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龙:加快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015-10-11 08:50:16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大洼县副县长王彦龙演讲

    王彦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近年来,大洼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全域现代化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化、绿色化、宜居化、人文化发展措施,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新路,开创了大洼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下面,围绕生态文明和宜居乡村建设,我重点介绍三方面内容。

    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先导,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氛围。

    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合理开发、法制保障的原则,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凝聚“生态立县”的强大合力。

    (一)立足于生态资源优势的最大发挥。

    生态,是大洼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大洼实现绿色崛起的关键因素。大洼县位于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坐拥“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首——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座资源丰富、风景旖旎、人文彰显的滨海城市。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天下奇观红海滩;有世界最大的芦苇,有东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疙瘩楼水库;有大、小河流20余条;湿地生态资源丰富,素有“湿地之都”之美誉。全年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4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5%,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8%,空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西溪湿地标准,形成了碧海、蓝天、绿水、清新的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丹顶鹤、黑嘴鸥等300多种珍稀鸟类在这里驻足繁衍,是国家一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生态优势的保护和开发,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等,并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正在稳步向国家级生态县迈进。

    (二)立足于生态保护工程的稳步推进。

    我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检验标准,重点实施“六大生态保护工程”,不断完善绿色发展轨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推进。一是实施绿树工程。森林(草)覆盖率增加到20.9%;二是实施碧水工程。全县主要河流地表水符合国家五类水标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三是实施蓝天工程。2010—2014年,空气中的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四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9%;五是实施健康工程。2014年,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41个,种植面积67.41万亩,占耕地种植面积的84.3%;六是实施治污减排工程。累计取缔关停企业27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3.9%。

    (三)立足于保障机制上的创新突破。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镇、部门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逐级签订责任状,形成县、镇、村分级管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网络。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完善了环境补偿恢复机制,保障生态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推行“绿色资本”市场,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对环境友好的优质企业,在上市融资、公司贷款、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推进绿色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采购和支持。

    三是强化考核引导,完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评价体系。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镇和相关部门创先评优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

    二、以和谐文明宜居为目标,催生宜居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完美结合的精彩蝶变。

    “美丽”从乡村起步,宜居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我县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符合大洼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一)精心部署,凝聚攻坚合力。

    一是领导重视,强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主导是政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各镇村屯50余次,督导工作、现场办公,建立了层层推进的工作机构。县级领导带头包点,进村屯、听民声、汇民意,对各镇建设工作进行“一对一”帮扶。

    二是落实责任,强化问责。下发了《大洼县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办法》、《考核办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汇编了《宜居乡村建设环境管理办法》,对责任主体、工作内容、考核办法等进行明确。为了便于监督指导,从县直机关抽调380余名干部组成13个指导组,分片包干、常驻一线。

    三是多元投入,资金保障。优化建设资金投入结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市县两级政府投入和对上争取,镇级少投入或不投入,村级不投入。二是对商业设施和能够交给市场的燃气、公交、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部由社会资本投入,全县仅燃气工程一项就吸引企业投资近7亿元。三是对能够形成群众或企业私有产权的固定资产投入,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补贴的方式,引导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

    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将具有农民私产性质的院墙、入户桥等工程建设项目交由农民自行筹资筹劳建设,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二)全面治理,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一是治理项目工程化。围绕建设“田园美、村屯美、生活美”美丽乡村的要求,重点实施“九大类治理工程”。一是以植树造林为内容的乡村绿化工程;二是以道路、边沟建设为内容的畅通工程,实现村屯道路互通、边沟互联;三是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内容的净化工程,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收集,日产日清;四是以农村污水净化为内容的碧水工程,彻底杜绝污水乱排乱放;五是以厕所、畜禽场所整治为内容的粪便科学利用工程,畜禽圈养率达到100%;六是以路灯安装为内容的亮化工程,实现村屯街路照明亮化;七是以院落环境整治为内容的美化工程,实现“五进院”;八是以建设美丽田园为内容的环境治理工程;九是以提高公共服务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即:每村建设一个金社裕农超市、一个公立卫生所、一座燃气站和一个大众浴池。

