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交易分析马千里 2025-05-28 10:32:09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5-05-28
- 报告类型:土地交易分析
- 发布机构:克而瑞
研究视点
2025年,房地产稳市场进入新阶段,在行业土地成交规模连续4年维持-20%负增长,宅地出让建筑面积已经低于新房成交规模的大背景之下,行业正式进入了去库存新阶段。但是基于保证市场活力,保障符合好房子新规用地的出让规模,宅地出让规模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已经较小。因此加快行业库存盘活,更重要的还是依赖于库存收储。2025年以来中央部委多次表态,将加快推进专项债收储,并出台了正式文件,明确将存量闲置地块优先纳入收储计划,赋予地方政府在收购定价、用途上的自主权。
据CRIC监测,目前全国已经有313个城市发布了存量住宅用地规模(清单),对于各地主管部门厘清潜在库存规模,加快闲置用地收储起到了良好的辅助决策作用。就行业研究角度而言,也为结构性研究各地库存压力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深入剖析当前典型城市潜在库存规模及专项债收储进度,旨在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观点如下:
1,行业已进入去库存深水区,盘活存量用地愈加迫切。近年来各地狭义库存去化周期已有明显改善,但“顽固”的潜在库存仍在影响行业长期发展预期。同时计入狭义库存和潜在库存,当前典型城市广义库存规模达狭义库存的3.2倍,广义消化周期普遍超过5年。
2,城市间潜在库存显著分化,重庆、郑州、沈阳等亟需加快土地收储。最高的重庆,潜在库存规模达到2286公顷,此外郑州、沈阳、长春、常州等城市也在1000公顷以上,优化潜在库存均面临着巨大挑战。
3.各城市存量用地开工率显著分化,分类施策是破局关键。高库存城市(如重庆、郑州):未动工土地占比超70%,需加速专项债收储,探索在建项目转保障房。中等压力城市(如南京、天津):严控新增供地,聚焦流速板块调控,如南京加强江北新区收储和控制土地供应。低库存城市(如杭州、成都):警惕结构性过热,维持优质土地有序供应。
4.拟收储宅地6565公顷加速去库存,为2025年楼市去库存提速54%。拟收储宅地面积总和已达到6565公顷。按全国土地平均容积率折算,若公布的收储宅地规模如期落实,等效于2025年前四月新房成交面积同比至少增长了54%,助力全国新房去化周期下降超过2个月。
5.宅地收储主要面向三四线发力,13城计划收储超100公顷。收储规模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就已公布土地属性的地块清单来看,三四线拟收储5437公顷,占比达到84%,合计收购总价1659亿元,占比74%,因各能级地价差距,三四线总价占比稍低于面积占比。
6.收储驱动城市降库存新模式,郑州、昆明等广义消化周期下降超过1年。若拟收储计划全部落实,至少有15个城市广义库存下降超过1年。其中漳州、九江等新房交易规模较低的三四线城市,理论上可降低广义消化周期超过三年。而南充、六安、金华、咸宁等城市也超过2年。
7.专项债落地仍需进一步提速,叠加信息透明助力稳预期快速推进。从各地专项债已落地情况来看,主要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1600亿左右,且可查数据显示资金主要流向土地一级开发等传统领域(如棚改、城中村改造),与专项债收储存在结构性偏差。另一方面,也应细化专项债收储地块的权属信息、区域分布及开发进度等数据维度,精准识别不同城市板块的库存压力梯度变化,从而为“一地一策”的精准调控提供动态数据支撑,全面提升因城施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01
广义库存规模仍在高位
行业亟需加快盘活存量用地
2025年,中央加快推进专项债收储,明确将存量闲置地块优先纳入收储计划,赋予地方政府在收购定价、用途上的自主权,推动房地产去库存进入发展新阶段。
1.狭义库存回落难掩广义库存持续高位,加快土地收储势在必行(节选)
2024年下半年以来,得益于新房销售端的转好,以及政企双方在供给侧的限制,新领取销许规模延续低位,典型城市狭义库存规模率先回落。至2025年4月,狭义库存规模已经较高点(2024年9月)下降约9%,短期去化压力显著减轻。
但在已经取得销许、尚未售出的库存(即狭义库存)之外,还有大量的潜在库存,包括未开工土地,已经开工尚未达到领取销许标准,已经达到领取销许标准但仍未领取等情形。这些所有库存加在一起即广义库存规模。就克而瑞对广义库存的跟踪监测来看,当前典型城市这一规模仍然处在高位运行,并且2025年以来由于出让了较多优质地块,广义库存规模小幅上升了0.7%。
