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通知 | 会议议程 | 新闻快递 | 论坛集萃 | 科技平台 | 人居基金 | 媒体报道 | 精彩图片 | 展览中心 | 往届回顾
主题报告
       紧凑新城镇:节能省地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涌彬
  
          
   紧凑型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在被欧洲及众多发达国家所大力倡导。其优势是缩短人们出行的交通距离,并由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而导致的大气污染;避免大量耕地被开发;鼓励建设更高密度及容积率的城市社区,以发挥城市的综合集聚效益,如:城市运营高效率机能、减少市政设施配置、方便市民生活等等。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人口、能源与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化、各地发展不均衡以及三农等诸多问题的严重挑战。大力发展紧凑新城镇,是在我国特定条件下的实现节能省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城市发展的困境
  (1)城市化快速发展,但水平不高。
  首先,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腾飞,而中国的城市化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阶段。在城市化水平方面,197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8.96%,到2004年已达39.6%,总体上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城市数量方面,1979年为216个,1997年已经发展到668个,二十年增长了3倍。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各种类型的城市与城镇建设规模、人口规模、经济水平都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建紧凑型新城镇发展观念与探讨发展模式是时不可待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我国在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前30年,城市化发展水平平均年增长0.28%,为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70%,2000年我国工业化率已达到49.2%,而同期城市化水平仅28.2%,相差2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滞后的结果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受阻,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能源和资源,拉大了小城镇发展水平与大城市的差距,当然也限制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今后,随着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拉近,城市将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机会。如果不重视城市化的质量,仅仅把城市化水平当作城市发展目标来做也是不可取的。一味去摊大饼、鼓吹郊区化、或者不加限制地建新城,将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现阶段在我国全面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建立紧凑新城镇发展机制正是良机。紧凑新城镇要求:从融汇和综合人居环境理论着手,解决人居环境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劳动就业、节约能源、保护耕地、环境保护等领域构建新的可持续开发模式。错过了这样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将要为此付出更高的发展与改造成本!
  (3)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规划及管理水平低。
  在我们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欢呼的同时,也该反思我们在超短时间内的超大规模建设行为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问题。城市外延、郊区城市化,以致于相当多的土地资源被无序和无效开发,城市病蔓延。如果真的把土地当作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城市建设与发展按部就班,就不应该被投资者和开发商牵着鼻子走,但又有几个城市的开发思想、投资行为不是受其左右,甚至为蝇头小利所影响呢?超过2000个的县城,超过20000个的建制镇,以及大量因产业发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多数是已被撤消的开发区),消耗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据统计,小城镇人均占有建设用地面积比大城市多约1倍,而在绝大多数县级市、县城、建制镇的城市形态分散,大量土地闲置的同时又新征土地大搞开发,根本原因在于规划和管理被少数人左右,客观性、目标性水平低下。很多大中城市亦存在这种情况。
  (4)能源浪费,生态环境压力大。
  汽车的普及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无形中缩短了社会整体的空间和时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生活领地范围,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但同时,汽车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大城市中的交通拥堵、日趋饱和的汽车拥有量以及对安全的重视给城市生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不间断的噪音和汽车尾气,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近1/3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据了解北京在非采暖城区机动车排放的CO、HC、NOX已分别占排污总量的86%、90%和56%,北京再生水回用率只有25%,城市水体污染使本就严重缺水的城市更加紧张。城市大拆大建既带来了城市文明,同时也破坏了城市文脉和社会生态环境。不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和思想,城市环境成本将越来越高。目前,多数城市的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或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紧凑新城镇发展模式的提出
  在欧洲广泛流行的紧缩型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我们提出的紧凑新城镇发展模式,则是结合中国短时期内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与发展对策。“紧凑新城镇”发展模式的提出,源自于对可持续发展的强调,旨在倡导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解决中国城市化问题中来,让从事传统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以人居环境资源节约为重点的视角参与城市创新,参与建设节能省地城市,构建和谐社会。
  “紧凑新城镇”概念包含“紧凑”和“新城镇”两部分,“紧凑”的含义包括着城市形态的紧凑,以及以步行非机动车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还包括紧凑之中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等。“新城镇”内涵则既包含大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开发、更新和规模住区建设;也包含以产业发展带动的小城镇社区化建设;以及对现有的城市各类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改造;还包括对城市郊区化发展的科学引导。“紧凑的城镇”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以“紧凑”的城市形态,建设“新城镇”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设节能省地型城市、建设节约型社区的有效途径。

