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展望 | 2025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行业总结与展望(下)

市场报告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5-09-30 09:23:57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5-09-30
  • 报告类型:市场报告
  • 发布机构:克而瑞

  业绩、融资

  业绩:整体继续筑底,三成百强房企业绩同比增长

  融资:前三季度融资同比下降30%,多家房企债务重组成功

  ◎  文 / 克而瑞研究中心

  陆业绩篇

  整体继续筑底,三成百强房企业绩同比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房企整体业绩延续筑底态势,部分企业业绩大幅回暖。1-8月百强房企中累计业绩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为31%,其中同比增幅大于20%的企业数量占到23家。整体来看,楼市的止跌回稳已经初现端倪。但是由于购房者的信心和预期仍在修复过程中,叠加房企库存压力的持续增长,企业销售整体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房企仍需积极应对。

  总结

  01

  企业销售整体继续筑底

  但短期复苏动能不足

  2025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延续筑底态势,房企销售整体保持低位运行。1-8月行业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20708.8亿元,同比减少13.1%;全口径金额22287.6亿元,同比减少13.8%。

  整体来看,虽然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稳住楼市”首次写入总体要求,房地产政策面持续优化、释放利好,但是房企推盘积极性整体仍相对较低,供应端供给约束依旧较为明显,同时客户观望情绪依然浓厚,短期复苏动能不足。

3

  02

  TOP10门槛有所回升

  TOP100中民营房企数量多但发展艰难

  2025年1-8月全口径销售额TOP10房企销售全口径金额门槛值705.3亿元,同比提升8.3%,是唯一一个入榜门槛有所回升的梯队。其他梯队的门槛值则仍在降低,其中TOP100房企门槛同比降低了30%至43.8亿元,是各个梯队中降幅最大的。

3

  从各梯队房企的性质分类来看,2025年1-8月全口径销售额TOP100房企中民营房企为45家,相较于2024年全年减少了2家。TOP10房企中民营房企仅有1家,越靠后的梯队民营房企占比越高。在房地产低迷,且房企流动性危机仍在持续的背景下,资本更倾向于投资较为稳健的国央企和大型房企,而大多数的民营房企则受困于资金问题发展艰难。

3

  03

  三成百强房企业绩同比增长

  部分企业业绩大幅回暖

  从企业具体表现来看,2025年1-8月百强房企中累计业绩同比增长的企业有31家,其中同比增幅大于20%的企业数量有23家。整体业绩止跌回稳,部分企业业绩大幅回暖。TOP50房企中陆家嘴、能建城发和浦开集团的业绩同比增幅超过了100%,此外邦泰集团、中旅投资、深业集团、鸿荣源、中建东孚和中建智地的增幅也超过了50%。

  值得注意的是,从企业性质来看央国企中业绩增长的企业占比相对较高。根据数据统计,央企和国企中业绩增长的企业占比都达到了48%。相较之下,混合所有制房企销售全面减少,民营房企中销售增长的也只有21%。

3

  而从各个梯队来看,TOP11-30梯队的房企中业绩增长的房企数量达到了40%,是各个梯队中业绩增长企业占比最高的。TOP10中有3家企业的业绩增长,仅有金茂的增幅超过了20%,达到了25.7%。

3

  展望

  04

  市场仍将延续筑底行情

  房企仍需积极应对

  当前,市场整体延续筑底调整的态势,随着地方政策面不断优化,一线及部分强二线核心城市“四限”松绑,持续向购房者释放利好信号,楼市的止跌回稳已经初现端倪。但是由于购房者的信心和预期仍在修复过程中,叠加房企库存压力的持续增长,企业销售整体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中短期来看,京沪深杭蓉等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热度或将延续高位波动,市场热度变化与新盘供应量和质密切相关,加之楼市调控政策尚有放松空间,也将助力市场维稳;部分二线城市则有可能呈现出弱复苏走势,购房信心逐步修复。在此背景下,房企仍需积极推盘、做好营销,为接住“流量”做好准备。同时,把握结构性机会,挖掘不同城市、不同购房群体的结构性需求,以产品创新和升级迭代迎合购房偏好的转变,在核心区位开发具有优质配套、价格实惠、产品力佳的复合优势类项目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从而安全穿越此轮危机。

  柒融资篇

  前三季度融资同比下降30%

  多家房企债务重组成功

  总结

  融资规模仍处低位,各类房企发债成本分化

  01

  2025年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

  发改委放宽REITs扩募范围

  2025年,房地产政策仍保持宽松基调,在3月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提到“适时降准降息”,以及“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全年的房地产融资政策来看,一方面通过房企白名单政策,打通保交付和保障房的贷款资金循环,同时在存量土地方面鼓励通过收储盘活闲置土地,而在商业地产领域则推动公募REITs来释放更多沉淀资金。

