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从城市格网到城市形态

2016-06-23 14:39:54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中房网讯 为结合“十三五”规划,分析展望房地产趋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改革,发展新型建造和住宅产业化,并探讨交流中美房地产市场,增进双方合作,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美国亚裔房地产协会于2016年6月22日—6月24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第八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美房地产高峰论坛。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进行主题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从城市格网到城市形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王建国

  以下为内容实录:

  王建国:尊敬的刘会长,北美的嘉宾,还有法国的嘉宾,还有房地产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有一个交流。我也讲两句,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非常容幸在今天讲一讲,城市格网和城市形态,我的PPT是双语的,所以我觉得大家理解起来比较方便。考虑到我们大部分听众都是中国人,所以我接下来的演讲都会使用中文。   
    这个城市格网,就是研究一个城市基地和地的问题。我们现在研究房地产,可能是大家关注是地上建的那部分,是在一定的土地是上建起来,我们是在一个城市上建起来。很多年前我读过一个文章,到底是规划设计,还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决定了美国城市,那里面结论房地产是非常重要的推动,我们可以看到,推动这样格网,城市土地组织方式,研究城市形态,一直是我们学界关注的重点。最早都是从自由的发展,或者采取当地资源,在允许情况下进行建设。不管是几大文明,曾经自上而下的聚落产生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中国像这样的用风水,背山面水,符合生态足迹。我们看到古往今来,有很多的聚落的选择,刚刚是一些欧洲城市,我们看这里建了这么一个部落,因为在1977年在这开了国家建筑师大会,在那个里面,就说明在整个城市聚落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只有欧美一种模式,在世界上有很多种模式。我们看一下当时的情形,这是世界的遗产,很多人到南美去可以看到这样的东西。这是广州的一些村落,都是按照当地的自然情况建造的。   
    这个发展过程中,聚落慢慢发展,发展过程中,发现用格网,或者某一种情况,可以看出当时最初就有格网的方式。可以看左边这组图,从一个河谷,慢慢发展成以运河发展城市,格网是其中重要的发展方式。我们进一步可以看到格网有土地细分的功能,这里面有一点很重要,由于有了格网,地块划分有一定的公平性,而且可以很快的把土地利用好。这样的格网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就比较普遍。这就是当时的奉天城,现在也是沈阳最核心的位置。这是成都,当时在城市扩建的时候,也采用了格网的形势。这是维也纳,是当时一个轮廓,再到了工业革命以后,就把城墙拆掉了,我们可以注意到,右边的周围的形态就用了格网的东西。似乎大家可以意识到,这里面认为方式会产生格网的方式。
    在座各位地产界的朋友,你们在当时的情况,也会对这个发展有所助力。   
    所以格网方式,最早是自然的方式有机成长。这个自上而下,没有那么明确的格网,也没有那么多等级。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格网就变成了城市选择。包括了对土地、经营和公平性的考虑。第一个是适用性和经济性,适合人口集聚,交通、土地划分。格网由若干个单元组成,如果看成一个机器,可以有替换的可能,最早的格网规划,在规划界都认为,古希腊用格网规划了这个城市,但是诞生了一种用格网的方式规划、建设一个聚落的方法。后来的罗马这些城镇,在十字网格的中心有一个庙,相当于他们神灵保护他们的城市。   
    这个也是一个格网城市,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些建筑师提出理想城市,当时很多的概念,这座城市在威尼斯的北面,是唯一一个完全按照理想城市建设起来,是一个军事城市。
   格网城市在不同文化里面都有广泛使用。这是伊朗的伊斯法罕。曼哈顿,很多朋友来自美国都很清楚,格网在美国应用比较广泛,今天曼哈顿的格局就是这样奠定的。那条城市在格网城市之前就有了,之后就形成很多三角形、梯形的空间。
    著名的费城也是这样的,也按照格网方式进行建设。华盛顿中心区的特性,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规划,只是把中间的路留出来。北京的发展,随着城市发展一些变化,但是这种格局没有改变。
   我们讲格网的优点,具有自上而下,简单的预判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同时也会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城市的发展。右边是老区域,左边、上面是新横滨,我们看到,在这个规划设计当中,通过格网决定了它的发展。所以今天这边既保留了一些历史遗迹,但是大量的建设,就是在格网的条件下建设起来。   
    格网也有它的缺点,你比如说是由人为规划来决定的。让多数人去执行的一个东西。往往对于自然的属性特征,比如说水温、地貌掉以轻心。过去隋朝兴城,从东南角到西北角,地面高差60多米,低于410米的城区,如果一旦下比较大的雨就会造成洪涝。   
