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6 14:14:37来源:中房网
四、景观设计
本规划充分挖掘地块的景观价值;以景观资源最大化作为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并努力实现景观均好性。小区总绿地率达到37.6%。
一期地块结合叠院、联排别墅的精巧尺度,布置三条纵向景观廊道,以小桥流水创造出委婉的空间变化,各层级绿化间互相渗透、交融并形成一个整体。景观与建筑交错融合,步移景异,体现江南之婉约情调。
东,西两条廊道以水体景观为主线,体现小桥流水的秀丽景色。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亲水特性,在水体两边布置亲水广场与平台;同时,整条水系以环状分布,环绕整个低层住宅区,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并在中部以广场及水洗的形式展开,使该条景观走廊与东西两侧的景观廊道形成呼应与联系,使得居民能够对这一区域的景观感受更加整体化。 北侧道路交汇口布置景观广场,使得整体交通局部景观化,打破传统交通的景观死板现象,同时还能起到集散的效果。
二期以高层住宅围合出将近3.7公顷大绿地。住户北观浑河,南看绿地,宽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该绿地气势恢宏;使整体区域的绿化覆盖率、景观覆盖率得以了巨大的的提升,并让高层业主能够拥有良好的俯视效果。绿地西侧布置几何形园路,可方便居民出入,并且在景观上将几栋高层通过空间关系有机的联系了起来。场地中央布置各类活动场地,及静水景水面,充分考虑到了居民的亲水活动,并且与南侧的水景相呼应,周围用高大植物围合,给居民提供一个进行休闲活动的好场所。场地内的大块绿地,局部采用缓坡地形处理,丰富了景观的纵向视觉面,并且使得区域之间感受更加富有情趣。 东南侧的主入口广场重点处理,形成入口标志性景观,与南侧的入口相互呼应,形成对景。并且与幼儿园集散广场相连,构成景观主轴线。
五、交通设计
交通规划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根据“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组织道路交通,以形成良好的地块环境。南北地块均沿小区周边布置了外环车行通道,小区道路系统自成环路,并很好的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衔接;地块内道路和外围城市道路形成了等级分明,联系便捷的路网系统。既满足了使用功能的要求,又最大限度减少道路网密度,从而节约投资。 小区内部道路平时主要为步行系统,但道路宽度及承载力均满足消防、急救、搬家等机动车行驶的要求。主要出入口附近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使小区绝大部分车流从开始就进入地下,最大程度减少了机动车对小区内部的干扰。 联排别墅设地面车位,住户车辆通过车行入口进入小区直抵宅前,尽享方便、尊贵的感受;其余类型住宅车辆均通过小区入口两侧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出入口直接入库,最大限度避免了机动车对住户的干扰。住宅均与地下车库连通,住户通过设有电子门禁的电梯厅可直接回到家中。
六、整体建筑风格
建筑形象采用新古典主义立面风格,以浅米黄色作为小区主色调;追求质感和细节,体现小区的高档品质。给予居民宜居的社区氛围、健康的住宅环境、高贵的居住心理感受。
联排住宅外立面为高贵大方的欧式风格,采用坡屋顶与石材墙面的设计,整体色彩采用暗红与米黄相搭配,能使居住者体会到典雅的居住环境氛围。通过平面空间的错动,在立面上设计有不同位置的挑台、平台,不仅活跃了立面,而且使居住空间更加丰富。
多层叠院住宅立面为简约欧式风格,作为低层联排住宅与高层住宅之间的过渡,叠院住宅整体色彩采用暗红的坡屋顶及米黄色墙面与联排住宅外立面相呼应,两层基座部分采用浅灰色石材装修与高层住宅相呼应。立面充分反映平面特色,两层通高的起居厅大窗活跃了立面。空调机位巧妙隐藏于立面柱后,组成立面的竖向分隔。高层建筑外立面为简约欧式风格,整体色彩偏暖色,大气而又不失生活气息。
整个项目的产品种类丰富,建筑层数从3层的联排别墅到33层的高层住宅,尺度跨越巨大。但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不仅使小区的空间形态并不感到压抑,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大绿地”的概念,创造出多种产品共存,高层环抱绿色核心的区的小区形象,完美的诠释了其高尚、绿色的标志性居住区的地位。
开发商:深航(沈阳)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用地:12.74公顷
建筑面积:30.51万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24.83万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5.68万平方米
容积率:1.98
绿化率:36%
层数:3层—33层
居住户数:1722户
地下停车:977辆
项目设计时间:2007年5月——2008年
工程主持人:刘晓钟
总图设计:颜俊
建筑专业负责人:六所:刘克维、朱蓉;
工程所:李筠、童辉
结构专业负责人:六所:张国庆、张俏、毛伟中
设备专业负责人:六所:唐强、邸素梅
电气专业负责人:六所:李逢元、刘高忠
设计人员:孙翌博、孙喆、王晨、曲惠萍、王晨、郭辉、钟晓彤、马晓欧、谭黎、金陵
执笔人:朱蓉 主任建筑师
孙翌博 助理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