这也是当前房地产行业调整库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相比限制领取销许规模即可控制的狭义库存而言。由于前期出让了大量城投托底地块,其中不少地块虽然并未开工,不会在短期内影响板块库存,也不会带来新的融资需求和风险,但是终究影响着中长期板块供求预期,典型如南京、武汉、郑州等城市部分新房成交的主力板块,即由于广义库存过高,导致投资预期持续低位,房价低迷,一二手房销售持续走低,市场活力难以再现2021年期之前的盛景。
面对这一挑战,2025年以来中央部委多次表态,将加快推进专项债收储,并出台了《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存量闲置地块优先纳入收储计划,赋予地方政府在收购定价、用途上的自主权。譬如作为全国首例的广州,即发行了304亿元专项债用于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涉及17个地市的84个项目,部分土地经调规后将用于保障房开发。
2.昆明、重庆等潜在库存远高于狭义库存,盘活存量用地愈加迫切(略)
02
各地存量用地库存分化显著
重庆长春等城市积压问题突出
据CRIC监测,目前全国已经有313个城市发布了存量住宅用地规模(清单),对于各地主管部门厘清潜在库存规模,加快闲置用地收储起到了良好的辅助决策作用。就行业研究角度而言,也为厘清各地库存结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存量宅地已售面积不足一半,土地收储有待提速落地
各地的存量住宅用地清单,公布了全部未开发、在建未竣工土地的占地面积,以及在建未竣工土地中,尚未售出的土地面积。研究中心通过对27个典型城市存量住宅清单梳理,梳理出了其中商品住宅用地的相关潜在库存规模。
据各地最新披露数据,27个典型城市存量住宅用地合计4.4万公顷,其中非商品住宅用地,即各类保障房、人才住房、租赁住房等共有0.7万公顷,占比16%,存量商品住宅用地共有3.7万公顷,占比84%。
从出售情况来看,已售部分折合土地规模为1.9万公顷,合计占比仅43.3%,不足半数。
各地实际潜在库存规模2.2万公顷(未售出的商品住宅用地),占存量用地总面积的49%,也是当前行业潜在库存的“心腹大患”所在。而其中的未动工部分(0.9万公顷,占比20%),各地大部分闲置用地均在其中,则是土地收储的重中之重。
2.城市间潜在库存显著分化,重庆、郑州、沈阳等亟需加快土地收储(略)
3.稳市场“模范生”城市表现较佳,北京、合肥潜在去化周期仅有1年(略)
4.部分城市存量用地规模高企,常州、郑州等理论去化周期超过6年
福州、惠州、东莞、珠海、常州等城市存量住宅用地中,均有超过70%的理论库存规模尚未售出,其中福州更是达到92%,说明这些城市存量住宅用地中仍有较大比例可待盘活。尤其是对于存量商品住宅用地中存量规模较大、且潜在库存新房市场流速不高的常州、漳州、重庆等城市更是如此,单单是存量住宅用地中的潜在库存规模,理论上需要的去化时间就超过了8年。亟待加快推进土地收储,改善中长期库存预期。
03
各城市潜在库存症结多维分化
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势在必行
当前城市库存面临“未动工闲置”与“在建项目待售”双轨压力,业内常忽视潜在库存。本章基于未动工/已动工土地库存规模及消化周期,将样本城市划分为不同类型,剖析风险特征和应对策略。并进一步探析了长期未动工土地分布,并对近年出让土地开工情况进行探讨,为回收闲置用地、土地收储和企业代建的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1.各城市存量用地开工率显著分化,分类施策成破局关键
从土地库存结构看,当前城市库存面临“未动工闲置”与“在建项目待售”双轨压力。业内研究中多重点关注在建项目待售面积中的狭义库存,而忽视了潜在库存,本节基于未动工/已动工土地库存规模及消化周期指标,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四大类型,以此说明各类型城市的风险特征,并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
简要来看,常州、漳州、郑州等城市未动工库存占比超70%,叠加超6年的长去化周期,库存积压风险高企;重庆、沈阳、天津则以已动工库存积压为主,重庆1529公顷在建土地需5.4年消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的产品力,并安排好上市时序;长春、佛山、惠州两类库存“双高”,系统性过剩特征显著;而杭州、合肥、北京合计周期不足2年,需警惕结构性过热隐患。
就不同潜在去化周期的城市分类来看:
高库存压力城市方面(潜在消化周期高于5年)
