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地块释放 城市更新提速 广州市中心楼市“稀缺逻辑”被改写

市场吕颖雅 2025-08-18 09:44:07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我买的那套房,是小区历史成交价最高的一套。”

  语气平静,却藏不住沉重。2021年3月,余峰在广州天河奥体板块的半山溪谷E墅买下了一套二手房——147平方米四房,总价915万元,折合单价约6.2万元/平方米。

  “当时看中的是板块价值。”余峰回忆,那时小区旁刚刚诞生“天河地王”——2020年11月,合景泰富以总价约48亿元竞得该地块,楼面价高达5.1万元/平方米。市场一片看好,合景泰富随后打造的臻颐府,被视为天河罕见的高端住宅项目。

  “面粉都快贵过面包了。”余峰相信,新项目的定价会抬高整个板块房价。可4年过去,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买在了一个看似稳妥、实则暗流涌动的“断层期”,通俗地说是最高价接盘。

  被重构的“稀缺信仰”

  余峰买房时,天河奥体被认为是市区为数不多的低密度住宅板块——环境优越、供应稀缺、价值坚挺。

  那时的市场信仰是:中心区地段稀缺,核心地块只会越来越少,越早入场越稳妥。

  但从2023年开始,这种“稀缺逻辑”就被改写。

  中心城区地块不断释放、城市更新提速、新规住宅地块密集出让、地价回落、房企拿地趋于理性……种种现象悄然打破了“新地块利好旧盘”的传统预期。

  数据显示,2023年天河区成交住宅用地9宗,成交建面103.77万平方米,是全市唯一成交量突破百万平方米的区域,同比增长98%,总成交金额达326.2亿元。2024年,天河又成交8宗住宅用地,金额约287.3亿元,占全市住宅成交总额的37.2%。

  以奥体板块为例,仅过去两年就连续拍出“世界大观”一至四期地块,成交楼面价约4.4万~5万元/平方米。今年6月,保利发展更以3.05万元/平方米底价摘得航天奇观二期地块。业内认为,该地块不仅为保利留下极大的定价空间,也重塑了奥体板块的价值锚点。

  “这两年拍了几块新地,我们小区的二手房就更难卖了。”余峰无奈地说。

  在楼市转冷与供应激增的叠加效应下,房价承压明显。今年6月,合景臻颐府推出现房工抵房,单价降至6.2万元/平方米起。同板块的缦云广州,特价单位也普遍落在“6”字头。原本高举的价格标杆,不断被现实拉低。

  “新盘定价已经踩到了我当年的买入线。可我这套房的楼龄将近20年,产品配置早已过时。”余峰苦笑。

  据贝壳平台数据,半山溪谷E墅一套与余峰同户型单位,2025年5月成交价仅590万元,较他购入价下跌逾三成。

  “不是只有二手房受影响。”奥体板块某楼盘销售人员表示,虽然保利发展的新项目在位置上相比板块内几个在售新盘略有逊色,但因拿地成本更低,整体定价更具优势。现在的购房者信息获取速度很快,大家都清楚新盘价格可能更低、产品更新,很多人宁愿再观望一段时间,也不急于出手。

  更大的变化在于产品代际更新。新地块普遍是新规出让,得房率提升、户型设计优化,功能布局更贴近当下需求。

  “这些变化,正在撼动旧有的‘稀缺逻辑’。”一位市区楼盘操盘手直言,以往中心区依靠“物以稀为贵”维持价格,如今地块持续释放,竞争焦点转向产品力和定价策略。例如起步户型设计更极致,以降低总价门槛;高配产品普遍做到南向四开间,空间感更强也更灵活。反观早年入市的项目和多数二手房,则普遍存在户型不合理、得房率偏低、配置老化等问题,在客户眼中“性价比不高”。

  不再有“唯一”

  林静的经历,是另一种版本的余峰。

  2021年,她以约1000万元的价格买下海珠区中海观澜府的一套124平方米四房,南向望江、格局方正,是她心目中理想的改善居所。“那时候江景四房是稀缺资源,中心地段更是少之又少,我愿意为‘唯一性’买单。”

  但收楼没多久,项目前方原本规划为商办用地的地块却进行调规,改为住宅开发。得房率更高、价格更合理的新盘面世,改变了区域内的供应格局。

  “不是房子不好,而是市场逻辑变了。”林静说,她所面对的,不只是新盘定价“贴地气”,更是从前是“只此一家”的心理预期,如今被“后浪”轻易掀翻。

  今年4月,越秀·江湾潮起项目入市,户型最高使用率超120%、离江更近,高区大户型起步价“7”字头,低区甚至5.5万元/平方米即可选到不错楼层。同等面积、空间更大的新房,价格比她当年的购入价低了近百万元。

  “我们小区很多好楼层的江景房,当时入市价都在7万~8万元/平方米,如今二手成交基本是亏本。”林静说。

  贝壳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海观澜府成交一套127平方米单位,总价816万元,折合单价6.4万元/平方米,远低于林静的入手价。

  而类似的剧情,也在琶洲南上演。

  作为广州高端住宅标杆项目之一,琶洲南TOD售价常年维持在10万~14万元/平方米,2023年、2024年连续夺得广州楼市“销冠”,是不少高净值人群眼中的“价值天花板”。

  没承想,随着片区一宗商办用地启动调规,将转为住宅用途,打破了原有的“闭环逻辑”。对于旁边的琶洲南TOD项目业主来说,震动不小。

  不过,市场也有不同声音。从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在核心区域通过优化商办地块功能,适度增加高端住宅供应,有助于缓解片区住宅供需失衡的矛盾。

  “‘商改住’短期内确实会对周边一二手房价产生影响。但从长期看,高端居住板块的连片开发,更有可能形成新的价值共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市场而言,真正的稳定,来自于供需结构更合理,而非人为制造“稀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余峰、林静为化名)

记者手记

  掉队的不是人而是楼市节奏

  余峰和林静,都不是盲目购房者。

  恰恰相反,他们曾是最理性的一批买家——买在市中心,选择当时被普遍认定为楼市“稀缺”的板块,判断清晰、逻辑合理。

  可是,时移世易,他们的房子却跌进了时代的缝隙。

  不是因为看错了方向,而是因为市场的节奏,早已快过了个人决策的周期和期望值。

  “现在市区竞争就是这样!”——在广州楼市,在人们还停留在“稀缺”预期中的时候,新的竞争者格局已经改变原有游戏规则。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