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网

  • 中房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数据研究|
  • 两会专区
中房二季度报告

调控总基调未变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二季度为应对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稳经济政策频频出台。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贷款利率下行,减轻企业和个人贷款压力。同时,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要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经济治理体系,致力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房地产行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宏观背景下,金融环境相对宽松,但房地产领域金融监管依然从严。在利好行业中长期发展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出台下放土地审批权、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等政策。同时要求加快全国房屋网签备案信息共享共用系统建设。

在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再次强调,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从各地实际出发,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及时科学精准调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稳住存量、严控增量,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等。

二季度地方层面,因城施策、双向调控更加灵活和精准,在坚守“限购”、“限贷”等调控基础下,边际改善供需两端扶持政策。各地覆盖行政限制性政策、公积金政策、土地政策、人口人才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和市场监管政策等。需求端人口人才政策出现井喷,放宽人口落户、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加大购(租)房补贴等几乎成为各城市标配。公积金政策和人才政策成为地方楼市调控定向宽松的主要渠道。

市场:投资、建设和销售等核心指标获得修复

二季度市场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反弹势头,行业基本面各项数据显著修复,同比增速实现“V”型反转。房地产投资同比率先由负转正;新开工大幅修复;土地购置数据持续修复上行;销售面积及金额同比增速完成了“V”型反弹走势,跌幅进一步收窄;房企到位资金环境持续改善;商品房库存减少;季度内国房景气指数继续回升。6月单月,投资、新开工、销售等行业指标均实现快速修复,显示出房地产的较强韧性。

投资:开发投资进一步回暖,增速由负转正。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2780亿元,同比增长1.9%, 1-5月份为下降0.3%。其中,住宅投资46350亿元,增长2.6%,增速比1-5月份提高2.6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方面,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前两个月有明显提高,同比增长8.5%。各区域开发投资中,仅中部地区同比负增长,为-4.8%。东部地区同比由负转正,同比上涨2.3%,较上月上涨2.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同比分别上涨7.6%和1%。同比变动中,东部地区变动最大,中西部同比变动均为2%,东北地区变动最小,为0.5%。

土地:土地购置数据将持续修复上行。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79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降幅比1-5月份收窄7.2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4036亿元,增长5.9%,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

销售:同比增速延续“V”型反转,单月销售实现正增速。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94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4%,降幅比1-5月份收窄3.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66895亿元,下降5.4%,降幅比1-5月份收窄5.2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方面,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同比增2.1%;6月销售金额突破2万亿元,刷新近3年年中单月记录,同比增长9%。分区域销售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销售规模分别同比下降 5.4%、14.1%、5.6%和 17.3%,东北区域销售增速回升较快。

库存:有所减少。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1081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164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1401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4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147万平方米。

价格:环比涨幅逐月提升 同比涨幅呈收窄趋势

新房:环比上涨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同比涨幅持续收窄。 4-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50个、57个、61个,环比增幅算数平均值分别为0.42%、0.49%、0.58%。4-6月,房价同比为上涨的城市数量分别为63个、62个、60个,同比增幅算数平均值分别为5.20%、4.95%、4.87%。

二手房:环比涨幅增加,同比涨幅相对平稳。4-6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37个、41个、50个,环比指数算数平均值分别为0.22%、0.24%、0.31%。4-6月,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数量分别为43个、45个、44个,同比指数算数平均值分别为2.35%、2.16%、2.19%。

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回升,库存有所增加

二季度,监测的28个重点城市中,重庆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成交总量为650万平方米,杭州、徐州、青岛、佛山超过400万平方米。位于前十的还有武汉、成都、长沙、郑州、南宁,成交面积在307—385万平方米之间。

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库存共计25597万平方米,较一季度末增加2561万平方米。库存面积最大的城市为青岛,超过2000万平方米,佛山、成都、大连、北京、长春、武汉库存面积在1500万平方米左右。

土地成交面积方面,重庆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高达1462万平方米 ,其次青岛、长春超过900万平方米。成交面积位于前十的还有长沙、徐州、宁波、西安、上海、成都、杭州,在494—862万平方米之间。