未动工占比较高的城市需要加快专项债收储步伐,从而改善市场预期。常州、郑州、漳州、长春、惠州未动工土地高度积压,占潜在库存中占比超过50%。譬如常州目前未动工土地规模达到772公顷,理论所需去化周期接近9年,虽然常州大量的未动工土地是融资性地块,并不会在实质上产生库存积压的预期,再加上大量融资性地块背后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还是不免会影响外地投资者的预判,不利于城市稳市场进程的深化推进。
开工率较高的城市,地方调控则面临更大挑战。重庆、珠海、福州、东莞已动工项目的潜在库存消化周期均超过3年,其中重庆更是达到5.3年。对于这些城市来说,由于大量存量用地已经开工在建,较难满足土地收储的需要。并且由于近年来城市新房交易流速快速下滑,单纯依靠产品更新换代、优化在建项目上市时序并不能达到快速稳定市场,促成市场供求新平衡的目标。对于这些城市而言,在加强“好房子”产品建设,以新产品带动新质需求的基础之上,还应当在按需建设的大前提下,加快保障房建设力度,将部分在建项目转性为配售型保障房或保障性租赁房,使其不再参与商品住宅市场交易,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探索化险新模式,譬如对于部分权属、债权清晰的多地块项目,允许部分回购,对于原先规划条件下产品存在销售挑战的,允许企业适度降容、减少规划建面,并适当退还部分土地款,兼顾降低库存和提升产品库存。
中等库存压力城市方面(潜在消化周期3-5年)
这部分城市则需集中改善自身的薄弱环节,如南京未动工土地消化周期达到2.7年,需要加快解决大量未建项目库存的问题,譬如近年来南京在江北新区超量出让了大量住宅用地,导致原来跻身城市流速TOP5行列的江核、珠江镇等板块,成为了当前南京潜在库存最高的区域。去化压力的高企,再加上近年来楼市的调整,使得近年来江北新区房价显著下挫,区域经济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定居意愿也受到严重影响。对于江北新区、江宁方山等重点板块,南京一方面需要严控新增土地出让,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响应专项债收储行动,加快未动工土地库存的消化,让城市的高流量板块重回健康,助力城市更快建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天津虽然已动工土地的未售面积达到了1000公顷,对应去化周期达到2.8年,但近年来新房市场表现较佳,得益于城市在供给端严控土地成交规模。结合2025年以来天津土地供应规模变化可以看到,前4月天津宅地成交建面76.5万平方米,仅为期间新房成交量的36.5%,如非必要的重点住宅项目,不再新增宅地入市。
低库存压力城市方面(潜在消化周期小于3年)
上海、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潜在消化周期小于3年,仍处于相对合理的范畴之内。从这一指标角度来看供求风险已处可控范围之内。上海、杭州、北京、成都等城市更是屡屡拍出高总价高溢价地块,显示出行业投资端对于这些城市的青睐。但是鉴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这些城市又大多与外向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对于住宅用地的供给,还是应当保持适量有序,譬如近期杭州部分外圈层板块,对于短期内在建项目过多,已经出现了未来竞品过多的担忧。
2.未动工地块中34%已出让超过三年,主要分布在重庆、长春、惠州(节选)
进一步分析未动工土地的出让时间。在近9000公顷的未动工土地中,有34%为2021年及以前供应。这些出让时间超过3年、但仍未开工的地块,在一般定义中已经属于闲置用地,总规模达到3078公顷。
三年以上未开工的土地,主要集中少数城市。重庆、长春、惠州、昆明、郑州等前5城市三年以上未开工土地规模达到1791公顷,达到所有重点城市总量的58%。其中重庆长期未开工土地规模更是达到了578公顷,大量远郊地块处于长期未开工状态。大量地块未能如期出让,直接约束了土地市场的投资热度,2022年以来重庆经营性用地成交规模大幅下降,由之前2021年的2427万公顷以上,下降至2024年的1111公顷。更大幅降低了购房者的需求预期,2024年重庆住宅成交面积500万平方米左右,不到其2018年历史峰值的五分之一。
此外长春、惠州、昆明此类土地规模也处于高位,联系这些城市近年来的土地和新房市场表现来看,也都受到明显的市场冲击,一二级市场成交规模均大幅缩量。未开工土地形成的大量潜在库存,导致这些城市在本轮市场调整中受到了更大冲击,2021-2024新房成交规模均下跌过半。
3.城投2021年拿地项目开工率至今尚未过半,合适地块可以以代建促盘活(略)
04
2025年专项债收储计划快速推进
为楼市去库存提速54%(略)
