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房企退市潮延续

原创苏晓 2025-11-25 10:21:42 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中房网讯 (苏晓/文)11月17日,港股大悦城地产公告,其私有化决议案获计划股东批准,公司联交所上市地位预计于11月27日下午四时正起撤销。

  而在10月,已有两家房企相继退出资本市场。10月24日,五矿地产宣布,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并申请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计划股份将予以撤销,注销价格为每股1港元。

  就在两日前,10月22日,港交所公告显示,上坤地产因未达成复牌指引,已于10月27日正式退市。

  近年来,随着行业持续深度调整,越来越多上市房企陆续告别资本市场。业内人士表示,系列退市事件,折射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的资本重构趋势。而且随着调整持续推进,未来2-3年房企退市潮大概率仍将延续。

  近3年已有28家上市房企退市

  据中房网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A+H股至少已有28家上市房企退市,其中包含已经官宣私有化退市,尚待进一步行动的五矿地产。

1

  从退市时间来看,2023年上市房企退市数量较多,全年共有12家房企退出资本市场,涵盖新力控股、蓝光发展、阳光城等曾经的头部或区域龙头企业;2024年有9家房企陆续退市,其中大发地产、佳源国际控股等港股房企集中在10月前后因停牌超18个月退市;而2025年至今已有7家房企完成退市或提出退市方案,退市潮延续态势明显。

  从退市原因看,A股房企被退市,主要是因为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都跌破1元面值,直接触发了“面值退市”红线;而按照港交所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停牌‌18个月‌,港交所可取消其上市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前两年房企的被动退市,今年以来,主动私有化退市的房企开始增加,成为退市潮中的新趋势。今年以来,已有首创钜大、北京建设2家企业顺利完成私有化流程,正式退出资本市场;大悦城地产将于近日内退市,五矿地产控股股东也已抛出私有化方案,退市已成定局。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主动选择私有化的房企,多具备经营相对稳健、股东背景较强等特征。其背后逻辑更偏向战略层面的主动调整,一方面,部分房企长期面临市值低迷、股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弱化,而维持上市地位所需的合规披露、信息维护等成本居高不下,性价比持续降低;另一方面,控股股东希望通过私有化剥离上市平台的短期业绩压力,更灵活地进行业务重组与资源整合。

  多家房企仍陷退市危机

  除了上述退市的房企,近期还有多家房企仍面临着退市危机。

  A股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1日收盘,暂无房企股价连续跌破1元面值的退市预警情形,短期退市风险较低。而港股方面,仍有上市房企未解除退市风险。

  截至目前,H股仍有8家内地房企处于停牌状态,退市风险持续高悬。其中,当代置业、中原建业的停牌时间已届满18个月,根据港交所相关规则,已触及强制退市条件,退市结局已定,仅待交易所官方公告落地。德信中国的停牌期限将于2025年12月到期,若届时仍未能满足港交所复牌指引要求,也将面临退市风险。

1

  退市潮或将持续2-3年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在市场调整和企业发展双重影响下,部分房企正以多种形式加速出清。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一些房地产股票资产面临流动性低迷、股本融资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叠加市场的深度调整,自然会认为资本市场已失去价值发现功能,进而会有退市操作。

  克而瑞研究中心亦表示,房企出现被动退市或者私有化退市是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必然现象,未来2-3年这一趋势或仍将持续,行业将经历更彻底的洗牌和重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房企退市并不意味着企业会退出市场或行业,这更多是一种阶段性状态,应给予企业一定的空间与支持,助力其开展自救。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