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克而瑞产城 2025-06-30 09:37:15 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2025年的产业园区市场,正上演着一场残酷的现实剧: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园出租率跌至70%,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核心区空置率突破25%,即便被视为REITs中"最优解"的产业园项目,也难逃租金与出租率双降的困局。
此外,20多家园区上市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40.76亿元,同比暴跌140%。当土地成交、载体空置、REITs估值、企业业绩同时拉响警报,这场行业寒冬的底层逻辑,正在被重新书写。
1.园区供求价市场:从土地到载体的全线承压
土地市场收缩加剧。全国工业用地成交量已经连续两年呈两位数下跌,开发商重资产投资热情锐减,2025年一季度拿地规模同比再跌17%。预计2025年投资并不会出现止跌迹象。五大核心城市(上海、深圳、苏州、杭州、天津)产业园新增竣备供应虽有下降,但总规模仍超1100万方。
载体租金和出租率创新低。2024年重点城市研发办公出租率跌破70%,平均租金同比下降12%,部分城市平均出租率不到50%,70%出租率已是优秀。工业厂房虽然相对抗压,但也无法阻止量价齐跌的势头,出租率亦跌至79.8%,租金同比下降10%。中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产业园空置率亦连年走高,打破“核心地段必保值”的惯性认知。供需失衡倒逼园区"以价换量",但效果并不明显。2025年,园区依然要面临严峻的供大于求矛盾,以及不断绷紧的现金流危机。
2.产园REITs市场:估值与收益的双重绞杀
2025年的REITs市场分化明显。经营类REITs整体表现良好,消费基础设施REITs以31.39%的平均涨幅领跑,保障房REITs、仓储物流类REITs分别上涨了26.02%、17.97%,而产园REITs却以11.38%的涨幅成为“吊车尾”。相较发行价虽比2024年有所好转,截至今年5月份,平均涨幅10.69%,但相比保障房REITs65.92%、消费基础设施REITs51.80%的涨幅而言,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同时,根据2024年各产园REITs年报梳理统计,目前园区类REITs中,中关村估值缩水最为严重,且净利润为-33238.76万元,租金下跌、大额折旧和运维等成本,较大程度影响了园区公募REITs的净利润。
在国内经济最发达城市的产业高地上,资源禀赋最好的一批园区资产,在过去一年面临基金净资产普遍下跌,净利润总体为负的窘境,其所代表的行业趋势不言而喻。
3.企业业绩市场:从增收不增利到集体亏损
伴随园区各大上市公司2024年财报陆续发布,在统计的20余家上市企业中,共计实现营收2854.50亿元,同比下降了10.5%;其中10家公司连续三年营收下滑。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盈利210.94亿元到2024年亏损40.76亿元,同比大跌140%。
虽然下降的原因各有特殊性,比如东湖高新,营收下降77.05%,主要是因为剥离了原先的主营业务工程建设板块。但共性原因还是因为受到整体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加剧和地方政府负债水平管控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企业扩张意愿低迷,企业缩减办公、生产场地需求,产业园租户续租、扩租动力不足,甚至出现退租潮,产业园区收益普遍下降。
尽管上市公司都在年报中提出积极转型,应对行业变局。但是当变局真的来临的时候,才会发现转型也并没有预想中那般顺利。这就是目前行业和企业所面临的惨淡现实,整体经济不振,地缘政治动荡,地方财政拮据,实体产能萎缩之下,产业园区市场整体需求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
当“最好的产业园项目也扛不住”成为行业共识,这场租金与出租率的双降风暴,早已不是简单的周期波动。在经济总量趋稳却结构承压的背景下,产业园区正经历从“空间生意”到“产业生态”的底层逻辑重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1.从“综合开发”到“专业运营”:垂直赛道里的逆周期突围
当核心城市产业园空置率普遍突破20%甚至30%时,专业园区正走出独立行情——2024年核心城市专业园区出租率普遍高于综合园区8-10个百分点,这种“专业致胜”的逻辑正在被市场验证。
中部某园区深耕生物医药领域,配套GMP中试车间、临床试验中心、动物房等专业设施,2024年引入FDA认证咨询团队后,一举吸引12家创新药企入驻,单位面积税收贡献提升3倍,出租率常年维持95%以上,租金较综合园区溢价40%。这印证了一个趋势:当“大而全”的开发模式遇阻,“小而精”的垂直运营正成为破局关键。
2.从“传统招商”到“资本驱动”:用投资逻辑重构政企合作
2023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后,“以税招商”退潮,“以资引智”兴起,各地正探索“资本纽带+产业培育”的招商新路径。广州开发区2025年推出“种子直投”政策,允许单项目最高出现100%亏损在行业内引起广泛讨论。
头部园区开发运营商也在探索招投一体的模式。东湖高新联合硅谷天堂、华工明德等专业机构设立产业基金,以LP身份参与投资,聚焦早中期科技企业,单个项目投资不超过基金规模20%,控制风险的同时精准孵化;同时要求基金投资园区企业比例不低于50%,通过“资本纽带”吸引企业入园,形成“投资-孵化-入园-增值”循环。
3.从“硬件投资”到“生态赋能”:“盖厂房”到“造雨林”的质变
这两年以“生物医药”为主题的园区纷纷入市,一般开发主体会在传统“盖房子”的基础上花几千万投入一些生物医药专业化设备设施,而当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都如出一辙时,硬件投资的边际效益便递减了,这时候,生态赋能才是资产增值的新引擎。真正成功的生物医药园,如张江药谷、苏州BIOBAY等,不仅是专业化设备投资,还需要更多产学研资源、产业基金、临床试验的条件,甚至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这种模式才能让园区不再是物理空间的提供者,而成为创新要素的整合者。
从载体空间驱动到产业生态驱动,产业园正在经历从“空间生意”到“产业赋能”的深层跃迁。虽然当下市场环境下做得再多也抵不过一句“打五折”、“免租金”,但当张江药谷用生态厚度支撑估值,当广州开发区用资本勇气绑定未来,当专业运营成为生存基础、生态赋能构建竞争壁垒、资本运作加速产业培育,这不仅是模式的迭代,更是整个行业向“产业经济逻辑”的深层跃迁,虽然过程起伏,但相信最终能够穿越周期。
多地密集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2025-06-27公积金支持购房力度再加大。发改委: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025-06-27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新的储备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有信心、有能力把外部冲击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5年五月房地产大事件盘点
2025-06-24回顾,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财政部:1-5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281亿元,同比下降11.9%
2025-06-23契税1949亿元,同比下降16.2%;土地增值税2031亿元,同比下降16.8%。报告|5月大中城市租金水平持续下降
2025-06-20租金延续“跌多涨少”局势。自然资源部: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18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2025-06-192.4万宗存量房地产用地纳入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一地一策”清单。5月各线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2025-06-18新房杭沪领涨,二手房仍“以价换量”。高层最新部署: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025-06-16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扎实有力推进“好房子”建设。
- 09:33
- 09:29
- 09:27
- 09:26
- 09:23
- 09:23
- 09:21
- 09:20
- 09:19
- 09:17
- 08:49
- 08:42
- 08:39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