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王涌彬:城镇化发展与人居环境规划

2014-06-16 14:06:19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此文根据王涌彬先生6月5日在“绿色住区与房地产绿色战略”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他对于城镇化及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有非常独到的看法,特别是在城镇人居环境规划方面,创造性提出城镇人居环境规划的九大体系。

  第一、科学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是最大的绿色。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布。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但我个人认为《规划》虽然全面、详实、具有操作性,但是期限更像是一部近期发展规划,缺少对于总体和远景的描绘。规划应至少做到2030年。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0%,70%将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是“规划”中的重点,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入手(跨省级行政区域层面的优化、省级行政区域内的优化)。

  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国家层面的城市群应由国务院协调发展;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城市群应由省政府协调;但各级政府均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京津冀”是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稍有风吹草动,河北内部已经争起来了。关键是河北省内对相关城市定位不清。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尽管涉及面颇广,但由于期限较短,又缺乏相应的实施保证,因而更像是短期行为,当然也可能会放任短期行为。我建议进一步对中长期的城镇化进行引导,对城镇化远景进行描绘。用于指导各地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实际上,没有一个地方在等规划。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就是没有规划。

  第二、如何优化城镇化布局?

  (一)、放开城市数量管控。一是应让城市自主成长,而不是人为控制城市数量。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城市数量增长的停滞使大城市问题集中爆发;三是中国到2030年之前至少应拥有1000座城市,并相应增加城镇人口规模,否则大城市病只会越发严重,得病的城市只会越来越多。

  (二)明确定位,优化产业结构,确定优势。当前国内不少城市在做规划时,总是难以避免“千城一面”,趋于同质化,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的市场化的城市定位,没有找到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只是一味贪大求洋,没有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和产业设置的差异化。中国的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挂钩,人均用地100平米,为了能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出售,所以总体规划一定会摊饼。

  (三)基础设施投入。经过近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镇体系发生了变化,城市发展要素发生了变化。比如高铁、高速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城市体系和结构;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更具有环境优势,在今后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改善中小城市的对外交通条件,仍然是今后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方向,而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投资建设城市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特别是垃圾处理及保护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四)优化县域经济,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截至2010年,全国有42%的城镇人口居住在县城及县城以下的城镇中;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是优化县域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从吸引企业为主到吸引企业与引进人才并重;从重视经济规模到构建城市特色;从注重城市形象到重视可持续发展。

  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不能按照大城市的思路走,而应该坚持“四个同步”,同时做到“四个防止”。四个同步——产业引入与人口导入同步;人口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同步;城乡和经济发展同步。四个防止——防止过度招商;新型城镇化防止房地产过剩;防止出现新的村庄再改造;防止产业再次转移。没有中小城市和城镇的现代化,中国就不可能有城市文明。

  现在中小城市作用的弱化,导致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堵、雾霾天越来越多、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小城镇人才越来越缺、小城镇特色越来越弱、发展要素和竞争力越来越低。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目标的城镇化,必然产生大城市畸形发展,小城镇逐渐没落的现象。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突破点在于明确提出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社会,如何改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问题。人的城镇化,核心是人居环境问题。但人居环境建设目前并无法定的规划体系和主管部门领导。进城农民如果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就难以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梦也难实现。

  第三、城镇化的关键是人居环境规划。

  人居环境规划是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对挑战的新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是在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民意调查而做出的反映政府引领与百姓需求合二为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居环境建设指导性文件。从中小城市和城镇入手,开展人居环境规划,是应对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步骤。

  人居环境规划的主要思路和路径是:“双重视角+九大体系+三位一体+全民行动”。

  双重视角:以调研表、座谈会、入户调查、街头采访等方式了解百姓需求和呼声,是人居环境规划的特色。

  九大体系:一、城乡统筹与社会发展;二、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三、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五、居住环境与社区服务;六、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七、建筑科技与节能减排;八、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九、城市管理与公众参与。这些是详细的、可量化、可自检自查的指标体系,是人居环境规划的核心。

  三位一体(指标体系、指导手册、行动指南):科学评估和衡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现状、帮助政府把握城市发展脉络和方向;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将人居环境优化目标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将政策和建议转化为政府、企业及公众和谐互动的人居环境建设行动方案。三位一体是人居环境规划的主要成果和操作体系,所有规划设计机构应有能力承担人居环境规划!

  全民行动:1.绿色住区行动、2.美丽乡村行、3.青山绿水行动、4.绿色交通行动、5.金色夕阳行动、6.儿童友好行动、7.文化传承行动、8.防灾安全行动、9.环境卫生行动。各城市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全民行动方案,形成真正的公众参与。全民行动体现了人居环境规划引领城市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城市文明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居环境共建示范城市” 通过在全国布点选择具有良好人居环境条件和基础的城镇,进行携手共建,积极探索发展产业、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方法和策略,编制一套科学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评价标准体系,使中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建设有章可循,政策制定有据可查,实施路径有案例可学,建立一套长效发展机制,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慢慢积累和不断沉淀。城市转型也需要假以时日,不可能一撮而就,但是今天的选择和决策将为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需要地方政府、企业和专业人士拿出审慎负责的态度和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