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斌2011-05-10 13:57:04来源:中房网
人物导读:
自90年代中期以来,蒋洋一直游走于新型建筑材料研发、绿色循环经济探索、政府及企业行政管理等多个科研与实践领域,业绩显著,建树颇丰。并深谙房我国地产业的未来发展之道,对于我国当前建筑、建材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有着精深独到的理解,作为新生代建筑业科研专家,称他“年轻有为”,并不为过之。
专家介绍:
蒋洋,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材料系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科技管理部主任、支部书记。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墙体屋面及道路用建筑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成都中光电阿波罗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建设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研究开发”项目实施专家组专家、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审专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及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在新型建材、绿色建筑、太阳能薄膜电池、纳米材料、循环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领域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曾任安徽省宣城市政府副秘书长、宁国市委常委、副市长。
工作成果:
蒋洋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北京市科技项目课题,发表论文多篇,参编著作一部,取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一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曾获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完成的“新型建材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系统”曾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八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工作期间,蒋洋引导并推进了多起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他还推动了多个“绿色建材孵化基地”和“节能建筑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建设。#p#副标题#e#
我国的房地产业是存在泡沫的,如果一个产业始终有泡沫存在,是不利于这个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节能安全的新型建材的开发应用,推进房屋产业的结构优化、转型直至升级,才能真正推动房地产业持续、稳健的发展。
——蒋洋
加强建筑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相关应用指标
对于国内目前住宅和公共建筑两个技术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并提高相关的应用指标。在未来,无论公共建筑还是住宅技术都会向低碳化、健康化、安全化的方向去发展。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5%-45%,无可置疑,这个比重是很高的。当前我国已被很多国家列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京都议定书》以后,世界对中国的压力很大,“低碳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中国在建筑技术领域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而建筑节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用节能低碳化的方式来发展住宅和公共建筑。
这其中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指标:第一,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主要包括:墙体屋面、门窗、通风换气系统等)。这是通过节能来促进低碳化。第二,要加速新能源的利用步伐(主要包括:光伏、光热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都是我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
例如对于新能源利用,此次日本震后的核扩散,大家对核能利用产生了不少新的看法,德国、日本等国都先后进行了反核游行,尽管很多核能相关机构都强调第二代、第三代核反应堆如何安全可靠,但为了那点电,人类要以地球的生态环境做为赌注,在承受数百甚至数万年的风险的情况下去发展核裂变能,我认为并不值得。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利用已成为了当前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建筑和房地产业作为碳排放的大头,在新能源的利用与发展领域必须要做出典范,现在就必须从太阳能的利用入手(太阳能主要分两种:一种为光伏即太阳能发电,另一种为光热即太阳能集热)。目前来看,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优惠政策支持,并且光伏利用组件成本较高,要全面推动障碍很多。
我认为要发展该项产业,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植,如: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国家要采用更简明、更到位的支持手段,例如对所有的太阳能电池在房屋中的应用进行直接补贴,推动这项产业在国内健康发展和规模应用。利用光热(太阳能集热器等)也要让企业有利可图。只有这样,这些组件的成本才会降低,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对于房屋的隔热保温,目前技术研发的重点是安全高效的保温材料。一般来讲,保温材料有两个重要指标,第一要保温、节能;第二要安全、防火、长效。只有下功夫展开深入的、全面的研发和应用,这个产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否则将永远无法带动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基于这些原因,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联合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对于保温材料做了一个重点研发计划,希望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途径是提高有机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第二个途径是要提高无机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这两个途径也有结合点,就是开发有机-无机复合、高效安全的保温材料。同时我们也会对节能玻璃、膜技术、新型墙体材料等展开深入研发,并大力推进具有健康、抗震性能建材的发展。