二是考核验收标准化。按照“全域、全面、常态、长期”八字方针,做到“七个有”。一是有方案。建立以镇为单位、以村为基本要素的档案管理体系,将各村治理工作现状、泥土路改造长度、路灯安装类型及位置等详细数据计入档案。二是有标准。统一制定了环保、住建等相关建设标准,并编制成册,向各镇村发放。三是有计划。制定了县、镇、村年度环境治理工作计划,坚持突出特点,梯次推进,分步实施。四是有设施和装备。每村建有氧化塘、垃圾存放点,以及人力垃圾收集车、垃圾收集车等。五是有队伍。按照每个村民组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共选聘800余名村屯保洁员,实现农村环境管理全覆盖。六是有投入。采取向市争取、县级配套、镇级自筹相结合,实现了全县所有涉农资金集中统筹使用。七是有制度。建立了垃圾清运制度、资金使用制度、环境建设惩罚机制等各种制度规范。

三是发动群众自治化。开展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农村学校“小手拉大手”活动、成立村级“大嫂检查团”进院入屋实地打分搞评比晒文明、文艺团体进村入户表演等,引导村民自觉对村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加强管理和维护,逐渐变政府推动为村民自我约束、自觉自主治理。

    (三)提档升级,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一是打造“美丽村”。按照适度超前、集约节约的原则,注重突出地域特色,高水平编制了《美丽村建设规划》。通过高标准实施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农村产业发展等系列工程,提升村屯环境、建设管理、产业发展等整体水平,打造了以田家镇大堡子村、唐家镇北窑村等为代表的98个特色美丽村,实现全域化覆盖。

    二是实现四个“一”。一是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一体的垃圾集收运处理体系。与国企京环集团合作,建立起“户集、村收、合资公司统一收运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二是城乡燃气一体化,采取项目化的方式,研究形成燃气专项管理办法,今年年底前,全县90%的农村群众将使用上天燃气。三是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连接城乡四通八达的公交体系。推行与大型公交企业合作,建立科学高效的综合公交、绿色公交和智能公交体系。四是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供水、通信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运行和配套设施建设、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和城乡通信工程建设。

    三是建设“宜居镇区”。坚持规划先行,组织编制《宜居乡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镇区建设规划》,各镇规划覆盖率达100%。重点实施了西安镇、榆树镇等10个镇高标准特色景观街路工程,对街路实施绿化、亮化、美化,修建景观小品。切实提升镇区服务功能,全力推进镇区影剧院、综合超市、农贸市场、快捷酒店建设,大力发展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优化镇区经济结构,促进镇区和谐发展,镇区功能不断完善。

    三、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前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增长模式。

    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放大生态文明建设辐射外延,做大、做强、做活生态经济的“加法”。

    (一)做大“旅游+”,打响生态“金名片”。

    以建设“中国旅游度假大县”为目标,把生态资源优势变成“聚宝盆”,向优势资源要价值、要财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造福一方百姓的生产力。

    一是旅游+生态。“红海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也是大洼旅游的“拳头产品”,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共接待游客34.5万人。同时,在延伸产业链、培育消费上下足功夫,将旅游产品定位为红海滩+模式,相继推出红海滩+西湖旅游、红海滩+温泉体验,红海滩+乡村旅游,红海滩+休闲养生等系列产品;充分利用温泉资源,建成紫澜门假日度假温泉酒店,开发建设天沐、隆恒、宝源等多个温泉项目;建成派拉蒙电影主题公园,大力发展夜经济,充分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慢生活需求。

    二是旅游+文化。旅游衍生品是传播文化的平台,也是将文化转化为资本的产品。我县成立了大洼如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150余种“大洼礼品”系列旅游衍生品,通过集装箱特色店、宾馆酒店展陈店等形式上市销售,其中,碱蓬草系列文化衫未上市就预售2000件,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地域特色为主题自主研发旅游衍生品的县区。

