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磊:通用无障碍设计与健康人居

邵磊2019-01-11 18:02:32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2019年1月11-12日,以“绿色升级、创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在贵阳举办。本届论坛围绕绿色生态城市与住区、行业市场与政策、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城市更新、产业化发展等城乡人居环境热点和焦点问题展开深入成果交流与模式探讨。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邵磊在本次论坛上作了题为《通用无障碍设计与健康人居》的专题报告,以下为实录:

  邵磊: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

  很珍惜这个机会,感谢主办者的匠心。作为《绿色住区标准》的参编单位之一,特别把人的关怀、通道无障碍纳入到一系列的绿色指标里去。这个做法,和今天我们开这次会,包括上午我认真地聆听了冯会长、陈总等各位领导的讲话,感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谈得最多的还是人。二是正如这次会议的题目,升级,代表了大家的意识还在变,在变当中寻找更美好的发展道路。提到这两点,一定要回顾一下“人”这个事,人的重要性在哪儿。从13亿人口来看,人的比例很小,但对个体来讲,我们就是100%。所以1/13亿和1之间有多大的差距,在对待一个人的尺度、重心方面有多大力,有没有可能使1/13亿分之亿等于1,这就是价值的体现。在有的事情上,的确1/13亿就等于1。

  (图)盗用今天张鹏总上午讲座的图,右边是张总今天的模式图,中间是大家今天从酒店步行到会场走过的台阶。我看到张总这张照片的时候,一下子就看见了一个事,停车场里特意留了残疾人停车位,而且这个停车位是空的,其他的都满了。几十年之后,在座的各位包括我都不得已坐轮椅,这个时候大家会知道,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车位,你的轮椅连车门都进不来。我曾经看过一个宣传片,坐轮椅人的残疾人如何到达不了自己的车而小便失禁。中间这张图原来是很好的景观设计,木质台阶,今天为了每个人的安全,为了能够分辨出台阶的高差,不得已在每个踏步上贴下红白的荧光警示符号,今天在考虑人的需求方面,有太多细小的东西我们没有关注或者我们必须关注。

  例1:日本作为重度老龄化代表,是我们前瞻性的参考。今天有老师提到,说我们的户均人口3.03,日本从今天的2.03人多2040年减少到2人,更重要的是看到老人为主的家庭户将从现在的300多万增长到2200多万,其中有1000多万是75岁以上的老人,老人多85岁以上之后患老年痴呆的概率达到50%,这是现实,这是今天我们面对父母、面对自己,在未来三五十年之内面对的现实。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考虑我刚才讲的1/13亿和1的关系?过去两年多,清华大学把刚才谈的这件事情作为学校学科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市场需求大战略,跨学科成立了清华大学无障碍研究院,我是发起人之一,有幸在研究院做一些工作。研究院囊括了计算机、医学、建筑、工艺设计、美术、机械制造和社会学,我们希望通过几个学科在一个平台上的工作,把中国的残疾人(在册8500万),日本全国人口1.2亿,8500万对中国来讲,16个人里就有1个,在座没有,他们去哪里了?他们根本出不了门。二是交叉,无障碍不是一个学科,永远成不了一个学科,它永远是各个学科面对研究的T字型拉红的那部分。清华希望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建立基本策略,推动我们在制度、应用方面的进步。

  在全世界范围内,过去10几年,相应的共识和呼吁越来越强烈。2015年联合国纪念残疾日,提出的口号是“包容至上”,希望我们未来面对全社会的发展方面,能够实现平等的目标。在联合国人居三里面,这不是一个专业会,20年开一回发表了基多宣言,提出一个口号,所有城市如何通过各方面障碍包容性的建设实现平等、参与、健康、永续发展。所以当今世界对于通用无障碍,对相应的环境、设施社会、服务达成的是包容性的时代,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要背景,这个背景和今天的后工业时代转型,从知识就是力量,从人就是劳动力,从产业的变化、人口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增长的变化、科技的变化,使得生产和生活环境和过去发生了巨大的不同。

