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1

陶滔:发展中的重构——城市郊区化与建设新城镇

2011-11-10 20:39:13 来源:中房网

【摘要】:我们现在讲摊大饼不是城市郊区化,是郊区城市化。真正新城的建设是真正祈求的城市郊区化。从国外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来看,其郊区化发展是城市工业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市民环境意识增强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它一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人居委副主任委员陶滔作主题报告

    我今天的题目是“发展中的重构:城市郊区化与新城镇建设”。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城市化速度加快,引起城市规模扩张。

(PPT演示)

    可以看清代的城市,到了五十年代的城市,八十年代的城市,逐渐到我们现在的城市,同样的城市已经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这样快速扩张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我们的下大雨地铁进水,几年前济南下暴雨市中心淹死人,也导致郊外唐家岭蚁族这样的蜗居村,这都是无限蔓延的在这种快速过程中的结果。

    我们看上海郊区住宅社区的同质化建设,大家在虹桥机场降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在深圳机场降落也看到这样的情况,郊区、产业化社区,这种低劣水平的社区环境,最终我们城市郊区是什么呢?是垃圾场,是大量的垃圾填埋场地,是大量荒芜的土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这种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郊区的无限蔓延导致一个是加速度低密度的蔓延导致城市的混乱;再一个在一些土地非整体性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拼贴式、破碎性的蔓延,这样的蔓延导致我们的配套设施完全跟不上;再有是这种非配套性的,非同质性的蔓延,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其结果实际上是一种工业化的,是矛盾性这样的蔓延关系,最终随着发展的结果,城市郊区实际上是垃圾,是荒芜,是贫困。我相信这个在上海那边郊区,在北京的郊区,也可能在临沂的郊区同样产生。当然今天上午进行金昌项目研讨的时候,我们看到临沂向南发展的进程中,在进行最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建设。针对这样的情况,今年的九月份,我们规划年会在南京召开讨论了转型与重构,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研讨和关系。那么在这样的进程中,城市郊区化有一些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呢?实际上世界大城市,郊区化发展进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口居住郊区化,也就是通常说的卧城;第二个阶段同商业郊区化,形成了半独立卫星城的,针对于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的阶段,处于工商业郊区化的前期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建立了大量的开发区域,我们建立了一些产业园区,通过这些产业园区的发展解决了就业的问题。我们将人口聚集到大城市边缘地带的一个个区域里面去。实际上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服务业和办公场所郊区化,形成边缘城市这样的阶段。这样的发展完全了整个郊区化的进程,当然这种发展的背后有理论的基础,在1518年发表了乌托邦的理论,在这个理论几百年的影响下,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创造了花园城市这样的模式,这样的模式随着英国最起率领卫星城建设,指导欧洲的实践,到美洲的实践,实际上完成了整个城市有些松散发展的进程中发展的进程。我们现在有什么机会呢?中国城市这种郊区化的驱动力,正面来看经济的走向是在进行产业的提升和产业外移;从基本建设情况来看,我们核心的路线建设,也就是说机动化网络的建设也在逐渐形成,尤其是高速公路的网络建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城市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起,那么中心城区的超高密度下环境压力非常大,这两方面也导致城市开始更快地向外蔓延,在这样的蔓延进程中其实不简单是土地问题,也不简单是建设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进程的问题。可以看到在美国,在整个郊区化的进程中穷人是住在大城市里面的,中产阶级是住在郊区的,富人是住在小镇上,这是在西方国家的一个郊区化进程的社会形态的方面。在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富人是住在城里的,低收入者被拆迁的不断地向城外迁,从二环内拆到三环外,再拆到四环外,现在到了六环以外,这样的过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也就是说低收入者远离了城市最服务水平,最好设施结构的城市中心区,那么低收入者在城市的外围地区形成更贫困的区域,而这种贫困的区域由于他的就业机会在城中心,所以他每天要进行长距离的往返,就需要大量的公共交通的支撑。大家也知道公共交通是财政上的负担,它实际上要远远大于私人交通这种经济上的,财政上的影响。那么为了保证他们这种通勤,我们只能提供低限度的服务水平,而这种低限度的服务水平造成低收入者对社会,对市政府强烈的不满,而转身看到城市中享受着我们积累下来的城市的设施财富,设施资源,这样一些富人,高收入者的生活,那么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社会矛盾。这个话题实际上在我们上次会议上孙立平教授作为社会学研究家,他提出来的。在这样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在进行新镇建设不断地实践,这几年一个例子是昆明的一个项目,我们这几年考虑了要创建新兴产业,要推进产业的重组,要维系原住民的发展,要考虑农民(三农)的问题,在农民问题的考虑上首先要考虑他的居住问题,紧接着是就业的问题,教育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让他们融入到新的产业结构里面,还有就是城镇化亟待提高的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大量新型项目的安排,包括我们新型的投资参与到三农建设当中去。在新镇的建设进程中抛弃了普通的这种大规模的建设开发模式,更多注重到居民进入以后怎么体会我们这个山水人居的环境。所以最后这个项目落成之后,他们这个开发商请了很多艺术家、文学家来体验,得到了很多感受。反过来说,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最核心的就是就业的郊区化推动了新城镇,城市性特征的增强,使我们以前的乡村转变成了城市。这种就业化的趋向,美国在近五十年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呢?一个是中心城区的功能转移,整个产业尤其是工业,规模性的向郊区转移,我们现在经历这样的一个时代;第二个零售业郊区化,随着工业的转移之后,市中心产业昂贵,停车场的面积不够,大型的零售商开始向郊区转移;第三方面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可以远离城市中心,甚至远离就业的环境;第四个就业核心拉动了新型小城镇的发展。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美国城市郊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其中主要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在八十年代里根政府阶段彻底完成了美国郊区化的进程,也就是说现在它基本上一个常态性的城市发展,50%的就业岗位在城市中心城区,50%的就业岗位在郊区。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机会呢?我们直接的诱引就是机动化,这种机动化的过程导致了在整个城市发展进程中可以采用新型的模式,以这种TOD模式出现新城建设。

