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网

  • 中房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数据研究|
  • 两会专区
中房四季度报告

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2020年一季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挑战,从中央到地政均发布政策应对疫情影响支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支持不等于调控放松,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打消了市场对大幅度取消或放松限制政策的预期。

为应对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等及时发布通知表示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动性,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对企业信贷支持、税费优惠等。住建部先后发布文件有序推动企业开复工,加强防疫管理,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延期缴纳或减免税款、阶段性缓缴或适当返还社会保险费、减免房屋租金、加大职工技能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供应层面,国务院放宽农用地审批权,将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市场土地供应。

区域发展得到进步一步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发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同时也明确“严禁大规模无序房地产开”“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囤地炒地”等。

地方层面:围绕应对疫情、支持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出台鼓励政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各地方仍因城施策,调整楼市行政限制措施有松有紧。受疫情影响,楼市按下暂停键,各地政策均围绕应对疫情、支持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展开。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主要包括:延期或减免部分税收、财政补贴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阶段性免租金、调整土地出让金付款方式和期限、降低监管资金比例、加快和优化各项审批流程、调整商品房预售条件。

针对个人的包括:缓缴住房公积金,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还款不作逾期处理,保障公积金正常提取及提高租房提取额度等。人才引进方面更为积极,部分城市放宽人才落户门槛,扩大人才覆盖面,对不同层级人才发放或提高生活补助和租房、购房补贴。同时也存在部分城市为活跃房地产市场,发布短期放开限购,放宽限售、限贷等试探性政策,但均被叫停。

市场:行业各项指标均明显下滑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各项指标中除土地购置费微涨外,均明显下降。房地产投资中对大户型住宅投资跌幅最大;项目新开工跌幅近三成;土地成交价款和土地购置面积延续上一年趋势持续下降;商品房销售明显下滑,同时导致商品房库存较上年末有所增加;季度内各月国房景气指数明显波动,2月降至97.40低点,3月提高0.78个点。随着国内疫情的迅速控制,政府推动复工复产,投资、开竣工、销售等行业指标均在3月实现快速修复。

投资:大户型住宅跌幅最大,土地购置费微涨。一季度开发投资21963亿元,同比下降7.7%,进入3月投资发力,单月同比正增长,涨幅1.2%。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下降7.2%,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投资下降13.6%,90-144平方米住房下降1.2%,144平方米以上住房下降18.7%;办公楼投资下降10.8%,商业营业用房持续下降14.8%。

在开发投资构成中,仅土地购置费上涨,涨幅为1.0%;安装工程跌幅、设备工器具购置费跌幅明显,分别下降31.0%、27.0%,建安工程下降9.5%。

土地:成交价款、购置面积持续下降。一季度全国土地成交价款977亿元,同比下跌18.1%,土地购置面积1969万平方米,同比下跌22.6%。开发企业在各省市土地储备量与去年同期相比,7个地区增长,山西涨幅最大为113.0%,宁夏跌幅最大下降90.9%,天津、上海、西藏、青海本季度无土地交易数据。

销售:跌幅明显,3月快速回升。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19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3%;其中期房销售面积188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8%,占总销量比重85.9%。商品房销售金额20365亿元,同比下降24.7%;其中期房销售金额17679亿元,同比下降24.3%,占总销售金额的6.8%。分类物业销售面积中住宅下降25.9%,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下降36.2%、35.1%;分地区来看,中部和东北地区跌幅更大,均下降32.8%,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下降21.9%、24.3%。3月市场得到快速修复,销售规模13503万平方米,回归至2019年单月的正常水平。

库存:有所增加。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272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9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2784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52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13万平方米。

价格:涨幅有所波动,整体呈收窄趋势

新房:环比涨幅及上涨城市数量2月波动明显,同比涨幅持续收窄。 1-3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47个、21个、38个,环比增幅算数平均值分别为0.27%、0.02%、0.13%。1-3月,房价同比为上涨的城市数量分别为66个、65个、63个,同比增幅算数平均值分别为6.45%、5.92%、5.41%。

二手房:2月房价负增长,半数城市价格环比下降。1-3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33个、14个、32个,环比指数算数平均值分别为0.07%、-0.08%、0.05%。1-3月,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49个、48个、44个,同比指数算数平均值分别为3.48%、3.08%、2.66%。

