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中小城镇建设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2-11-29 11:23:41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赵晖:尊敬的刘部长,尊敬的韩省长、侯主任,各位嘉宾:

我是住建部村镇建设司赵晖,我们司一方面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指导,另一方面负责全国小城镇规划建设指导。原来,我准备了一个发言材料,20分钟,我把它压缩到10分钟。我的演讲题目是《我国的小城镇建设》。

一、小城镇在中国特色城镇化中的作用。

30多年来中国城镇化的问题是城镇结构失衡,大城市化,小城镇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候鸟式城镇化,低成本投入,产业发展不起来。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经济全球化及产业梯度转移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从口号推进向行动推进转变。改变两元化结构,从追求速度向提高城镇人民生活质量转变;从高冲击高付出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转变。

小城镇可以成为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德国城镇化率97%,百万人口大城市只有4个,简单说70%的城镇人口居住在2000人-10000人的小城镇里,美国小城镇的环境是非常好的。

小城镇更利于发展内需型经济。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城镇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建筑业等等,都是内需型产业。

小城镇更利于城乡统筹。我们对100个镇做了调查发现,发达小城镇解决了将近60%以上本地农民的就业,一部分是到镇上居住,还有一部分在镇上工作在家里居住,还有一部分工作、居住都在家里,但从事的产业是和镇上密切相关的。

小城镇更有利于区域发展。云南、城市发展相对滞后,而特色小城镇发达。

小城镇更加节能。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北京市人均汽油消耗量是我国浙江最发达小城镇人均汽油消耗量的7倍,大量的能源用在了交通上。

小城镇建筑能耗更低,在这里不展开说了,由于小城镇低层和多层的建筑结构,相对于城市里面的高层建筑物更加节能。

小城镇空气质量更好,我们对北京市、北京周边镇、天津、上海都做了调查,小城镇的空气质量更加好。

小城镇更加成本低,建路、桥足够解决交通问题了。

二、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困境。

尚未形成良好的发展结构。城镇结构发展失衡,小城镇发展比例低。小城镇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一直不高,最高达到27%,近年来小城镇占城镇人口比例不仅没有上升,而有下降的局面,这是和所有发达国家城镇化走的是相反的路,越来越大城市化。

尚未形成稳定居住场所,半成品城镇化,居住条件差,服务能力低。

尚未成为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龙头。

逐渐失去特色。

三、我国小城镇发展滞后的原因。

塔式级别化行政体制制约了小城镇发展。我们国家从中央、省、市、县、镇是一级大于一级,一级管一级的塔式结构,好的资源向上一级行政单元集中。你这里有一个好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会留在这里,会到县里,再发展会到市里,再到省里,最后到北京、上海,人才也是这样,所有的优秀资源会向上一级行政单位集中。

城镇的“政治级别”与“经济人口规模”形成了正比关系,这也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难以消除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欧美扁平化、无等级的行政体制是小城镇强的重要原因,很多有名的大学并不在中心城市,都在小城镇,很多知名企业都在镇上,几百年都在那里。很难想象,清华、北大在某一个镇上,是很难想象的。

小城镇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农民在农村建房是村里分配宅基地,大部分镇的地还是隶属于村,外部人是进不到镇里的,多少年来小城镇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一个根本性的体制问题。

小城镇行政服务管理能力比较薄弱。

小城镇缺乏国家的支持政策。一直停留在口号上,很少有实际的扶持政策,十八大又再次提出来了,我们也在研究。

四、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改革思路。

我们改变不了国家的行政体制,但可以缓解这些问题。现在一些省推行了赋权政,将镇作为职能完整的行政体,赋予独立的财税、土地、规划建设管理、人事等权限。

制定国家支持小城镇政策。

实施有重点的发展。07年,公布了一批重点镇的名单,今年准备再扩大一批,保证一个县有两个重点镇。

改革税收制度,让物业税成为地方收入主要来源。小城镇的税收主要靠工业,主要政府拼命打造人文环境,我们应该看到物业税对城镇发展的作用。

最后,要保护和塑造小城镇特色。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