企业:销售业绩有所恢复 企业分化加剧

业绩:二季度恢复好于预期。上半年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业绩同比下降2.7%,二季度增加9.6%,百强房企整体的销售恢复情况好于预期。百强房企竞争加剧,各梯队保持分化格局,TOP10房企销售操盘金额入榜门槛增加7.1%至912.1亿元,TOP30和TOP5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入榜门槛分别微降0.1%和1.2%,降幅进一步收窄,而TOP100房企和TOP200房企操盘金额入榜门槛的降幅则相比其他梯队较大,分别下降12.6%和12.3%。

集中度:头部房企保持稳定。上半年百强房企各梯队销售金额权益集中度表现分化,TOP3、TOP11-20房企集中度在去年基础上分别提升1.2和0.3个百分点至11.8%、8.8%;TOP4-10 、TOP21-30 、TOP31-50、TOP51-100分别降低0.5、0.2、0.1、0.7个百分点,集中度分别为11.8%、5.7%、7.9%、8.9%。

拿地:企业态度有所分化。截至2020年6月末,销售百强房企新增总土储货值达到4.4万亿,较去年同期下降1000亿。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达到0.38,较一季度末的0.28有明显提升。各梯队房企拿地态度有所分化:TOP10企业由于土储总量充沛、规模优势等原因,拿地态度维持谨慎,拿地销售比仅有0.28,在各梯队中最低;TOP11-20、TOP21-30企业拿地销售比分别达到0.54和0.47,拿地积极性较高,冲规模势头不减。

到位资金:跌幅收窄。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3344亿元,同比减少1.9%。其中,国内贷款13792亿元,增加3.5%;利用外资46亿元,增加8.0%;自筹资金26943亿元,增加0.8%;定金及预收款26474亿元,减少7.0%;个人按揭贷款13202亿元,增加3.1%。

1、房地产租赁市场萎缩,租金下滑,空置上升。贝壳研究院《租赁市场半年报》显示,18座重点城市6月平均租金环比5月下降3.2%,同比下降10.9%;6月上海和深圳房租分别环比下跌9.1%和12.4%;北京通州、丰台、大兴、房山的租房热度环比降幅均超过20%。戴德梁行报告指出上半年北上广深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全部攀升,分别达16.2%、20.9%、6.7%和25.4%,相比2019年分别上升了7.3、2.4、2.4和9.0个百分点。

租赁市场表现与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相反走向,根源于疫情暴发和管控延续,大量劳动力不能重返工作城市岗位,所有商务商业活动难能在线下拓展,不少企业机构裁减、破产和撤离。租赁市场的表现,一部分是阶段性的,如租赁住房,囿于需求瞬间大减;一部分是趋势性的,如租赁办公室和商铺,主因是市场供过于求。租赁市场问题解决尚需时日。

2、一些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市场销售火爆,价格上升稍快。二季度,宁波、南通、杭州、深圳等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市场火爆,引起高度关注。住建部迅速在多地召开座谈会降温求稳,深圳祭出“深八条”,杭州、东莞、宁波、南京也纷纷升级房地产调控新政。

促进价格上涨的几个因素: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房的价格仍然有2%到4%的同比增长,这和物价指数是相匹配的;商品房市场价格调控已经形成普遍性的价格倒挂,新房价格低于二手房;今年前5个月新批的土地价格同比上涨了17%,土地价格上涨也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力。

从经济环境看,房价还会出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如果要保持房价平稳,地方政府需要着力控制地价。地价上涨,一方面是市场的确恢复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是重要原因。

3、房企面临销售竞争、债务高企、还债峰期等复合压力。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房企债券融资偿还将迎高峰期,境内外融资债券到期规模约为5588亿元,同比增长58%。6月-12月到期的内地房企美元债共计64只,合计204.37亿美元,其中,6月、8月和11月到期的债券数量最多。恒大也开始要通过规模化的资产变现来求得战略调整和财务平衡。

当前房企的主要策略措施是:早销、多销、快销促回款;剥离非核心资产业务,聚焦核心业务;发展供应链金融,盘活产业链上存量资产;房企之间开展拿地、项目开发等方面合作;减少运营资本占用,减少库存,减少过多在建产品,减少预付和应收款,增加非现金的支付比重;积极物色储备涵盖国企、央企、外资、民营等不同所有制的私募、资管、小贷、担保、金控平台等综合金融资源进行战略合作,必要时让渡股权;灵活运用关联体系内的融资载体,如智能科技、建筑施工、教育医疗、策划设计等,避开涉房的授信限制。

