开好局、抢人才和给落地优惠,一浪高过一浪。所有政策的核心是学历落户和补贴租房购房,甚至租房也给户口。矛头效果就是冲向限购、限售和限贷去的,扩大了市场需求量。天津市两个月就有6万人才落户。

市场价格扭曲失真。

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性地存在:地价和房价倒挂、毛坯房价和装修房价倒挂、郊区房价和市区房价倒挂、二手房价和一手房价倒挂。四个房地产价格倒挂,源于行政对市场的实行了硬干预,源于房地产政策调控存在不平衡,重调需求轻调供给,多调房价少调地价,只调企业不调行政。

根据2017年的商品房销售创历史新高和当前房地产政策调控的不放松,2018年被业界大部分判断是房地产市场的“小年”。证券市场的低迷,中美贸易磨擦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下行都为房地产行业稳定提供了市场要求,我们对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形势判断为:

1、目前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已经呈现,9月份的销售大月和12月份的统计高点还未来到,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利好房地产领域,商品房销售再次冲击历史新高可期;

2、大型品牌房地产企业投资和销售仍持续扩张;

3、土地价格依然坚挺;

4、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宽松化的导向下,企业资金压力或将适度减小,租赁市场可能迎来财政或者税收补贴等利好政策支持。

1、坚持房地产商品化、市场化的主体发展取向。重新回到《价格法》中的商品房市场调节价格而非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定位。在宏观经济紧缩期和新旧动能转换期,可适时取消房地产市场需求侧的调控政策,在房价基本受控的条件下,保持宏观经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协调稳定发展。

2、明确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分类、分级管理。明确地方政府管房地规划、土地供应、建筑和交易市场、价格稳定和住房保障(确定保障对象、人均户均最低保障水平、房源供应、公积金使用等)。允许地方政府自选房地产发展和监管服务模式,每个城市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要求,确定房地产发展的目标、路径和策略,如选择市场化为主,租赁为主,保障为主等,及其相应政策措施。地方政府承担房地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责任。

3、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农村房地产产权制度和市场。仅有“土地流转”和“三权分置“还不够,关键是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现有房地产市场的“同地同权”对接,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级差地租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房地产市场。这对于增加土地供应渠道,调整房地产用地结构,整体提升农村土地级差效益,缓解农村空心化矛盾,加快农村现代化,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益,打通城市社会资本流入,消除城乡两元体制,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性的改革意义。

4、尽快政策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方针。“房住不炒”需要通过明晰的政策才能真正落地。目前情况是仅叫好,不落地。是否关闭房地产交易市场禁止交易?是否不允许商品房涨价?是否不允许家庭个人拥有多套住宅?是否压缩商品房而扩大保障房、租赁房的供应比重?是否用去杠杆、增税收的方式去调控住房需求?还是仅对投机者进行打击?现在是缺少落地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土地购置面积与待开发土地面积增速由背离转为收窄
土地成交价款稳中有升、土地均价环比上涨
多数省市土地成交价款同比上涨明显

房地产开发投资趋于稳健,单月投资再创新高
开发企业资金同比增速继续回落
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放缓
新开工面积继续提升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增幅上涨
二线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势头明显
国房景气指数回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略降,开发企业资金压力增加
土地市场量价跌幅收窄
房屋新开工加速,竣工规模缩减
商品房销售增速回升,房价小幅上涨
三四线城市仍是商品房市场增长点

典型房企拿地积极性不减,采取更多元化土地收购模式
销售门槛和集中度加速提升

2018年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
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汇总
2018年上半年全国40个重点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情况
2018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

如需了解报告详细信息,或有意见建议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骆女士,电话010-88380916或010-68323566-806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3566 传真:010-88386228

Copyright © 2010-2012 北京中房研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6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