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31 10:04:39
CRIC研究中心
在房企大举“垦荒”二、三、四线城市、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之后,自去年以来又纷纷回归一、二线,造成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一边是 一、二线城市地价、房价持续上涨,高烧不退;这厢却是部分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高企、房源及土地消化周期急剧扩大,各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陷入二律背反 困局的泥潭难以自拔。
年后房贷持续收紧,杭州、常州等个别城市的个别楼盘“降价”似乎成为压垮市场紧绷着的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瞬时引起市场一阵躁动,企业、购房 者、业内人士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各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真实状况。同样,我们也不能例外,有必要凭借我们的优势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城市楼市!
三大核心指标研判楼市发展
在经过宏观的数据对比之后,我们从中选择了7个有代表性的重点城市,分别是长春、沈阳、天津、济南、青岛、宁波、福州,这些城市不同程度的都存在高库存风险。
审视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状况,看什么?
首先,短期关注供求比。一般来说,供求比在0.8-1.2之间较为平衡,高于1.2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低于0.8则为供过于求。在我们监测的二线城市中2月份仅宁波供求比小于0.8,多数城市处于供求平衡状态,而南昌、南宁、杭州等城市则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
其次,中期关注库存消化周期。一般来说,消化周期在12个月左右较为平衡,高于18个月市场呈现供过于求,低于6个月则供不应求。在2月底二线城市库存消化周期中无一供过于求,成都、厦门、合肥和南京四个城市反倒严重供不应求。
再次,长期关注土地消化周期。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近年来加大城市建成区建设力度,尤其是综合体兴起,其商品房市场供应出现了较为明显放量现 象,整体消化周期显著高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中的长春、杭州、大连、天津、哈尔滨、太原等土地消化周期都在三年左右,而宁波、鄂尔多斯等城市更是供应显著 过量。
风险点不尽相同,客观认知仍得细分解读
从表面数据来上,这七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简直毫无出路,风险 远远大于机会,都将是引爆市场脆弱点。但通过对各个城市市场进行深度剖析之后,我们也发现了诸多被一概而论的数据所“遮蔽”的事实:各个城市的“风险点” 不尽相同,个别城市的住宅市场、细分产品市场反而健康平稳、良性循环。
首先,一些城市高库存来源于区域供求不平衡,主要是城市新区。例如:长春十区住宅供过于求的占到6席,其中汽贸区供求比最大为1.44,其次为 二道区和高新南区,比值达到1.27,绿园区紧随其后;沈阳的东陵区和苏家屯区是市场风险最高的两个区域;天津的宁河、塘沽、和平、宝坻、大港、南开和静 海等部分区域存量明显过高,去化周期均在20个月以上。青岛的黄岛区、市南区、崂山区、胶南市、莱西市的消化周期均在25个月以上;宁波的北仑区、江东、 江北等区域的消化周期都在22个月以上。
其次,一些城市主要是产品结构不平衡,造成库存量居高不下。例如长春350平方米以上户型产品供求比严重失衡,比值高达2.69;福州180平 米以上大户型房源库存占比高达32%,消化周期达30.62个月;宁波180平方米以上及别墅高端户型去化周期均在20个月以上,200平方米以上户型消 化周期达44个月,
再次,一些城市存在物业类型供求严重失衡,拉高整体新建商品房库存量。例如天津的酒店式公寓和办公产品明显供大于求,去化周期分别长达38.7 和47.7个月;济南商品房存销比18个月,而普通住宅只有11个月,办公物业24个月,商业则高达54个月;宁波七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仅17个月,商业 和办公去化周期均在50个月以上,商业尤为严峻,达到74.7个月。(更多内容请关注4月最新一期《研究札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城市楼市》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