4、城市、开发企业、服务分化持续。都市圈的加速发展,意味着紧邻超大、特大城市的其它城市将受益于中心城市的辐射,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共同崛起。这些城市的地产行业的发展热度明显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

近十年来房地产业最突出的现象就是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2019年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60%。未来在地产销售总量趋于平稳的态势下,房地产企业间的马太效应还会进一步凸显。

购房者对居住质量要求逐渐提高的同时,对居住相关的配套服务也愈发重视,能够为业主提供更优质增值服务的房企将会获得更高的溢价。从物业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变化上来看,五大城市群的占比不断提升。

城市间、开发企业间和物业服务间的分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现象既是市场成熟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反映。如何在发展中实现城市间的公平竞争,企业间的互利共赢,消费者不断获得满足感,是今天政府和房企的共同使命。

5、二线物业股冲刺IPO 未来存在去泡沫的可能。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TOP50上市房企股价平均跌幅达14.54%,已上市的27只物业股平均涨了52%。中奥到家、永升生活服务、时代邻里、鑫苑服务的涨幅都在100%以上;保利物业、新城悦服务、中海物业、佳兆业美好等股价也涨了60%以上,达到上市以来的峰值。在物业股的财富效应下,中小房企旗下的物业板块纷纷进行分拆上市,上半年金科服务、金融街服务、合景悠活等14家物业公司冲刺IPO。

物业股市盈率远超它们的母公司房地产板块,这是时代给予的红利,但未来存在去泡沫的可能。物业服务的价值在本次疫情中得到体现,但目前物业行业还在起步阶段,盈利点单一,物业费的收缴率较低,后期如何扩展增值服务保持业绩增长有待开发。同时,房企与物业公司关联度高,要防范物业股变相向房企输送资金。

6、老旧小区改造市场成为风口 盈利模式待解。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管网改造、加装电梯等,发展居家养老、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老旧小区改造被认为是“接棒”棚改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稳投资”“促民生”的重要抓手。

老旧小区改造给房地产及上游的钢铁、建材、水泥等行业,下游的家装、家电等行业带来新机会,还有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也将被带动,前景非常广阔。但老旧小区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公共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资金只能靠物业费、停车费获得回报,利润率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旧改行业未来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实现居民和企业价值共享。

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房地产行业也不会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中央层面多次提出并强调“房住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可见调控的决心和力度没有变。在此基础上,因城施策的调控将更加精准,目前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逐步弱化,多数城市对房地产市场阶段性扶持政策已经到期,但下半年不出现全面性的收紧政策,对于市场过热、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仍调控政策将严控升级。调控路径尤其强调问题导向,要求地方政府要负主体责任、快速反应和处置。

2、三季度新建商品房投资、开工、销售规模都将持续恢复。城市层面,一线城市及热点城市市场热度更大,房价上涨的可能性较大;远离城市群、住房需求偏弱的中小城市,楼市投资价值下滑,市场将出现回调。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城市住宅租赁市场需求规模锐减,但是随着经济不断复苏,毕业租赁季的到来,租赁需求将不断释放,各个城市“人才抢夺战”也为租赁市场带来恢复的动力。

3、企业之间在开发规模、发展速度、投资力度上分化将更为明显。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2020年销售目标的46家房企仅有4家企业销售目标完成率超过50%,上半年房企销售目标完成率均值为40.13%。房地产企业在销售业绩压力之下,下半年营销模式将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上半年土地购置面积降幅不断收窄
上半年土地成交价款快速上涨

房地产投资回暖对经济复苏提供较强动能,其增速率先由负转正
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来源总体回暖,分项数据持续改善
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单月数据创本年新高
商品房销售增速延续“V”型反转,单月销售实现正增速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反弹趋势不变,同比继续回落
国房景气指数持续回升

商品房住宅供应量明显回升
商品房住宅成交量环比大涨 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房企拿地积极性显著回升
行业增速提升,百强房企各梯队持续分化

2020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
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汇总
2020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

如需了解报告详细信息,或有意见建议及其他相关问题,请联系中房研协测评研究中心,骆女士,电话010-88380916或010-68323566-806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邮编:100037 电话:010-68323566 传真:010-88386228

Copyright © 2010-2012 北京中房研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6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