    这是北京的轨道建设的规划,在整个轨道交通网上要进行11个新城的建设。

    这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的建设,随着这些轨道网的拓展,周边的小城镇势必会带动起来,那么在这样的带动进程中,我们对新城美好的愿景是什么呢?可以看到在英国有这样一个实践,叫做“新城威尔斯王子计划”,实际上就是查尔斯王子在他的一本书里面《英国的愿景》里提出建设什么样的符合英国和城市发展的新城,他在一个村镇里面开始进行了他理想的实验,这种实验反映出了现代新城建设一些趋向性的理念。理念上要城市自然化,让自然城市化。在规划计划中要建设多功能的新社区和新城镇,同时要考虑营造社区和城镇的中心。在这样的计划进程中还要重建富有活力的城市街道以及协调的建筑单体设计。由此住宅一定是多样性的,可供各种人选择的;建筑一定是有故事的建筑空间,让人们留恋往返,能发生很多有趣事件的;它的密度一定是高密度的社区,当然他提出高密度跟我们比差别很大,但是它是高于英国典型住宅项目两倍的密度,而且在这种密度社区里要实现自然的监视,保证社区邻里之间的安全。同时在这样的社区里面不做不简单的人车分流,而是要人车共存。同时在这样的新镇里面要考虑产业的植入,交通的组织是以人的步行习惯为考虑,汽车配合人的步行关系来进行主张;生态一定是安全和健康的,城市的文脉要保存和延续,使我们知道我们的历史,社区的理想最终是尊严与快乐。最终,英国的媒体对它评论,这个新镇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普通人选择在哪里居住及怎样来居住。我们现在也在构建我们的新城镇,大家熟悉的上海的一城九镇,实际上已经推进了整个上海城市架构文化。在上海嘉定新城的建设中,同时也在研究着如何建造一种符合现在大城市周边地区的新城建设,这是当时对上海嘉定新城中心区的城市设计的方案。在这里有三点值得可提:第一,在整个六个平方公里的土地里面拿出6/10个土地做公共事业网络化的配置,包括社会事业、市政基础、道路交通、绿化。配置了最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设施的配置为整个土地的价值资源整合提供了极大的潜力。同时在整个环境的打造上,为了体现江南水乡的基本结构,在这里创造了千米一湖,百米一林,这样的一个生态架构,保证在1公里以内可以见到一个湖面,在100米以内可以有一个小型的树林,使整个新城核心区是在绿色笼罩之下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在这样的发展进程中,当时中国郊区进程中这个发展特点,除了刚才像政府主导的工作以外,另一个趋势就是市场主导,投资商以独立营建者的身份进行新城建设。我们这两年也接触了很多,包括农庄新城,以农庄为主题的新城镇;包括以单一的种植园为主体的新城镇都是在城市的近郊区,边缘地区,包括主题文化的新城镇,包括养老社区这种新城镇,甚至一些企业独立总部的新城镇,还有通常见到的大型社区,也有一些进行生态修复完成以后,进行可建设用地开发中的生态新城镇。实际上在这些新城镇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进行不断地城市重构,重构的核心我们一直是追求的中国人居环境的理想,这种理想实际上具体划成七大特色目标,第一生态;第二配套;第三科技;第四亲情:第五环境;第六人文;第七服务。从生态角度来说就是生态先行,人与自然要和谐。在环境上是合理空间布局,构建宜居环境。在配套层面上,完善生活配套创造价值城市,没有配套的城市一定不是有价值的,所以这个价值不体现在平方米,也不体现在某某的高度,而体现在配备丰富的支撑城市生活的配套设施上。当然融合进最新的一些科技,整合资源,优化节能,引领舒适。服务层面上要健全服务管理,保证物业的增值。也就是说有价值后的不断增值,是以服务来构建的。回归到传统就是亲情,要突出人文关爱,体现邻里的和谐,最后达到住宅品质的升级,传承居住的文理。这就是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的基本目标。

    城市郊区化实际上是一种发展的进程,在这种进程中最可怕的一点是出现的城市病,这样的城市病是因为对于郊区化的把控、建设、理解、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不到位,不完善所导致的。所以我们现在讲摊大饼不是城市郊区化,是郊区城市化。真正新城的建设是真正祈求的城市郊区化。从国外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来看,其郊区化发展是城市工业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市民环境意识增强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它一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谢谢大家!

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