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模式9

2011-11-08 16:24:28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第三类:与旅游产业结合

    模式9——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社区或老年住宅

    据全国老龄委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成为消除旅游淡季影响的主要力量之一。

    对于怎么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老年产品,其实是一个方向,值得咱们关注。比如像海南、广西、云南气侯比较好的地方,可能现在就开展这方面的想法很多,我们也听到很多这样的说法。地产商拿了一块儿地,准备开发旅游地产,其中一部分就作为老年地产,全都做成老年也是不可能的,也太大了,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也没有这么多人来,老年人来也是季节性的。

    第四类:与国际养老专业品牌接轨

    模式10——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日本、瑞士养老成本非常高,劳动力缺乏,他们有时候想在中国建一个连锁,可以把他们的老人输入进来,在他们比较健康的阶段到中国来养老,甚至上世界其他好几个这样的国家去养老,中国的服务会比较好,也比较便宜,实在不行了再回到本国,比如说80多岁需要照护的时候,这也是其他国家想跟中国能够一块儿结合,搞的这样一种形式,我认为也有一定的市场的可行性。

    模式11——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这方面就更多了,美国、欧洲包括日本也是这样的,都可能觉得中国市场很大,觉得他们的管理模式比较先进,比较成熟,想进来。但是我个人觉得,接触以后觉得其实完全的移植过来也不合适,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跟美国、日本有很大的差别,另外经济条件、思想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直接搬来他的管理模式有可能不能够很好的落地的,所以这需要有一个转化,也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第五类:以其他方式转型

    模式12——与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

    例如:日本津久井公司从提供上门洗澡服务开始,转型开发养老地产。

    我们觉得服务业是老人方面非常需求的重要领域,有些服务业以前做的特别好的,觉得我可以进入养老地产。

    模式13——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

    例如: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人寿等等都在这方面做了准备,或者积极的进入。

    模式14——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比如说酒店业,他们觉得服务方面很强,他们也积极转向老年地产,把过去不用已经旧的酒店改造一下,有的还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有人去酒店看能不能改造,首先看走廊,门大小这种硬件是不是可以做到,有的改造是非常容易的,也没有问题。

    模式15——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比如说城里有很多老的旧医院,这种医院已经很败落了,改成老年设施很方便,因为原有的空间形式,是低层建筑,有电梯,空间比较大,这种都很适合改成老年建筑。小学、幼儿园也是可以改造的。把原有的国有资产,也不完全光是国有资产,私人资产也有这种可能,并不见得沿着马路边儿上,马路边儿上商业空间很大,可以做办公楼,在小区里面干别的都不合适,但是做老人设施就比较合适,又比较安静,有很好的服务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我们开发养老地产是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我们提出养老地产的新思维,首先是拿来主义行不通,我们也调研了像日本、台湾、美国、欧洲,都去看了看,觉得他们的东西做的非常好,如果直接搬来看到是不合适的,我们就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包括对空间的比较、餐饮、服务等等进行比较以后,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摆脱既定的思维模式去创新,不要认为搞了坡道、加了扶手就算是老人设施,一定要改变这种思想,其中有特别多的形式,并且内容并不只是扶手和坡道。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政策目前确实是没有完全到位,一些法律法规以及规划建设方面的政策也没有给出特别清晰的政策。还有规划建设的经验也不足,这种情况下比如说一味的快上或者建的很大型,将来真的这个产业大家就会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所以刚开始尽量做的认真一点,慢慢发展就好。

    此外,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应该注意规划建筑设计与后期运营管理的前后呼应,这一点是我们深刻体会的,现在慌慌张张就盖出来了,不知道后面谁来管理,结果管理提出了一堆意见,这个建筑根本就不适合,这种建筑非常多,现在不注意将来就要受损失。刚开始前期策划就要想到后期谁来管理,谁来运营,规划承接上面也要承接下面,才能把规划做好。整个养老地产是一个链条,非常综合,希望大家在做的时候能够全面的考虑。

    谢谢大家!

上一页123下一页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