2025年以来,与中央部委加快落实专项债收储政策同步推进,地方主管部门发布土地收储计划的速度逐月加快。至截稿时已经有171个城市发布收储计划,合计收储金额达到3918亿元,明确涉及收储宅地规模达到6565公顷,据CRIC测算,相当于为2025年楼市去库存加速54%,全国广义库存去化周期下降超过2个月。
1.拟收储宅地6565公顷加速去库存,收储建面达同期新房销售量一半以上
2.宅地收储主要面向三四线发力,13城计划收储超100公顷
3.收储驱动城市降库存新模式,郑州、昆明等广义消化周期下降超过1年
05总结与展望
当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库存治理的关键转折期。随着专项债收储政策的加速落地与供需两端改革的深化,房地产稳市场稳预期进程正在持续推进。截至2025年5月,全国171城已通过专项债收储盘活宅地6565公顷,等效加速去库存54%,郑州等城市通过收储地块叠加保障房建设,广义库存周期缩短超1年。然而,库存压力分化、政策协同不足等问题仍在制约行业复苏进程。
1.核心症结:广义库存高位分化是核心挑战,专项债收储成关键抓手
当前房地产行业库存矛盾已从狭义库存转向广义库存。尽管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房销售回暖带动狭义库存规模下降9%,但包含未动工、在建未售等情形的广义库存仍处高位,部分城市甚至因优质地块出让导致广义库存小幅上升。为此,中央通过专项债收储政策明确存量闲置地块优先处置,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需通过收储、调整供地节奏等综合措施扭转中长期预期。
具体到城市层面,各地库存压力显著分化:重庆、长春、郑州等城市潜在库存规模超千公顷,广义消化周期普遍超过5年,尤其是未动工土地占比高企,城市稳预期面临严峻挑战;南京、武汉、郑州等主力板块因广义库存积压,市场预期持续低迷,导致房价与交易量长期承压;相比之下,北京、合肥、厦门等“模范生”城市潜在去化周期仅1-2年,供求关系健康。
分化之下,因城施策还需进一步加强落实:高库存城市应加速专项债收储,探索在建项目转保障房等创新模式;常州、漳州等“双高”城市(未动工占比超70%且去化周期超6年)亟待系统性疏解,而重庆等已动工库存为主的城市需强化产品力与上市时序管理。中等压力城市需聚焦板块调控,如南京严控江北新区新增供地;低库存城市则需警惕结构性过热,维持优质土地有序供应。
2.新政实效:专项债拟收储加速推进,漳州、郑州去化压力显著改善
2025年专项债收储计划快速推进,171个城市拟收储宅地6565公顷,等效加速去库存54%。政策向三四线倾斜,84%收储规模集中于此。从典型城市表现来看,漳州、郑州、昆明等城市广义库存消化周期均下降超过1年,城市长期库存去化压力显著改善。譬如郑州通过收储273公顷土地叠加保障房建设,广义周期缩短1.5年.
而本身消化周期即在可控范围内的合肥、西安也在快速落实专项债收储,助力其稳市场“模范生”地位愈加稳固。其中合肥公告的拟收储土地面积,更是达到公示未动工存量宅地总占地面积的71%,拟收储进程已推进至较高进度。
至于沈阳和长春,虽然已经开启了拟收储公告,但是对其庞大的未开工土地规模而言,去库存成效依然相对有限,重庆、常州等高库存城市更是还没有发布拟收储公告。对于这类城市而言,长期来看,仍需持续扩充土地收储的范围,助力城市供求预期进一步改善,短期而言,则应选择城市流速较高的板块重点突破,让主力交易板块率先恢复健康,先完成焦点板块的供求平衡,从而以点带面稳定长期市场预期。
3.长效路径:专项债落地提速与信息透明化协同,护航行业行稳致远(略)
- 10:01
- 10:00
- 09:58
- 09:56
- 09:53
- 09:50
- 09:48
- 09:45
- 09:44
- 08:38
- 08:37
- 08:35
- 2025-05-27 12:15:17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
- 1土地周报 | 周度成交金额环比倍增,一二线宅地频现高溢价(5.19-5.25)
- 2土地周报 | 供应翻番成交持平,一二线优质宅地暂缓出让(5.12-5.18)
- 3全国25城住宅用地溢价率报告
- 4土地周报 | 供求规模环比回落,上海杨浦宅地刷新地价纪录(5.5-5.11)
- 5土地周报 | 成交放量热度扩散,南京九年后再现4.5万+单价(4.28-5.4)
- 6土拍日历 | 2025年5月重点城市土拍预告
- 7专项债快报|4月房地产类共计717亿元,湖南、厦门发行大额土储债
- 8土地月报|地市延续缩量促供求平衡,一二线近4月溢价率均超10%(2025年4月)
- 9[链家研究院]北京朝阳区平房乡黄杉木店地块评述
- 10土地周报 | 近44个月首次出现,三四线溢价率连续四周超5%(4.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