  这是我们做的工作,三个月前,清华大学10月15日召开的第三届包容与多样世界无障碍发展大会上,我们和与会的代表(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来自于澳大利亚、美国、北欧的专家学者关于通用无障碍发展的北京宣言,这个北京宣言的发布,对于我们今天的平等、包容和多样性的共识。在今天的实践里,我们已经不把残障分为特殊,不把自闭症作为特殊的病症,只要是人类社会中因为概率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都把它作为平等。实现更大的包容上,如何关注儿童、父母、残障人、贫困老人这样的群体。

  无障碍北京宣言的提出基于我们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今天的中国在城市化S型曲线里,我们还在S型的终点,换句话说我们在加速发展阶段,还有20-30%的比例要完成。在小城市建设阶段,随着寿命的延长和慢性病的增加,残障情况不是减少了,而是在未来社会中增多了,这将构成全国包括中国在内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核心。8500万的数既包括行动障碍,又包括感知障碍。不知在座的各位认不认识在心理、精神层面出现问题的患者,今天我们把身心障碍、交流障碍、学习障碍、言语障碍都归结为造成痛苦和不平等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东西如何更好地面对。所以,讨论什么是残疾,讨论什么通用无障碍,今天的范式和过去的范式出现了变化。

  伯克利大学是美国独立生活的大本营,因为伯克利的捐赠就是残疾人士,所以伯克利大学无障碍发展方面在美国发展得很好。在学生办公室里我看到一句话,言语障碍、自闭症、听力障碍、视觉障碍等等,我们把这一切都归纳成人在一生中,因为遗传、环境和后来的疾病、某些时候的伤痛而造成的伤害、苦恼和困扰,所以这个伞让我们重新返回自尊、尊严和平等。

  (图)这是伯克利大学的小山丘,这是一个坡道,它的坡度和方向、基本构成。

  (图)这是电梯,没有手的人怎么开电梯,手拿着东西的时候,两个手拎着包,你怎么开电梯?这个电梯里下面设了两个用脚可以推动的按钮。

  (图)很多老人都会遇到听力障碍,很多同学也反映有听力障碍,听不了课,下面是一个线圈,它提供了一个像FM调频发射机的东西,让每个戴助听器的人可以接收信号。当听力受到损伤之后,在火车站、机场非常重要。这些都不是更高的技术,而是是否认识到。

  关于老龄化,老龄化这些年讨论了很多,从2018年开始,我们把老龄化相关的研讨和讨论集中到一个点上,就是有什么东西我们克服不了?去年我把日本金融厅的几位领导请到清华大学讲课,日本长期照料的监护保险,政府承担一半。日本1.2亿人口,400万老年痴呆,这个比例在中国,12亿人口就是4000万,凡是接触过痴呆的同志们都会知道,这几乎是1:1甚至1:2看护,相应的成本、人工,你无法想象。围绕老龄化以及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慢性疾病困扰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从现实情况来看,唯一的情况就是尽可能推动大家的检查,尽可能地减少因为疾病而困扰的时间,尽可能把人居环境、辅助设施、公共服务,让老人们自主自力,通过更多创新形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下个月的活动是临床美术在老年痴呆的应用,这些事都是老龄化要给人居环境带来的挑战。

  今天的中国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差异,今天的贵州和昨天的贵州,昨天的贵州和今天的北京,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巨大的差异,城市和乡村巨大的差异。在这个巨大差异下,我们如何用不同标准、方法因地制宜,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新增部分和存量部分,大城市伴随城镇化进程,接近平台期,大部分东西都是存量,当然很多地方是增量,可是增量和存量都面临环境质量和高质量发展的事实。右边是存量,但增量一定对吗?

