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地块受青睐 国企央企包揽上半年深圳所有“宅地”

土地陈跃 2025-07-07 09:14:38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现场竞价57轮,溢价46%,深圳今年第二块住宅地块由联发强势拿下。

  6月19日下午3点,深圳交易集团的22楼交易大厅在时隔5个月后,再次迎来住宅地块公开出让。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A817-0619宗地共吸引了8家房企报名竞拍,包括中铁置业、绿城、招商蛇口、龙华建设、厦门国贸、中能建、联发集团以及中海地产。

  最终,经过57轮、近半个小时的现场竞价,“深圳联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2.12亿元拿下地块,溢价率达46.6%,楼面地价约44559元/平方米。

  天眼查数据显示,深圳联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为联发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当日竞拍结束后,有其他参与竞拍的房企人员表示:“过程很激烈,结果也有点出乎意料。”

  联发如此强势拿下深圳住宅地块并不意外。当日出让的A817-0619宗地,与联发的在售项目联发臻著雅居直线距离仅约400米,换句话说,联发对于地块所在的片区以及市场并不陌生。

  更重要的是,联发臻著雅居已是联发集团在深圳的唯一在售住宅项目,于2023年开盘,目前已进入尾盘销售阶段,联发集团此次在深圳“补仓”土地的意图十分明显。

  该地块的规划容积率仅约2.5,是深圳近年来出让宅地中少有的低容积率地块,业内预计,地上建筑预计不超过30层。另一方面,从该地块的地形上看,整体呈三角形,则对开发商的开发设计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

  节奏加快 思路转变

  值得关注的是,5月份以来,深圳在住宅用地供应的节奏上明显加快,且供应思路也有了较大转变。

  最近一个月内,深圳接连挂牌出让了4宗居住用地,其中2宗位于龙华区,1宗位于光明区,1宗位于前海合作区。

  最新上架的1宗,是6月13日正式挂牌的前海合作区T201-0232居住地块,被称为“前海压箱底宅地”,土地面积仅8287.15平方米,是近两年来深圳公开出让过的面积最小的商品房宅地,拟于7月14日正式出让,价高者得。

  不仅如此,自今年4月以来,深圳通过调整用地性质,一口气释放了13宗纯粹的住宅用地,位于深圳各区域核心位置,其中寸土寸金的南山区便调整出了3宗住宅用地。

  这些住宅用地在调整前的用地性质,涵盖了商业性办公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一类工业用地甚至部分公共绿地。

  除了调整土地用途外,为吸引更多的房企参与竞拍,在居住用地的多项规划指标上,深圳也在不停做出优化和让步。

  今年4月,原定于4月30日出让的宝安区A002-0060宗地,在开拍前两天宣布中止出让,该地块起拍价为86.27亿元,是宝安区规划打造成“文旅商住综合体天花板”的黄金地块,挂牌出让后也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或将成为“百亿元地块”。

  彼时,业内观点一致认为,尽管该地块所在位置一流,但商业规划占比高达51%,转让条件太苛刻,在深圳商业整体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导致房企不敢贸然出手。

  5月底,中止出让的该地块迎来了规划调整方案的公示。

  调整后,地块商业面积占比大幅降低,反之,住宅用地面积提高至了地块面积近90%的比例,地块的主导功能也由原来的“商业服务业、居住”调整为“居住、商业服务业”,整体容积率由5.7同步降至3.7。

  有深圳开发商人士向中房君表示:“宝中黄金地块调规以后,对开发商而言吸引力更大,确定性更高,没有了后顾之忧。”

 “小而美”地块更受青睐

  2024年,深圳土地市场热度、成交量依旧呈现明显下降,与2023年成交了14宗住宅用地相比,深圳去年仅成交6宗居住用地,其中,1宗为深汕合作区的三类居住用地,5宗为二类居住用地。

  虽然供应量锐减,但去年深圳出让的地块整体质量较高,5宗住宅用地共卖出了超346亿元的总地价,平均一宗地块的成交价约70亿元,地块优质的同时门槛也相对更高。

  而自今年二季度开始,深圳在住宅用地供应上的思路开始有所转变,无论是在宅地的区位、大小、指标抑或是竞拍门槛上,都有了更多为房企“减负”的趋势。

  对此态势,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表示,“缩量提质”是房地产市场目前的核心策略,土地市场也不例外。深圳在总量控制下更注重优质地块供应,同时通过调整用地性质盘活存量资源。目前,房企投资更趋理性,城市核心的“小而美”地块更容易获得青睐。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认为,不仅是深圳,热点城市土地出让均呈现小型化、中心区,需求较为确定,且利润确定性也较强,有助于开发商拿地之后迅速开发迅速回笼资金,“市场变化太快,加上目前依旧是买方市场,项目之间竞争激烈,地块小对于房企来说,可以在短期内做出最优的规划设计,并且将项目迅速开发出来投入市场”。

  李宇嘉表示,也不仅是深圳,全国多个城市当前均通过调整土地用途、地块指标的方式,释放城市中心位置的优质住宅用地,一方面是通过调整规划匹配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城市之间土地市场分化内卷的因素。“目前各地供应的地块比较多,但拿地的仍旧是国企央企和少数民企,这个时候,就看哪个城市的土地供应更优质了,市场上并不缺地,但开发商聚焦的只会是确定性更高的投资标的。”

  对比二季度以来的全国土地拍卖市场,民企频繁现身核心城市拿地的现象也引发市场关注,但于深圳土地市场而言,从去年至今,成功出让的7宗住宅用地仍全部由央企国企竞得。

  机构指出,民营房企拿地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从销售端来看,房企销售额仍处于下降通道,5月销售平淡,销售端压力或将继续向投资端传导,因此,民营房企的信心实质性提升,需要销售回暖的带动。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