城市:投资、销售大幅下滑,武汉跌幅领先

一季度40重点城市中, 27城市开发投资同比下滑,武汉跌幅最大,下降75.7%;13城市同比上涨,太原以12.4%涨幅居首。上海开发投资总额领先其他城市,为860亿元,重庆次之为765亿元,位于前十的还有苏州、北京、郑州、杭州、成都、南京、天津、广州,在455-625亿元之间。

销售面积方面,37城市销售面积同比下滑,其中16城市跌幅超过三成,武汉跌幅居首下滑92.4%;仅乌鲁木齐、南京、杭州销售面积同比上涨,涨幅不超过8%。重庆以94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遥遥领先,其次为成都583万平方米,前十的还有郑州、苏州、长沙、宁波、西安、苏州、上海、无锡,销售面积在227-319万平方米之间。

37城市销售金额下滑,其中17城市跌幅超过三成,武汉跌幅居首下滑92.6%;南京、无锡、杭州销售金额上涨,涨幅分别为26.4%、19.0%、3.7%。成都、重庆商品房销售金额领先,分别为669亿元、666亿元,其次苏州、杭州销售金额也超过600亿元,前十的还有上海、深圳、南京、宁波、广州、福州,销售金额在396-598亿元之间。

企业:销售业绩下滑 融资力度增大

业绩:头部房企跌幅较小。一季度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业绩同比下降20.8%,其中TOP10房企同比下降13.6%,TOP3房企仅下降3%,头部房企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入榜门槛均同比降低,TOP10、TOP20、TOP30、TOP50、 TOP10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的入榜门槛分别为296.5亿元、173.3亿元、124.2亿元、71.1亿元、24.1亿元,分别同比降低17.8%、33.5%、23.5%、30.2%、30.1%。

集中度:前20强集中度提升。一季度末,百强房企各梯队集中度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升。TOP3房企集中度提升近4.5个百分点至16.4%,TOP4-10、TOP11-20均提升0.6个百分点,集中度分别为13.2%、8.7%。TOP21-30、TOP51-100房企集中度分别为6.2%、9.8%,在去年基础上降低0.3、1.4个百分点。TOP31-50集中度较去年保持不变,为8.5%。

融资:力度增大,成本有所降低。据统计,3月房地产行业发行债券202支,发行规模1724.5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1%,房企发债融资力度明显加大。从企业的债券类融资成本来看,前3月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6.58%,较2019年全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其中境内债券融资成本3.87%,较2019年全年下降1.34个百分点,境外债券融资成本达8.51%,较2019年全年增长0.41个百分点。

金融:企业资金面压力较大

货币供应:保持增长。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6.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连续20个月回落。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比上年末低0.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年末低0.5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73万亿元,同比增长3.9%,比上年末低2.8个百分点。

企业到位资金:大幅下滑。一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3566亿元,同比减少13.8%。其中,国内贷款6716亿元,减少5.9%;利用外资19亿元,减少42.5%;自筹资金10755亿元,减少8.8%;定金及预收款9542亿元,减少22.4%;个人按揭贷款5288亿元,减少7.4%。

1、因城施策下地方政府短期市场需求与中长期政策目标间的冲突加大一季度,部分城市为活跃房地产市场,不断做出放松限购、限售、限贷政策的尝试:海宁官方发布首届云上房博会期间非海宁户籍可以买多套房;广州商服类项目不再限定销售对象;济南在先行区直管区范围内购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商品住宅不受限购政策约束;驻马店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为20%;宝鸡提出各银行要积极争取降低首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40万调整到50万;青岛鼓励改善需求,出售1套以上原有住房购买1套住房的,原有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2年可以销售……这些政策公布后短时间内均被撤回。

疫情给地方政府财政造成困难,而“抗疫”客观上又需要更多资金做基础,短期内企业税收入不敷出,能够依赖的就剩下房地产。房地产交易活跃,则市场价格稳定,进而土地价格稳定,地方政府“卖地”的收益才能得到保证。正如上文所述,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卖地”冲动下,不断尝试放松限制类行政措施,但经不住中央和外界的压力,又纷纷宣布取消。政策一日游,两日游并不鲜见。地方政府应对疫情,需要在短期内尽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景气,而中央强调的“房住不炒”则是维护房地产中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方针,如何协调两者,是当前需要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2、房企资金压力和履约风险加大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降温,企业回款受阻,但还本付息、商票兑付、工资等各类刚性支出不可避免,恒大、碧桂园等头部企业员工超过10万人,人力成本支出极大。Wind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境内外债券到期规模1.0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处于偿债高峰期的企业,偿债压力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很可能在一季度乃至上半年退出土地市场争夺。延期复工造成成本增加,对小企业冲击最大,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政策制定上如何避免或消除资金链断裂造成的债务违约、交房违约、采购付款违约等一系列合同履约风险。

