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之殇:城市在天灾面前如此脆弱,韧性城市任重道远

市场许倩 2021-07-28 10:20:12 来源:中房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教训实在惨痛。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按照最严酷的极端天气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建立第一时间响应机制,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原则。

  极端天气事件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带给死难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是百分百难以抹掉的痛。这次郑州遭遇极端强降雨就是如此。

  7月26日,邹德强确认遇难。他是7月19日和同事从上海到郑州出差,20日乘坐郑州地铁五号线的一名遇难乘客。

  7月20日,极端强降雨导致雨水倒灌入郑州地铁站,地面交通停运,地下车库被淹,汽车在洪水中漂来漂去。

  一场大暴雨,考验一座城市。在这场极端大暴雨面前,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排水系统、地下空间设计,都显得太无力。

  舆论在第一时间也提出疑问:5年前,郑州就在试点建设海绵城市,为什么看不出“海绵”的作用?

  郑州市政府信息显示,2016年郑州成为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2018年提出投入534.8亿元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示范区)面积占城市面积23.6%。

  今年5月郑州日报的一则报道称,自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以来,郑州全市共计消除易涝点125处,消除率77%。

  “海绵城市并非万能。”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认为,完成海绵城市目标,并不意味着城市永久不内涝,而是将城市的雨洪安全标准进行了提升,改善了局部的薄弱环节。此外,试点城市并非所有城区都纳入试点建设。“即使是几百亿元都投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也不是解决今天这种极端的降雨。”

  “这次降雨千年一遇,一天降了去年全年1/3的雨量,这时候如果只谈工程方法、设施建设标准,是脱离实际的,脱离了时间尺度和风险概率,重要的是救灾。对于千年一遇的灾害来说,我们不大可能通过日常防范来抵御,尽量做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市政院副院长吕红亮表示。

  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左其亭解释说,“海绵城市要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一定作用,像郑州这么大的洪水,海绵城市是应对不了的。”

  左其亭说,“就像一小块海绵,你倒一碗水它可以吸进去,但如果你一次倒一桶水,它就吸收不了。海绵城市的作用不能夸大,通常海绵城市的设计有一定的蓄水标准。比如几年一遇这种等级是可以应对的,超过这个标准,它就没办法了。而且海绵城市一般是‘小洪水起大作用,大洪水起小作用’,洪水越大,它的相对作用就越小。”

  根据郑州市2017年发布的《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在水安全方面,标准为:城区与航空城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50年一遇;其他规划区的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规划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

  据郑州市气象台分析,从气候学角度来看,此次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规划同时在对郑州多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对应设计降雨量等指标分区分级分解上,对多区域和流域的设计降雨量均在15.7-26.5毫米之间。

  但此次降雨,仅20日16-17时,郑州雨量就达201.9毫米,几乎是海绵城市设计雨量的10倍,而17日至20日三天雨量更达617.1毫米,与郑州市一年的降雨总量相当。

  毋庸置疑,这次沉痛教训也说明,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城市规模已发展为特大、超大级的城市而言,由于人口集中、资源集聚能力强,遭遇重大灾害的时候暴露度更高,损失更大。

  实际上,进入汛期,并非郑州,不少城市内涝早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难题。

  除了不断建设海绵城市,构建更完善的排涝系统也是解决内涝的根本。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胡刚表示,雨水管网是当前排涝的主要手段,作用非常大。在老城区,由于以前雨水管网口径比较小,不能在暴雨时充分排水,造成涝灾。老城区管网扩容比较难,浅层地下已有大量建筑桩基和地下车库,“所以建设深隧很有必要,而且现在挖隧道工程技术已经成熟,投资也不是很大。”

  在洪涝灾害面前,多位专家认为,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是基础。除规划方面要防控在前、减灾在后,还应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例如,通过扩大气象临报的覆盖面,在可能的重大灾害来临前,提前预警,做更宽松更保守的预案;同时加大预演预案工作,让老百姓知道遇到这种极端的情况该怎么办,什么灾难等级首先是保命,什么条件下尽可能保住财产,什么情况下要避免财产损失。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发布的中国“十四五”规划中,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中提及“韧性城市”。规划要求:“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是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郑州暴雨,让城市文明在天灾面前如此地脆弱,推进韧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2023-10-23 更多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