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彦接受中青报采访 剖析“建筑短命”深层原因

罗爱梅2011-08-09 16:29:18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

 

    日前,各地“短命建筑” 网上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目前的建筑质量现状令人堪忧。 2011年8月4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就我国“建筑短命”的现状,国家完善的标准体系下工程质量事故依然频发,建筑质量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网上曝光各地“短命建筑”,呼市明泽未来城建成不到3年即拆除,北京“20岁”凯莱酒店原地拆除重建,海口标志性建筑“9岁”千年塔消失。请您就我国建筑短命的现象进行解读和分析。

    开彦:我国建筑短命的现状,究其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太快,研究基础和经济基础脆弱,求快、求大、求洋,一些建筑项目上得太快,并没有经过充分的多方论证、缺乏长远规划。

    中国目前的主导思想是追求发展速度和GDP增长,这种发展方式粗放、无序,缺少引导性和导向性。对环境先破坏,后治理,这种状态持续到现在,积累了很多财富,但也付出了很多代价,造成了现在品质、质量和施工方面的问题。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指出,我国的住宅生命周期是25-30年。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而是因规划不合时宜等原因被淘汰。目前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中国青年报记者:无论是道路桥梁还是建筑,对品质和质量国家都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为何在这种规范体系下事故依然频发?

    开彦:我国比较重视标准编制,设计标准体系分为国家标准、行业协会标准和地方标准,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体系。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标准是标准,执行是执行。关键弱点在监理部门,完工的后评估这个阶段是空白的,无人管理。应当说监理部门是代表政府,很公正,尊重法律,但在实际运作中并不是如此,这跟现在的机制和体制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国内的开发商过于强大,在运作上他们占主导地位,导致建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在行业中的地位很低,无法主导整个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目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机制建立在浮夸,粗放的基础之上。城市化速度很快,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技术基础跟运行基础不相匹配,在这种机制下暴露出很多问题的苗头,逐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也说明整个行业发展缺乏规划、缺乏目标、缺乏研究,缺少真正做研究和管理的部门。

    中国青年报记者:针对目前出现的建筑质量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

    开彦:建筑质量的问题应从源头上解决,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舒适度和人体健康方面。这三方面不仅要从建筑上去解决,还要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上去解决,因为它是社会发展的目标,牵扯到每个人的行为、理念及追求。应加快由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政府在里面缺乏指导和管理。我国的发展速度太快,发展速度可适当放缓,应把研究和运行环节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实现“精明增长”。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