    这是曼哈顿这个里面过去也有地形和地貌,格网规划没有管;包括旧金山,有地形的城市用格网去做,一定有这样的问题。右边的图是做很好的城市规划,可是右下的部分,格网规划没有管,是具有刚性的决策的特点。
    格网做得不好,也有一些问题。上海的世纪大道,很多角度都成角度,这都是格网带来的问题。总得来讲,格网的发展,是顺应城市发展的模式,适应新的城镇发展,是城市发展理性依据。关于格网的研究,在60年代的时候,英国剑桥大学,曾经做过一些研究,他就认为,纽约那种像亭子式的建筑,如果做成周边式的房子,就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间,就是左边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每一个面积和周边面积是一样的,大概表达的意思。   
    其实城市发展过程中,即使格网形态不变,城市密度和强度一直变化。这是上海黄埔区的情况,这里面加建了很多建筑,这是他的特点,抑制性加强。   
    我们看到巴黎的控高是一直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伦敦,巴塞罗那,基本的房子,周边是围和的方式。即使到了小城市,包括下面的戴尔伏特,也是三、四层的尺度。海德堡是3、4次的样子。这里面的意义,现在城市发展和运营,需要一定的程度集聚和规模和密度。在欧洲很多城市,如果用周边式的街区,容积率可以达到3以上,像柏林、巴塞罗娜那周边式公寓容积率可以达到4.5。这样CBD的密度有就是3-4。换句话说,西方的城市不需要拆一建多的方式获得城市容量发展。但是中国是以一层为主的四合院方式,如果当中面积很大,很难变成一个现代城市。所以城市变大,是有一定的内在道理在里面。我们中国大部分是到不了1,大家也不要想当年的方案可惜了,可是北京的二环以内,我们不可能全部保留四合院。所以中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了,总体来说,在格网当中可以变化,但是城市逐步加密过程中,变化,形成当代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的基本观点,既要关注城市基本活力,也要关注城市发展内在动力。这是我作为一个学者,就是需要关注的一个东西。   
    在格网当中也产生很多空间,中间形成的冰水空间都是非常好,这些空间都在格网前提下做出来。是阿尔默新城中心,这是变成很丰富的形态。同样在格网情况下,可以变化,所以他的价值提升很高。南京也是这样,是一个老城,格网也是非常有特点,有小的,有大的。我们前些年,对格网形态进行研究,建起来是这样的情形。这时候要在原来的格网上发生变化。这里面房子建多建少,不是在座的讲,是有依据的。就是土地的属性。比如说土地的性质,有轨道交通,有绿地、板块,同时也有组织建高层的,这些因素都要综合考虑,不是过去定一个高度,放一个气球看专家看是否合适,所以一定要从土地的角度进行研究。   
    通过单因子之后,进行综合之后,当时我画一个草图,怎么去研究老城,这是形成右边的性质,最后形成右边的图,这里面画成严格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等,通过这样的前提下,不改变原来的格网前提下,获得这样的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南京还是还是非常美丽。   
    下面讲一下开放住区的讨论与思考,我们过去是步行时代,再到马车时代和今天的时代,格网的尺度和交通改变和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非常大关系。我们左边巴黎,中间是曼哈顿,这几个是在同一个图上。我们今天讲的门禁小区,就跟赔里提的很相像,当时的汽车越来越多,而人们却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他就做了一个邻里单位,这个社区就是当时讲的400米的街区。今天社会跟原来的社会发生很大变化。过去是熟人社会,我是一个宗族、姓氏组织的社会,而今天是全都不知道。所以你设计、建设跟用户分离,这点非常关键。刚才几位专家都讲,销不对路,这个跟今天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我个人认为这个超大街区,是围大于合,合是人有自己的活动心理,或者睦邻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现场的情形。所以我觉得今天讲到,我们不再搞封闭小区,我觉得这里面尺度完成最关键。过去都是骑马,到了马车出来的时候,当时城市建设师就提出,因为有马车出现,你在马车里面看的东西跟步行看的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假定在中国目前状况下,我个人的分析,目前按照规划的要求,之路设定是150米,所以我认为150-250米是比较好的标准,6.25公顷不需要开放。所以当时400、500米的街面需要开放。这是上海的华侨城苏河湾,这样的城市规划不需要开放。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楼盘,这个大概7.5公顷,这个稍微超过了那个尺度,可加可不加。但是这个是广州的汇景新城占地130公顷,这个就是必须要加。   
    我觉得简单用这么几点看法,城市规划是城市格网的最初决定者,城市规划借助等级化格网决定用地空间安排的基本秩序,城镇发展的规模和边界,同时通过、经济、文化和人口规模的研究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用地规模和空间容量,并为城市多样化基准。   
    城市设计决定了城市形态在体验认知上的品质,它基于视觉美学,场所价值和活力,生活宜居性帮助规划细分和优化了城市用地规模和空间容量的分配,并通过设计创新达到城市形态的特征和个性呈现。   
    建筑设计可以在城市设计架构基础上,通过建筑产品的形式和环境贡献决定城市形态在微观层面上的物质和品质,格网同样可以产生丰富性和多元性的帮助。我今天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提一些意见,不一定对,谢谢大家。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