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报告 2025-09-26 09:32:49 来源:中房研协
- 城市:上海
- 发布时间:2025-09-26
- 报告类型:市场报告
- 发布机构:中房研协
近日,上海部分二手房中介“假带看”“雇人砍价”等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记者暗访获悉,在部分中介机构内部,“每日15组带看量”的考核指标如同悬在经纪人头顶的利剑,为了完成任务、获取绩效,他们不惜走上“造假捷径”,如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招募信息,以200元/次的报酬吸引无真实购房需求的“演员”,对“演员”进行简单培训,教其如何在看房时表现出“有意购买却嫌价格过高”的姿态,通过“双簧”表演向房东传递虚假的市场价格信号,甚至有部分中介通过恶意压价,暗中联系关系人“低买高卖”,从中赚取巨额差价等。
利益驱动是造成这一乱象的根本原因。从影响来看,“假带看”“恶意压价”等行为对房地产市场的破坏,却并非局限于单个交易环节,而是具有极强的传导性。从法律层面来看,“假带看”等行为已明确涉嫌民事欺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意味着,若房东能举证证明中介存在“假带看”等欺诈行为,不仅可以主张撤销房屋买卖合同,中介收取的中介费也需要退还,还需对房东因降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从市场层面来看,根据链家监控数据,2024年上海二手房交易量达21.6万套,其中绝大多数交易都通过中介机构完成,中介机构在连接买卖双方、提供真实市场行情、保障交易公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前,部分中介机构已经因“隐藏二手房真实成交价”而饱受争议,此次“假带看”事件的曝光,更让信息不透明的问题雪上加霜,极大透支了行业信誉,推高了交易成本,甚至可能加剧市场调整压力。
针对上述乱象,上海市房管局、上海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迅速约谈了涉事中介企业,明确坚决反对此类不诚信行为,要求相关涉事企业严肃处理,要求各“头部企业”举一反三,自查自纠等。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根治“假带看”等行业乱象,不能仅依赖“运动式监管”的短期震慑,更需要构建一套长效治理机制。一方面,监管部门需尽快明确针对假带看等行为的惩戒标准,提高中介造假的违法成本,建立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推动中介机构重构考核评价体系,摒弃以“带看量”为核心的单一指标,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评价机制。此外,相关部门需重启并完善二手房成交价公示制度,通过技术手段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及时性,让市场价格回归透明,消除虚假带看的操作空间等。
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信心尤其珍贵,而信心恰恰建立在每一次真实、透明、尊重的交易之上。房地产行业乱象的整治和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需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中介企业与买卖双方等共同参与。唯有如此,房地产市场才能真正回归理性与尊严,行稳致远。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