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救市”不怠
2014年无疑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拐点”。由强力行政干预走向市场化,由令出中央到下放地方。在“分类调控”原则主导下,自下而上的“救市”措施频出,超过市场预期。但也在情理之中,前期“微刺激”的边际效应递减,经济下行压力与日俱增,稳定住房消费旨在防止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滑,刺激房地产市场以保经济增速。预计在放松“限贷”之后,后续仍会有稳增长政策跟进,信贷环境将维持宽松。

2014年地方政府出台房地产政策一览

2014年国家部委出台房地产政策一览

2014年房地产政策关键词盘点

双向调控1

关键词来源:3月4日,两会召开,面对记者有关房价问题的提问,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透露了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的政策信号。一时间,“双向调控”成为一个“四字谜”,引发业界热烈讨论。

政策解读:对于“双向调控”的具体思路,各方人士给出了多种解读,但大致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2014年楼市调控政策将呈现出“差别化”的特征,热点城市的投资投机需求将继续被抑制,非热点城市的调控则会相对放松;其二,继续强调保障房工作,强化共有产权房在保障房领域的市场地位,通过“双轨制”解决城镇化后顾之忧;其三,在长效调控机制尚未出台之前,以限购为主的行政化手段与经济手段、市场手段仍会并存,但前者将会日益弱化,后两种手段会逐渐突出。 综观2014年的楼市调控政策,“双向调控”确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这个基本思路的指导下,2014年的中国楼市逐渐进入“新常态”。

新型城镇化1

关键词来源:3月末,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等具体目标。

政策解读: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组合拳”,绝不是单纯搞房地产化投资拉动。过去,单纯靠房地产拉动的“歪经”已经不能再念了。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未来只有城市的发展,城市产业带动人口增长的发展,才会给房地产业带来实质性的发展。房地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做好新型城镇化这篇大文章,脱离了城镇化是徒劳的,甚至是有风险的。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投资加快,将有利于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所带来的经济下滑。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对楼市来说是个巨大的利好,那是一定的。

----------------------------------------------------------------------------------------------------------------------------------------------------------------------------------------------------------------------------------------------------------------

再融资1

关键词来源:3月初至28日,绿地集团、中茵股份、天保基建等多房地产企业的股票再融资申请获得通过,冰封四年的房企再融资宣告解冻。

政策解读:回顾房企融资历程,再融资禁令发布已长达3年有余。今年3月,停止了3年的再融资全面放开趋势明朗化。分析认为,房企再融资瓶颈被突破,将直接优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提升房企盈利能力。不过,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直言,整体而言,优先股、再融资等政策的试行主要集中在优质企业,大部分中小地产尚难很快实现。长远来看,房企再融资仍将是结构性开闸,这意味着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大,不过,再融资开闸将有利于整个行业整合。

不动产登记1

关键词来源:今年5月,国土部正式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不动产登记工作整合归一,此后各项工作进展迅速。6月,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各个省份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已在密集展开。近日更有消息称,不动产登记条例正式发布已进入倒计时,很可能于年内出台,并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政策解读: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推进,等于给不动产上了户口,有利于对不动产目前的存量和潜在供应有清晰把握。但是,不动产登记制度并不直接瞄准房地产市场调控,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房屋登记。新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只是在信息系统方面的整合,不涉及房地产市场整体供求,即使登记会引起少数抛房现象,也不会撼动当前市场基本面。

----------------------------------------------------------------------------------------------------------------------------------------------------------------------------------------------------------------------------------------------------------------

限购取消1

关键词来源:5月23日,有消息称,除北上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自行调节,尤其是库存过大的地方。目前,仍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及三亚由于其需求结构的特殊性尚在执行限购政策。未来一年,一、二线城市房价的继续下滑将是大概率事件。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及调控政策的主方向向支持住房消费转变,仍在坚守限购的五个城市有望在一年内全面放开。

政策解读:事实上,早在2014年年初,就有个别城市悄悄放开限购了。待到5月官方消息出台之后,加入取消限购大军的城市更是络绎不绝。到了9月底,除北上广深以外,几乎所有曾经限购的城市,都已经取消限购了。限购政策曾经挡住了不少购房者的脚步,但当这个政策取消的时候,却没能重燃大家的购房热情,市场依旧不愠不火。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市场变了,房子的投资价值小了。

限贷松绑1

关键词来源:9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放松了与自住需求密切相关的房贷政策。其中的细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多套房在非限购城市结清贷款也可以发放贷款;增强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能力;继续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政策解读:此次央行新政的主要受益对象为改善型需求,他们恰好是之前被政策抑制的意愿购房人群。因此,曾有业内人士预测,这一政策起码可以增加30%的可购房人群,对楼市的松绑效果相当于限购松绑影响的5倍以上。后来的事实证明,30%增量的预测有点过于乐观。之所以效果打折,一是因为最低7折的利率实际落不到实处,二是因为当前楼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多数住房已经失去投资价值。不过“930新政”仍不失为2014年各种松绑政策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和成交量的提升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公积金新政1

关键词来源:10月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降低公积金门槛,包括取消数项收费,只要连缴6个月就能申请贷款,实行异地互认等,而最重要的是表态支持二次使用公积金。

政策解读:公积金新政对职场新人、刚需购房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公积金贷款缴存时间限制的缩短能对这一部分需求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引导原本资金不足的购房者成为新的购买力。此次三部门针对公积金贷款政策的联合发文涉及缴存期限缩短、贷款额度适当调高、推进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等一些放松条件。对于部分打算使用公积金贷款的客户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不过,总体来看,公积金贷款新政给楼市带来的影响不如商业贷款新政的大,因为其覆盖范围有限。

