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研协]央行新政没有改变楼市总体格局

回建强2014-10-27 09:56:36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14-10-27
  • 报告类型:住宅交易分析
  • 发布机构:中房研协

  央行930新政是今年以来政府救市措施中最为强有力的一项。取消限购是解决购买资格问题,而放松限贷则是解决购买力问题。信贷新政的出台,表明地方政府的救市高潮已经过去,中央层面的救市措施款款而来。

  信贷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呢?对个人而言,只要不欠银行钱,不管是有一套房还是二套房,都可以再向银行申请购房贷款,尤其是对于只有一套房的这批人,改善住房的愿望日益迫切,信贷新政无疑会释放这部分需求。虽然现在银行很难批出7折的优惠利率,但首付三成这个待遇则是相当难得。此前购买第二套房的首付基本上是七成,新政增加了购房者的资金杠杆。

  对银行而言,鼓励银行发行MBS(住房贷款抵押证券),解决贷款资金的循环周转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存量住房贷款余额在10万亿左右,前期按10%的证券化率,则有1万亿的资金释出量。当然,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MBS的推出及推广需要系统性的制度建设,远水解不了近渴。但凡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2008年之前,我国其实已经在开展创设金融衍生品的一系列探索,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中止了这一进程,导致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停滞不前。笔者当时撰文呼吁,金融创新本身并没有问题,不能因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影响我国的金融发展。“美国生病,中国吃药”是不正常的。

  六 年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中国的央行也释放出进行金融创新的决心。虽然此次新政的直接因素是楼市不景气,但真正的动机是通过金融创新启动疲弱的宏观经济。金融 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发动机,银行有了钱,整体利率水平才能下来,经济发展才能轻装上阵,投资才有活力。以前靠央行不断印钞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M2以每年13%以上的速度增长,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增幅,这对经济的平稳发展极其不利。增量的办法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就要挖掘存量,住房贷款抵押证券化就是要把巨大的存量房贷资产盘活。这个金融举措落实后,银行流动性自然就多了,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链条也就更加顺畅。

  MBS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很好的前景,但前途 光明,道路还需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目前疲弱的宏观经济,包括楼市需要走稳的信心和预期。央行信贷新政的出台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带来这种效果。不过,笔者认 为,市场的预期是由众多变量共同引导和决定的,而预期的形成也不会轻易被改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楼市会在各类新政的刺激下有一定的反弹,但整体市场不 会出现反转。

  理由一:新政的落脚点是解决普通住房购买问题,去投资化导向不变。央行政策关于购房的关键词是首套,普通住房,三成首付,利率下限0.7倍。可见,2008年那时的无差别首付和利率优惠并没有出现,这是两次救市的根本区别。另外,央行这次政策的“建议”味道很浓,信贷主动权完全给了商业银行。是否执行三成首付,利率打几折都是银行说了算。涉及到地方财税的普通住房标准,则由地方政府说了算。比如上海的普房标准还停留在2012年的水平,如果按此标准,很难购买到合适的改善型住房。即便普房标准进行调整,也只有改善型住房可以释放出来,仅此而已。

  理由二:购房者更加理性,供需信息更加扁平化。虽然房地产各类数据还存在瑕疵,但购房者的信息渠道已经比过去通达的多,信息扁平化带来的是购房者的理性,这也是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在一个强调居住而非投资的市场,在一个供应明显大于需求的市场,在一个自有住房率超过90%的市场,有多少人还会去冲动性消费?另外,房价相对收入而言,最近几年还是上涨的太多了,当然土豪除外。作为购买改善住房的普通购房者而言,希望房价下来一些,特别是和收入水平靠拢一下是最切实的期望。动辄靠着政策的噱头来大涨特涨,老百姓是不买账的。

  理 由三:地方债新规给地方政府带上了紧箍咒。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并剥离融资平台公 司政府融资职能。众所周知,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以土地为抵押物,大量举债,目前已经危机四伏。在地方债新规下,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更加 谨慎。如果一意推高房价,未来泡沫破灭,结果是地方政府财政的破产。当然,地方政府也不希望市场低迷,而导致存量债务的危机。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地方政 府更希望市场稳定平稳。也就是说,各地救市的出发点也是稳定市场,而不是单纯推高房价。

  综 合看,央行信贷新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释放改善住宅需求,部分消除此前的政策误区,有利于市场的去化,稳定市场预期。但楼市整体弱势格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 化,企业去库存任务依然紧迫。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楼市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但还不属于某种“常态”,只有企业经过充分竞争淘汰,区域市场经过人口流动的充 分调配,楼市才可能进入一个相对平衡的发展态势。

  (本文来源:北京中房研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研究中心 副总监  回建强)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