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刘欢 2022-03-09 10:20:19 来源:中国建设报
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遵循。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着力推进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和建筑领域碳达峰目标行动,将“零碳”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过程,大力发展零碳城区、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工厂和零碳建筑。通过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出台激励措施,发展绿色金融,提升技术水平,打造一批零碳示范项目和示范片区,推动城市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结合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探索绿色城区零碳升级,在西海岸新区打造零碳先行区试点、在中德生态园打造零碳园区试点、在奥帆中心打造零碳社区试点、在邮轮母港打造绿色港区试点。建设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零排放工厂,实现废水、废气、废热和粉尘的100%回收利用,达到全利用、零排放的目标。
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重点合作园区,通过引入德国标准建设示范项目、加强顶层设计绿色规划引领、对标德国理念实现技术突破、加深国际交流搭建产学研体系等措施,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发展。建设中德未来城“零碳试验区”,100%建设被动房和三星级绿色建筑,建设“智能绿塔”,示范光储直柔等技术应用,探索区域零碳实施路径;青岛自贸片区核心区域将打造碳中和示范园区,通过低碳建筑集群规模化示范、全国首个园区级碳足迹平台、国际领先的“源网荷储”应用、全国最大的光储直柔试点、100%电气化和碳标识制度等技术路径,为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解决方案和重要示范。
奥帆中心作为零碳社区试点,通过对区域内建筑和周边区域进行用能和碳排放调研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零碳社区建设方案,包括利用海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污水源热泵、光储直柔、工业余热等技术,降低建筑供热供冷能耗,提升系统设备能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智慧化管理,实现建筑运行阶段的零碳排放。
青岛市还开展零碳工厂试点,5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零碳工厂位于李沧区滨海路,占地面积158亩,总投资5亿元,建设过程充分利用各类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以零固废、零废水、零废气、零废热、零能耗为目标,实现建筑废弃物100%的资源化利用,产出性能优越、健康环保的再生建材产品,可降低约50%的成本。每年能够节约建筑废弃物填埋土地500余亩,减少对1500余亩土壤和地下水源的污染,降低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18万吨左右。
在零碳建筑方面,青岛市要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建成绿色建筑7000余万平方米。引导绿色生态城区内大型公共建筑及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科教文类公共建筑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引入了全球著名的“德国荣恩建筑事务所”,不断扩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试点规模,并在新建城区内实施区域性推广。将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和即墨区四区作为超低能耗建筑重点发展区(市),在“十四五”时期推广实施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并在上述四区内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示范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
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2023-10-23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土拍规则生变,或重回价高者得?
2023-10-20土拍规则调整顺应市场变化,4城取消地价限制。最高发放3万元!郑州高新区发布多子女家庭购房补贴办法
2023-10-20二孩家庭给予一次性2万元/套的购房补贴;三孩家庭给予一次性3万元/套的购房补贴。9月份郑州商品房销售8608套,销售均价12304元/平方米
2023-10-2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4961套,销售面积60.02万平方米,销售均价11513元/平方米。9月房价:下跌态势有所遏制,一线城市回稳趋势明显
2023-10-19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南京出台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新政
2023-10-19进一步激发存量房市场活力,保障存量房交易资金安全,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上海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套数认定标准
2023-10-19明确了首套住房和第二套改善型住房的认定。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仍然有坚实的支撑
2023-10-18房地产的调整是有利于房地产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
- 12:48
- 12:21
- 11:56
- 11:54
- 11:45
- 11:45
- 11:34
- 11:09
- 11:01
- 10:57
- 10:49
- 10:46
- 10:37
- 10:27
- 10:19
- 10:10
- 10:02
- 09:59
- 09:50
- 09:48
- 09:39
- 09:08
- 09:05
- 08:58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1571.9点
- 0.13%
- -0.91%
日期 | 指数 | 环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