    三是旅游+电商。电子商务为旅游消费插上了翅膀。我县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组建东北首家淘宝特色中国县级馆,开馆当天实现销售额120万元,刷新了特色中国县级馆单日销售记录。目前,东北首家商务部国际电子商务培训学院、赶街网东北运营总部等先后入驻我县。淘宝馆已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销售,成为盘锦旅游别致景观和游客的必游之地,也带动了品牌化经营。

    (二)做强“现代农业+”,创造多重复合效应。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农村观光体验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充分地分享农产品加工增效、营销增效的成果。

    一是现代农业+认养。认养农业是依托互联网线上线下有效互通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的直接途径。通过整合全县水田资源,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联盟,成为全国首家农特产品溯源试点县,建立了溯源体系。在坚持绿色生态安全的基础上,面向包括游客在内的全社会认养,仅半年时间就认养3万亩,收益近亿元。建立了名人认养汇,阿里巴巴集团、复星集团等名企,傅莹、马云、宁浩、徐峥等名人纷纷认养,认养客户遍布北京、上海、江西等10余个省市。

    二是现代农业+庭院。庭院经济不仅是宜居乡村建设带来的增收成果,也是农户生产与合作社经营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我县以金社裕农合作社为主导,统筹镇村品类布局,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庭院种植指导和培训,探索出合作社与农户间日产日销的经营模式,把农户庭院作物直接转化为柜台商品,基本实现镇村全覆盖。

    三是现代农业+品牌。坚持打农产品安全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原产地追溯制度,完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化建设,争创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县、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取得阶段成果。按照打农产品特色牌,制定品牌发展规划,以OH番茄系列为引领,重点发展蟹稻、稻蟹、肉鸭、泥鳅鱼、蒲笋、西红柿及各类碱地食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

    (三)做活“美丽乡村+”,提升生态建设附加值。

    按照“一年成形、二年成品、三年成景”的建设原则,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的环境、宜人的风光,为美丽乡村创造了更多发展生机。

    一是美丽乡村+观光游。培育富民产业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积极“走出去”,学习浙江、江苏等地旅游经验和模式,规划了12个美丽村,发展“渔文化村”“啤酒村”“葡萄村”等一村一品。西安镇上口子村、王家镇七彩庄园、赵圈河镇休闲农家院等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通过观鸟、花灯会等一系列主题性、季节性活动,牵动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

    二是美丽乡村+享老游。规划改造民宅打造民宿村、养老村,通过参加养老论坛、对接养老机构,与中华志愿者协会、广州天鹿湖老年护理中心等10余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预计年接待老年人不少于3万人次。目前,与北京公司合作,在石庙子村成立养老协会,进行民居改造,变农民为店员,形成城市居民度假式养老新模式。

    三是美丽乡村+互联网。互联网是改变传统农业布局的一条“绿色”通道。着重推广京东下乡、赶街网、裕农购、邮政便民服务站等农户与城市互联互通体系,不断扩大美丽乡村网络影响力和吸引力,实现土地对餐桌、农村对商超“零距离”接触,扩大村级销售网络覆盖范围。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以上是我县生态文明和宜居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今后,我县继续坚持“生态立县”的核心理念,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包容的思维,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达!预祝本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县长的介绍。大洼的宜居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今年上半年我们人居委领导和专家来过多次,与大洼领导进行了交流。在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众筹模式开创了先河,宜居乡村建设在尊重农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打造了不同产业特色和形态风貌的美丽宜居乡村,值得全国其他中小城市和乡村积极借鉴。再次感谢王县长的精彩分享。

    接下来发表演讲的嘉宾是来自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石连革县长。齐河2013年纳入中国人居环境共建示范城市。齐河对于人居环境的重视工作是在我们所有的共建示范工作里面特别突出的,这次论坛,也专程派分管城市建设的石县长来为我们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掌声欢迎石县长!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