  (图)我用小便器说明问题,这样一个中国某中线城市国际会展中心的小便器不是无障碍小便器,这是障碍小便器。这样件大的设施,尺寸、尺度和设置里,运行人员、管理人员还存在着好多的困惑。

  机遇,今天在谈产业转型,就像贵州、贵阳的发展依靠大数据一样,我们从过去的传统企业走向高科技。

  (图)手机需要手操作,大家想到没有,听电话的时候没法用手操作,但是老师们研发了用耳朵操作的手机,这对盲人来讲至关重要。

  (图)先天致盲的人,没办法了解图形科学的意义,老师们研发了触摸显示器,和百度、谷歌合作,显示盲文。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一个完全虚拟、数字化,从建设到管理一体化的城市,信息高速公路搭建起来了。但是如果我不能很好地接收信息,看不见、听不见这样公平吗?这就是信息无障碍带来的新的要求,要求信息社会如何公平地对待所有人。

  这些问题最终回到一点,我们要在社会治理层面更加有序、更加民主、更加和谐,今天在平等参与、共享层面,智慧设施也好,特定人群的参与也好,构成了今天不同层次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介绍一下通用无障碍的发展和理解。

  一、无障碍不是无障碍,它是针对所有人的通用和包容。首先是立法,中国有法,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牙。一个耸人听闻的例子,2017年我去台湾讲课,一个设计大师遇到一个小官司,20年前设计了一个酒店大堂,董事长从台阶上走下来不幸滑倒失去生命,后来就开始诉讼,是因为酒店还是设计师的原因导致问题的发生?20年前还没有这个规则,问题在于90年代修改了法律,这个酒店没有按照法律重新修正。法律很关键,虽然有约束,但是这是实现目标的最重要之道。

  二、通用之道。通用设计是不断实现反馈、提升。

  三、参与之法。我们不知道2厘米的高差对一个聋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大家有空去体验一下,2厘米你看不见,轮椅根本过不去。没有参与就没有实现,没有参与就没有真正的包容。

  这三点是我们推进通用无障碍的理解,也是反思目前的问题,认识落后。在座的各位怎么认识这件事,很多人认为这无所谓,不能产生钱,不能带来政绩,还可能带来麻烦,为什么要做。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个栏杆2公分的误差对残疾人带来什么,如果今天在座有听力受损的人士,你根本听不懂我说什么,在座有轮椅的人士想上讲堂他根本上不来。制度一刀切,老采用一个制度、一个规范去解决一切问题,恰恰忽略了不同群体的差异。运动战模式不可持续,信息无障碍严重落后,我们的手机、终端、网页、感知都靠信息,参与问题,在座各位投入多少,对于无障碍的想法、投入有多少。

  时间有限,我说一点行动路径和计划。

  我们大力推荐有利环境,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70公里的海滩,澳大利亚各种人群在海水里玩得特别愉快,包括残疾人。我们需要规划,对于国家来讲,自上而下的体系是少不了的,从顶层治理到中观、微观层面,我们要去规划。雄安新区并不是为老龄化设计的,它是很多年轻人的,但是雄安新区认识到它是一个代表合作形象,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包容的城市形象非常重要,这为未来的北京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2008年奥运会之后的无障碍环境。国家规范今年、明年会实施,我们已经推出了国家最新版无障碍通用规范。设计不仅仅面对设计,而是面对监管;不仅仅面对特殊人,而是面对所有人;不再面对设计本身,而是面对实施。这是北京院牵头,我们参与的情况。今天发布的《绿色住区标准》,这一切都会逐渐落实到各个项目里去。比如,我们给秦皇岛某一个渡假设施,本来是为中产阶级年轻人设计的,后来发现年轻人把老人带去了,老人摔跟头了,所以也要进行基础设计。

  总结:一是迫切需要环境和服务理念的无障碍实施,二是破坏需要数字城市和科技创新中树立人人平等、信息平等的理念,三是用整体范式思考过去的发展,四是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参与形成共识,共同改善人居环境。游戏是人的天性,小朋友在社区参与环节里,把废弃瓶盖做拼图游戏,残疾人在海滩上享受阳光、海水和家庭团聚时光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人居环境里希望安全、舒适、不屏蔽任何人,希望对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能够友善、舒适,这是我们的目标。

  如果大家有兴趣,希望大家更多关注我们的工作,希望未来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谢谢。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