3、商办市场风险增加相对于住宅市场,本次疫情让本来就供大于求的商办市场雪上加霜。为疫情防控商铺停业,居家办公兴起,不少中小微企业发展遭遇困境等,都导致商办存量市场续约率下降、退租率上升、租金降低压力增加的现象,后期空置率将进一步提升。今年1-3月新建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6.2%和35.1%,住宅下降25.9%,整体市场供需低迷,短期内很难恢复。同时商办市场存在城市分化的现象,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风险更大。

4、线上营销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疫情之下,各大房企纷纷将售楼处搬上线上,线上平台的出现能为购房者围绕看房、选房、认筹、开盘、定房和签约等多个环节提供便捷服务,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方面,线上平台很容易成为发布虚假信息、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领地。线上购房平台需要提供专业支持,发布真实、可靠的房源信息,明确购房各环节的关系,明确购房者各项行为的责任和风险。平台除了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外,还应该建立企业信用的评价机制及承担法律责任等。

另一方面,购房行为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线上销售转化率不高,很难实现大规模的有效销售。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如何更好的结合仍需探索,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才能够真正提高商品房营销效率。

1、调控政策总体不放松,地方成熟的竞争性人才引进政策继续得到鼓励。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已基本被遏制,但是国外疫情蔓延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与此同时,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而明确了不会改变房地产调控的基本方向,不会因为疫情导致的经济增长压力下,把鼓励房地产投资投机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二季度房地产行业仍然承压,短期政策主要在企业端支持恢复行业平稳发展、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如针对企业加大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等。

一季度部分城市涉及到放开限购,放宽限售、限贷等试探调控红线的行为的政策被紧急叫停,在“稳”楼市的原则下,针对市场的行政限制措施不会放松,各地方政府将从人才落户等方面切入,优化政策空间。

2、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一季度房地产各项数据大幅下降,但3月末降幅较2月开始收窄,这一趋势在二季度将得到延续。二季度商品房投资、开工、销售规模都将持续恢复,但扭转负增长的局面可能性不大,随着各大城市销售规模回升,房价依然承压,稳中略升。

新引进人才的首套住房需求,多孩家庭的刚性改善需求,以及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品质置换需求是未来房地产市场不断复苏推动力量。疫情导致的行业负增长是短暂的,被压抑的各类住房需求也将逐步释放,这是房地产行业消费的独特规律。

3、多数房企资金主要来源销售回款和市场融资,疫情对房企资金链产生冲击,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房企加速退出市场,头部房企并购增加,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疫情考验了房企营销能力、融资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也使得居民更注重居住品质,产品类型、配套设施、建筑质量、物业服务将成为房企的核心竞争力。

一季度受疫情停工影响,各地区土地购置面积同环比均为负增长
一季度各地区土地成交价款回落明显,东北地区同比降幅最大
土地成交价款同比下降的城市过半

房地产投资逐步恢复向好,开发降幅收窄
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负增长,3月资金面压力边际缓解
房地产贷款增幅持续回落
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快速收窄
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大幅滑落,疫情缓和下销售明显修复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增幅环比反弹,同比价格下跌城市有所增多
国房景气指数筑底回升

多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企业资金来源大幅下滑
部分城市土地交易暂停,成交量同比跌三成
房屋新开工、竣工规模锐减
大部分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下滑平均房价整体上涨
市场全面降温一线城市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

房企投资保持谨慎态度,分化、聚焦、审慎是主旋律
行业增速放缓,百强房企各梯队持续分化

2020年一季度主要统计数据
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汇总
2020年一季度40个重点城市房地产主要指标同比情况
2020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

如需了解报告详细信息,或有意见建议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骆女士,电话010-88380916或010-68323566-806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3566 传真:010-88386228

Copyright © 2010-2012 北京中房研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6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