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王益鹤 2025-05-12 09:26:50 来源:中国建设报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群众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建设“好房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各省市积极响应,着力开展“好房子”建设工作。
以“体系”统筹“好房子”。各地多措并举加大对“好房子”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山东、山西、江苏、湖北、四川、宁夏、江西、海南、陕西等地发布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工作方案等,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措施和推进举措。如山东印发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高品质住宅指导性文件《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导意见》,明确高品质住宅的概念与发展路径,让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有据可依;近日又发布《关于支持“好房子”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大优质地块供应力度、推进存量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等11条政策措施。各地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齐发力,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以“标准”引领“好房子”。标准水平决定房屋品质。一是完善“好房子”标准顶层设计。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提高了住宅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使用和维护作出规定,涉及新房层高、电梯配套、隔音降噪、无障碍设施、消防安全、适老化改造等多个方面,如在“舒适度”层面,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不断通过标准引领“好房子”建设落到实处。二是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好房子”建设标准。各地结合自身条件,在国家相关政策或标准规范基础上,积极探索各地“好房子”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4月份以来,贵州、四川、山东等地陆续发布地方性“好房子”标准,针对单元设计、户型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要求。至此,今年全国已有近十个省市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类似标准和要求。
以“科技”赋能“好房子”。“好房子”离不开新科技,“好房子”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科技渗透到“好房子”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方面,全国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加快落地实施各类支持政策,大力拓展试点工程应用场景,探索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为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装配式方面,北京市在新建保障房中实现绿色建筑行动、住宅产业化“两个100%”全覆盖,率先提出各类保障房全面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标准,倡导工业化内装理念、装配式装修工艺,推动住宅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新材料和新设备方面,山东省近日提出,强化绿色智慧赋能,要求新建“好房子”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50%,推广智能化设施设备。全屋智能方面,广东、四川、山东、广西等地,紧抓数字家庭建设,通过打造通用的数字家庭系统,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
以“样板”支撑“好房子”。2024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房企特别是大型房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支持他们选择一批项目打造出实打实的“好房子”样板,既要有商品住房,也要有保障性住房。一是以高品质住宅展示交易会为抓手,推广高品质住宅。海南、山东等地以住宅展示会的形式,为广大购房者搭建一个集中、优质、高效的购房平台,让居民直观、形象地了解高品质住宅推广成果。二是依托设计大赛,储备一批“好房子”样本。甘肃、四川等地通过举办大赛的形式,加快设计成果落地实施,鼓励吸引房企参与建设“好房子”。
住建部:切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2025-05-12为民营企业参与住房城乡建设改革发展营造更好政策和法治环境。“五一”假期热点城市新房热度不减
2025-05-08部分城市延续稳步复苏。重磅!房地产多项金融支持政策落地
2025-05-07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2024年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发布
2025-04-30近八成开发企业信用良好,债务违约情况有所好转。房企 “退房” 潮持续
2025-04-29断臂求生能否换来新生?中央政治局会议: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025-04-27近期市场表现得到认可。东莞调整普通住宅价格标准:一类镇街每平方米上浮300余元
2025-04-25本次调整后的普通住宅价格标准自2025年3月1日起(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在东莞全市范围内统一执行。多家A股上市房企出手增持回购
2025-04-24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