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专项债收储规模已近4000亿,回收宅地中民企占比17%

市场报告马千里 2025-05-15 17:25:58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5-05-15
  • 报告类型:市场报告
  • 发布机构:克而瑞

  2025年以来,与中央部委加快落实专项债收储政策同步推进,地方主管部门发布土地收储计划的速度逐月加快。至截稿时已经有171个城市发布收储计划,合计收储金额达到3918亿元,明确涉及收储宅地规模达到6565公顷,据CRIC测算,相当于为2025年楼市去库存加速54%,全国广义库存去化周期下降超过2个月。

  01

  二季度拟收储规模爆发式增长

  4月发布1730亿、7198公顷已超过一季度总和

  据CRIC不完全统计,至5月13日,全国拟收储总规模达到3918亿元,涉及城市达到171个。发布规模逐月快速增加,二季度以来发布量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4月份公告拟收储土地7198公顷,涉及金额1730亿元,面积、金额均已超出一季度总量。

  3月全国两会过后,随着中央稳市场稳预期的施政方略愈加明确,以及专项债发行的持续推进,各地收储计划的发布速度也明显加快,与重点城市土拍热度的回升同步,共同促进市场供求预期进一步趋稳向好。

 02

  收储宅地6565公顷加速去库存

  等效于前4月新房成交面积增长54%

  进一步聚焦住宅用地方面,在CRIC梳理的明细地块中,除去没有标注用途属性的地块之外,含宅用地共有1575宗,拟收购总价2250亿元,拟收储面积总和达到6565公顷。

  在新房交易流速较历史峰值下降超过40%时代背景下,2025年住宅成交虽然已现企稳势头,且土地成交规模也已降至新低,但为了行业更快达成新的供求平衡,从数据逻辑看,土地收储才是当下去库存的关键突破点。按全国土地平均容积率折算,拟收储宅地的理论建筑面积已经超过1.3亿平方米,超过前四月估算新房销售规模的一半。从降低库存规模的角度来说,若公布的收储宅地规模如期落实,等效于2025年前四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了54%,助力全国新房去化周期下降超过2个月。并且考虑到还有超过二成的地块没有明示土地属性,以上估算还只是保守估计。

 03

  宅地收储主要面向三四线发力

  13城计划收储超100公顷

  持续聚焦含宅用地,可见收储规模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就已公布土地属性的地块清单来看,三四线拟收储5437公顷,占比达到84%,合计收购总价1659亿元,占比74%,因各能级地价差距,三四线总价占比稍低于面积占比。

  相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三四线城市在本轮调整中面对着更大的需求端波动,且更多地块由城投托底拿地,大量宅地因财务测算无法满足开工条件,导致城市潜在库存高企。为加快达成行业的新的供求平衡,土地收储成为了现阶段这些地块的唯一出路。

  就城市收储规模来看,目前有13个城市拟收储规模超过100公顷,其中仅有4个二线城市,分别为郑州、昆明、西安、天津。

  郑州拟收储规模273公顷高居首位,较第二名平顶山高出108公顷。面对本轮市场调整的挑战,郑州在加速盘活库存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除加快土地收储之外,还在稳定商品住宅销售、配售型保障房建设方面作出诸多努力,加速需求端去库存,2025年以来郑州各月新房成交规模均维持正增长,其中4月份更是同环比双增;2024年郑州即率先推出全国首批配售保障房共4628套,并在2024年9月完成全国首批交付570套。

  拟收购总价最高的城市是西安,合计公布125.6亿元,较郑州还高出了9.6亿元。西安收储土地平均地价达到9100万元/公顷,也是13城中平均收储单价最高的城市。就西安收储土地位置来看,有过半地块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等城市新区,这些区域均为城市新房交易的主力,收储相关区域的待开发土地,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城市的潜在库存,助力城市保持相对健康的供求关系。

 04

  收储驱动城市降库存新模式

  14城广义消化周期下降1年以上

  进一步探究宅地收储的影响,结合各城市近一年新房交易规模测算,若拟收储计划全部落实,将有14个城市广义库存下降超过1年。其中九江、六安等新房交易规模较低的三四线城市,理论上可降低广义消化周期超过三年。而漳州、南充、咸宁、金华、安庆、滨州等城市也超过2年。

  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在新房年交易量仍然达到500万平方米的情况下,得益于城市在土地收储方面的坚决执行、快速推进,广义库存消化周期下降也达到了1.1年。2025年迄今为止,郑州是一二线城市中唯一因为土地收储改善广义库存超过1年的城市。

  05

  约七成收储土地为城投项目
民企占比仅为17%

  就企业类型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城投企业成为土地回收主力,收购面积占比达70%,平均收储价格为3506万元/公顷;央国企占比12%,但平均收储价格最高(3998万元/公顷);民企占比仅17%,平均收储价格3352万元/公顷。从城市能级看,一二线城市民企土地收储占比(21%)略高于其他能级城市,反映市场开放度和企业参与度的区域分化。

  城投高占比与其近年“托底拿地”的被动角色直接相关。2021-2024年,城投在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中大规模兜底拿地,但开发率长期低于三成,形成大量“闲置”土地。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资金加速收储,本质上是化解城投债务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政策延续。

  央国企收储价格最高(3998元/㎡),与其持有地块多为核心区位优质资产有关。反观城投托底地块多位于城市边缘,配套匮乏下拿地成本同样不高,导致收储均价偏低。

  综上,经过4个多月以来的落实推进,专项债收储政策已进入密集发布阶段,各地政府通过高频次公告有效改善市场供需预期,并成为当前房地产稳市政策体系的关键支撑。但是从各地专项债实际落地情况来看,主要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只有1600亿左右,且可查数据显示资金主要流向土地一级开发等传统领域(如棚改、城中村改造),与专项债收储存在结构性偏差。

  建议各地主管部门可从两方面进一步优化推进:其一,加速存量收储计划的落地转化,让更多“拟收储”变为“已收储”,推动政策由“稳预期”向“稳市场”实质性转变;其二,着力构建细化信息的透明机制,细化专项债收储地块的权属信息、区域分布及开发进度等数据维度,精准识别不同城市板块的库存压力梯度变化,从而为“一地一策”的精准调控提供动态数据支撑,全面提升因城施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