这些材料在新型房屋特别是目前的工厂化房屋中也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说到新型房屋,在我国作为新生事物,其成本以及接受度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此阶段尽快确立起新型房屋技术与建筑材料的标准和规范。也希望中国房地产“两会”在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中,在新型建材和新型节能房屋的推广应用、技术创新等领域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尽管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有一些困难,但我们依然充满信心。
由于建材行业是为建筑业服务的行业,一个好的建材如果建筑不选用,那么展开再多的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也希望社会各级机构包括建筑设计师要大力推动新型建材和低碳建材的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带动“低碳”建材业未来的健康发展。#p#副标题#e#
清洁、高效、节能、安全是未来建筑的基本标准
我认为在未来,清洁、高效、节能、安全的建筑和建材技术会成为建筑的基本标准。
在未来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最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第一,光伏光热材料与建筑一体化。如果当前能够解决政策支持、并网、标准、成本等一些现实问题,把这两种新能源都集成到建筑中大量应用,将会是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这些未解决的问题,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95%以上都出口到海外,而自己国家却用不上的原因所在。
第二,高效、安全的节能建材。它直接关系到建筑能耗。如:节能玻璃的应用,建筑能耗有很多都是通过门窗玻璃散发出去的,下一步的首要发展的是中空、真空以及低辐射膜玻璃的综合应用,它的节能效果将是普通玻璃的很多倍,虽然初次投入会大一点,但是通过节能可以很快的回收多余投资。这项工作我们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再如地源热泵的推广应用、节能高效的隔热保温屋顶,如:种植屋面、复合屋面等领域都有待进一步研发,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也正处研发和应用阶段。
第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放眼全世界,过去废弃物的最大回收再利用途径就是通过建材行业来实现,未来也是。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建材行业这般,专注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如: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我们都可以将其制造为烧结保温砌块和石膏板等墙体材料;又如生活垃圾,我们正在利用水泥窑来协同处置,利用高温烧掉有机物,剩余的无机物成为水泥的原料组分,经过研究,这是一个很安全可靠的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手段。这些技术在拓展建材多样性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以减轻城市的负担,这些循环经济技术在未来都会成为建材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虽然传统建材行业无论制造水泥还是玻璃都需要烧窑,会引起碳的排放,对环境有一定负担,但也处理了大量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废弃物,减轻了社会的负担,从这一方面来看又改善了环境负荷。所以对待建材行业的碳排放问题,需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当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旧轮胎和市政污泥的技术都已经成熟,而目前传统的城市垃圾填埋场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危险废弃物的处置问题,在未来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后都将会得到改善。
现阶段我国社会能耗确实非常高,清洁能源在推动过程中也确实面临很多问题,但我认为房地产业必须要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条路,要通过新兴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去有意识的引导房地产业向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此带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和结构调整升级。我国建筑建材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将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而且这些工作做起来将会非常有意义。#p#副标题#e#
建筑寿命是目前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建筑寿命是目前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据建设部的发布的权威数据,我国住宅建筑平均寿命不满30年。这势必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
第一,需要科学合理规划。这需要高标准和高水平的规划,此外应突出规划设计的权威性。拆拆建建只会劳民伤财。
第二,要加大新型房屋的推广和使用力度。房屋产业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工厂化房屋在节能、抗震、健康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备很好的优势,但目前很多开发商、消费者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推广力度有限,在国内发展比较缓慢。政府在这方面也应该作出大量有效的引导措施,比如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搞新型房屋下乡,同时城市建设中也应该大力推广新型房屋和新型建材的利用,在这两个方面如有所成就,相信对整个产业将起到很好的调整和升级作用。
第三,在建筑设计、建造、质量监督这些方面都应有着长远的考虑,通过这些来引导住宅产业的升级,提高质量,改变当前建筑寿命低浪费大的局面。
第四,建材产品和市场也需要加大监管和规范。对现阶段鱼龙混杂的好坏难辨的建材市场,政府不宜直接干预市场,但可通过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管理,支持行业内的重组整合等手段,来促进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此外建材行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也应该逐步完善。
在未来,我认为我国的建筑发展趋势应该为低碳化、健康化、产业化、人居化。我国的房地产业是存在泡沫的,如果一个产业始终有泡沫存在,是不利于这个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推进节能安全的新型建材的开发应用,提高房屋产业的结构优化、转型和升级,才能真正推动房地产业持续、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