  三、创建紧凑新城镇恰逢其时
  (1)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均面临突破。尽管1997年以来,我国设市城市的数量相对稳定,但多数城镇,尤其是发达地区中心城镇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区域影响力等综合实力已具备了升格为“城市”的基本条件(如果考虑户籍管理等方面的“口径”问题,实际上很多已达到设市标准)。对比发达国家,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趋势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模和数量将会有巨大突破的可能性,当前创建紧凑城镇发展思想与开发模式,将会对今后的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短时期内超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紧凑新城镇开发观念的指导。当前,中国多数城市都象大工地,到处都能见到塔吊,城市犹如摊大饼,用地不断扩张,而中小城镇人均占地面积更是超过大城市近一倍;很多中小城市在规划阶段均未对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在生态环境尚未完全被破坏之前,创建紧凑的城镇发展理念要有紧迫感。
  (3)城市运营商出现,其运营模式及理念需引导。不可否认,近年来房地产业的高额利润吸引了大量其它行业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强大的“三外”(外行、外资、外地)资金进入,如联想、华为、海尔等)为房地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对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产生巨大冲击力,房地产业正在向专业化领域迈进。一部分有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雄厚、行业背景深远的开发商开始更多地参与大的城市功能区的开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逐渐发展成为城市运营商。
  尽管当前对城市运营商还缺乏明确的定义,但其在城市建设尤其对中小城市发展方面、城市形态、未来形象等方面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尽快建立紧凑新城镇观念与开发模式,引导和规范城市运营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城市创造更多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4)始于今年的中央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对城市建设与房地产业来说是个难得的“盘整”时期,对于多数开发企业也是个调整开发思路,认清发展趋势的良机。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总体向上的趋势,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不会因为宏观调控而改变,“盘整”是为进一步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我国已进入社会政策时代,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无论政府、开发商还是其它房地产从业机构,均应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彻底改变原有的粗放运作模式,提升产品品质,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开发思想,建设紧凑型新城镇将成为未来房地产业竞争的基础。

  四、如何建设紧凑新城镇
  紧凑型城镇目前还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基础,但仍需不断充实、完善并进行深入研讨的复杂课题。  2003年11月,人居环境委员会发起了“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倡议,并提出了七大技术纲要,首次对新城镇发展确立了指导性文件。建设紧凑新城镇至少还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理性开发土地。在现有城市用地内开发不仅可减少市政基础设施投入,还有利于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保护耕地。紧凑新城镇鼓励在现有城市用地基础上开发,在开发新区以前,规划应做详细论证。
  (2)全面规划与适应社会发展原则。传统的城市规划注重空间实体规划。紧凑新城镇,更注重对城市资源的全面统筹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充分研究与把握。
  (3)人与自然和谐及生态建设原则。大城市边缘及中小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界面。紧凑新城镇,主张设立禁止开发区域,保护空地农田,设立自然景观和重要的环境保护区。
  (4)步行与公共交通优先原则。紧凑新城镇可以减少城市交通路程及能源消耗,同时为发展公共交通创造基本的人口密度,营造健康生活。
  (5)产业发展复合功能原则。紧凑新城镇主张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坚持混合使用土地,避免建设单一功能区域,尽量减少对区域外城市功能的依赖,减少出行时间和距离。
  (6)公众参与原则。中国已进入社会政策时代,紧凑新城镇主张积极的公众参与,尤其是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未能征得相关居民同意的开发是不可持续性的表现。
  (7)特色建设原则。紧凑新城镇鼓励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是环境特色、产业特色、建设风格、交通方式、文化体育节庆活动等。一个有特色的新城镇不仅增加居民的自豪感、归属感,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素。
  (8)政策稳定与法制化原则。紧凑新城镇不是一届政府甚至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事业,朝令夕改是我们当今城市建设最大的问题之一。建一栋楼是百年基业,建一个城市则是千秋伟业。应依靠法律保证紧凑新城镇的方针得以长久贯彻执行。

  五、研究与探索
  围绕紧凑新城镇的研究与探索,以及对实际开发建设中复杂问题的解决将是“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一直关注的主题之一,也是人居环境委员会承担建设部2005年度科研课题“节能省地型住宅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研究”的研究以及围绕绿色人居、和谐社会开展的系列研究与探索的主线。我们提出紧凑新城镇发展理念,还将与相关政府部门展开互动式的探讨,并将适时推出紧凑新城镇建设试点,建立紧凑新城镇相关建设标准,以此推动紧凑新城镇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实现节能省地目标的同时,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宋春华
吴忠泉
王涌彬
王忠明
连玉明
牛凤瑞
嘉宾致辞
包宗华
许溶烈
沈建忠
杨戌标
互动对话
主题报告会一
绿色人居、和谐社会
主题报告会二
紧凑新城镇发展
人居基金
   ◆人居环境专项基金管理办法
   ◆基金会捐赠奖励办法
   ◆捐款减税通知
   ◆提供捐助请点击进入
   ◆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
 
科技平台 
人居科技产业平台重大意义
人居科技产业平台工作思路
人居科技产业平台工作内容
人居科技产业平台服务框架
首批人居科技产业平台成员
 
展览中心 
       ◆展览中心
       ◆展览布置图
       ◆展览内容
 
推进工程 
    ◆推进工程简介
    ◆金牌建设试点项目
    ◆推进工程动态
    ◆推进工程资料汇编
 
 
 
 
  
媒体链接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