  在融资协调机制方面,2025年1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是金融监管总局全面履职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全年“白名单”项目审批通过贷款超5万亿元,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超3万亿元。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房地产“白名单”贷款审批通过金额攀升至6.7万亿元。

  同时,在存量收储方面,2025年3月5日,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9月11日,自然资源部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来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REITs工作也在稳步推进。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放宽已上市REITs扩募资产范围,明确支持已上市基础设施REITs新购入行业内同类项目,也可延伸至具有关联性的不同行业领域项目。9月19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明确将社区商业基础设施纳入REITs优先支持范围。

3

3

  02

  前三季度融资总量同比下降30%

  境内债券成本下降至2.57%

  2025年前三季度,房企融资仍然呈现收缩态势。前三季度,融资规模达3072亿,同比下降30%。其中第三季度融资1145亿,环比上升5%,但同比下降35%,处于历史低位。可见,自2024年房企融资支持政策虽然边际改善,各地更是推广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但非银融资规模仍未改变下滑趋势,多数民营房企,尤其是出险房企,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3

  从企业的债券类融资成本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的境外债券融资成本为8.95%。2025年2月绿城中国发行了一笔2028年到期的3.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利息高达8.45%;而6月新城发展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利率高达11.88%。目前仅极少数房企有在境外发行债券的情况,发行利率均相对较高,主要还是为了借新还旧。

  上半年境内债券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至2.57%,较2024年全年继续下降了0.34个百分点。境内债券融资成本不断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自2024年货币环境开始宽松,LPR持续下调;另一方面,发债主体大多数为国企央企及优质民企,这类企业融资优势较为明显,如发债较多的招商蛇口、中交地产、美的置业等等。2025年前三季度,整体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为3%。

3

  03

  境内债权融资占比达69%

  境外债权融资占比上升至15%(略)

  04

  央国企新增融资占比仍达85%

  各类企业发债成本持续分化(略)

  05

  近20家整体或部分实现债务重组

  重组成功到正常经营仍需时日(略)

  展望

  2025年三季度是偿债高峰

  公募REITs助力房企由重至轻

  从债务到期来看,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达4829亿,而发行规模仅有2209亿,房企无法通过借新还旧覆盖到期债务。此外由于近年来不少房企选择将债务展期或置换,在此背景下2025年房企的债务压力较大,2025年债务到期规模甚至要高于2024年,达5342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是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600亿元。由于近年来,房企债券发行规模下滑明显,2026年房企整体的债务到期规模也明显下降,其中2026年一季度到期约1298亿,三季度到期1170亿。

3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公募REITs在我国大力推行,有助于帮助房企将原本沉淀在自持物业中的资金释放出来,用于偿还债务、补充流动资金等。目前不少房企已经试水公募REITs或积极筹备发行。从中期业绩会及财务年报中的表态来看,华润置地、招商蛇口以及新城控股等均有明确表示未来要扩大REITs规模。

  如华润置地管理层在业绩会中表示,未来华润置地购物中心将保持每年6个左右的开业节奏,2025年下半年将开业4座。购物中心数量的增加,也为华润置地商业REIT未来扩募提供了充足的资产储备。进入2025年以来,华夏华润商业REIT已连续两次宣布进行扩募。首次是2025年3月,扩募资产为苏州昆山万象汇(目前仍在审理);第二次扩募是2025年7月,项目包括杭州萧山万象汇项目、沈阳长白万象汇项目以及淄博万象汇项目,也在过审当中。目前,华夏华润商业REIT总市值已首破百亿元,位处消费基础设施REITs首位。华润置地首席财务官郭世清表示,目前正积极推进公募REIT常态化扩募,“计划未来做到300亿到500亿的规模。看监管的审批,我们的资产还是很充足的,计划平均每年推出的规模大概在50亿到100亿元之间。”

  当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以往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而公募REITs的出现能够帮助房企从开发商向运营商的角色转变,通过打造“投融管退”的全链条业务模式,帮助房企由“重”向“轻”的资产结构转变。

  除此之外,对于开发业务而言,出险房企的首要任务仍是与金融机构和债权人积极协商,适当延长债务期限,缓解当前的债务压力。未出险房企,需要对企业的土地储备进行结构性调整,尤其是加快滞重库存的去化,加快低量级城市项目去化。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