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城市技术未来15年的思考

2021-07-06 18:21:40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中房网讯(苗东东/文)7月6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房地产企业、中介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建筑部品企业的代表,围绕贯彻绿色健康发展理念,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会上,同济大学副研究员、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杨婷,分享了中国工程院吴志强院士团队在城市技术发展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同济大学副研究员、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 杨婷同济大学副研究员、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助理 杨婷

  从2003年-2004年开始,吴志强院士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参与了我国2005-2020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个纲要中经过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和预测,确立了新增一个领域,就是第九领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包括城镇化、城市功能提升于空间节约利用、城市生态、城市信息平台等。过去这15年,我国城镇化快速的发展,以及城市技术和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的生活提高,都证明这几个优先主题压得比较准。

  目前结合“十四五”前期发展的工作,吴志强院士团队正在进行国家第六次中长期的科技预测,杨婷也向论坛介绍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团队是如何思考的。

  首先是技术预测的几个基本背景,主要包括:

  第一个背景,要精准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规律。吴志强院士一直提出城市是生命体,如果要认知这个城市,首先要认清城市发展规律,顺应城市的规律,来进行城市的规划的发展,才有可能使得城市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二个背景,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基本实现。吴志强院士也提出来腰部逻辑——也就是我们既不能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管理的方式来治理现在的城市,也不能靠市场力的运作,需要有市场涌现和社会协同的双力协同,实现腰部的点,才能形成共同责任的治理,完成城市的好的发展。

  第三个背景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包括老龄化带来城市人的需求变化。

  第四个背景,人类对更长健康寿命的期待。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如何配合人类对更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是背景的痛点。

  第五个背景,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带来新的模式。吴志强院士提出来,我国其实还有三个技术没有落实到空间之上,包括生物与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中含有的再生能源和可持续的产品,以及人工智能。

  在前面的背景下,吴志强院士团队确定了未来城市技术的突破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生命周期的全智化,包括感知、数据、学习、推演、判断、优化、建造、监督,完成循环的过程中,我们再来看我们的工作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

  第二个,规划设计智能平台。吴志强院士团队建立的城市数据平台,经过四代迭代,形成全球城市大数据库,把城市划分为7种类型,通过学习每一种类型的城市树发展规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演。

  第三个部分城市情感,智能感知。

  第四个是家园重构。通过在15分钟范围内配置10种不同的功能,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智能的家园,美丽的家园,幸福的家园,最终服务的是社区里的人。

  第五个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智能基建全面的建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强国,我们的新基建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导入到基建里面,使得运营治理都有质的飞跃。在刚才五个重点的基础上,我们凝练出初稿是发展的优先主题,这是目前形成的未来15年城镇化领域优先发展主体。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