降息1

关键词来源:11月2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政策解读:降低房贷利息,无论是对购房者还是对开发商,都是实打实的利好消息。对购房者来说,此次降息相当于给房贷打了9.4折的优惠,优惠力度可观。对开发商来说,降息也降低了融资成本,可以缓解其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降息是继“930房贷新政”后,进一步刺激住房消费的又一大利好。从政策发布后的一个多月来看,不少购房者因此打消了观望情绪,楼市的确有所升温。当然,和其他刺激政策一样,降息只能帮助楼市释放部分先前被压抑了的需求,而不大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楼市不愠不火的局面。

----------------------------------------------------------------------------------------------------------------------------------------------------------------------------------------------------------------------------------------------------------------

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三波“救市”

救市第一波:限购松绑

2014年楼市开局不利,销售下滑严峻。哀声一片中,各地政府陆续为限购松绑,拉开了今年的第一波救市潮。

6月27日,呼和浩特房地产开发监督管理处发布市政府办公厅的通知,取消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制度,买房时不再受房屋套数限制。至此,呼和浩特成全国首个正式发文确定取消限购的城市。 紧随呼和浩特的是济南。同一天,厦门也传出放松限购的消息。紧接着,南昌、成都、苏州等先后跟进。

随着7月底杭州正式发文放开限购后,限购松绑又进入到一个新高潮,且均正式发文、对外公布,从“犹抱琵琶半遮面”过渡到全面松绑。 7月28日,杭州官方正式发文,购买萧山区、余杭区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购买主城区140平方米及以上住房(含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需提供住房情况查询记录。 同日,西安也正式发文取消限购。随后,宁波、徐州、青岛、合肥也陆续发文取消限购。

到9月26日,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发文放开限购,全国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5个城市未取消限购。

效果:限购松绑在各个城市的效果出现了分化,一些库存积压严重、销售较为萎靡的城市出现了短暂的成交“小阳春”,如济南、杭州、呼和浩特;而厦门、天津、南昌等地楼市成交效果甚微。而多数城市,如无锡、南宁、沈阳、兰州、温州等,在政策放松初期均出现短期成交冲高现象,之后又逐步恢复至今年3月以来的成交水平。 呼和浩特在限购取消后的7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上升55%,较今年3月以来月均值上升56%。杭州在限购松绑后三天(7月29日~31日),楼市成交高达981套,日均成交327套,比松绑前日均涨了79.67%,由此带动杭州7月楼市成交套数环比上涨22.98%。

点评:单纯放松限购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库存高企、供需不平衡的局面。限购是应对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一支“强心剂”,能够在短期内刺激需求集中爆发,但由于市场预期看弱、信贷偏紧等原因影响,持续性需求动力不足,难以扭转当前市场的整体低迷态势。

救市第二波:9·30央行新政

央行、银监会9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积极支持合理的住房贷款需求。

1、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30% 利率下限7折:对于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贷款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具体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风险情况自主确定。

2、还清首套贷款的二套房,再贷算首套: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普通商品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

3、三套房限贷令取消:在已取消或未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结清相应购房贷款的家庭,又申请贷款购买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因素审慎把握并具体确定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水平。

4、可向“外地人”放贷: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向符合政策条件的非本地居民发放住房贷款。

5、缩短放贷审批周期,优先首套和改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缩短放贷审批周期,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优先满足居民家庭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信贷需求。

此外,还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增强个人住房贷款投放能力;支持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等。

效果:央行的利好文件一出,很多消费者觉得楼市已经见底,纷纷开始购买。数据显示,10月11日~10月18日,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上升79.87%。其中,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积24.51万平方米,环比上升 133.95%;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78.46%,环比上升78.46%;深圳商品住宅成交9.98万平方米,环比上升69.06%;广州商品住宅成交 24.0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50.77%。

点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央行政策的效应还会持续发挥作用,后续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还要继续观察。业内人士认为,首套房认定标准放宽,综合来看,名下无房但有贷款记录的购房者以及“卖一换一”的改善住房人群将会享受首套购房优惠,首套房认定进行调整后,将导致首付由六成变成三成,贷款利率执行首套房标准,相当于购房门槛降低一半,或将促使此前因政策误伤的刚需重回市场。

第三波救市:降息

11 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 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间,央行这一举措再一次触动了购房者和开发商那敏感的神经。或许,在大众看来,央行降息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购房群体。

以等额本息还款法,商业贷款100万、20年计算,如果按照基准利率借贷,央行降息后,购房者至少可以减少月供234元/月,20年合计可以减少5.6万元的利息支出。这个差价至少可以为目前市面上的普通住宅进行一次简单的装修。如果将贷款期限设为30年,则每月可少还261.32元,总还款额将减少94074元。这个差价足够可以为购房者省下一辆普通小汽车的价钱了。

但降息对于楼市可能并没有短期现象看起来那么好。分析认为,本次降息的出发点是降低无风险利率,改善企业融资成本,与融十条相呼应,并不是旨在直接刺激楼市。此次非对称降息,银行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对按揭贷款打折优惠的动力依然不足,对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也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加上库存持续攀升,楼市中长期依然面临下行的压力。

效果:央行宣布降息后,各地楼市迎来“小阳春”,深圳更是出现了多个“日光盘”。调研数据显示,主要城市客户看房量均有明显上涨,主要城市看房咨询量环比上周上涨均在50%以上。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客户咨询量上涨80%以上。二手房业主更是坚挺报价,小部分开始出现提价意向。

点评:本次降息的出发点是降低无风险利率,改善企业融资成本,与融十条相呼应,并不是旨在直接刺激楼市。此次非对称降息,银行存贷利差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对按揭贷款打折优惠的动力依然不足,对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也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加上库存持续攀升,楼市中长期依然面临下行的压力。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