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提升城市“韧性”

观点林振兴 2020-11-19 10:48:47 来源:乐居财经

扫描二维码分享

  11月17日,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云端”举行,在郁亮参与“城市之光”圆桌会议的发言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词汇——韧性。

  到底什么是韧性城市?

  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

  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尤其是在今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以来,外界对“韧性城市”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关于“韧性城市”的相关理念也逐步深入到城市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各个层面,甚至被写进了我国中央文件。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提建设“韧性城市”。

  在郁亮看来,疫情下城市规划思路已被重塑,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政策也开始更加倾向于韧性城市、网络城市的建设。

  01网络化城市更具“韧性”

  中国是第一波经历新冠疫情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先成功控制住疫情的大型国家。 

  在应对如此突发和巨大挑战后,郁亮认为,“疫情加速和强化了中国城市此前已出现的一些趋势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中国开始呈现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散布在城市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它的设施将更加完善、功能会更加多样化。”

  当灾害来临之时,如若每个城市节点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互联互通,形成生态安全屏障,就不会出现系统性崩溃。正如生物群落和有机体一样,包含更多异质性的城市更有可能经受住预料之外的变化。

  在论坛现场,郁亮以深圳前海和上海陆家嘴为例进行阐释,起初这些地区只具备单一功能,通过升级后,现已成为融合文化、消费、办公等混合多元的城市节点。如若当某个节点出现疫情时,因节点内拥有完善的配套和服务,只需要暂时封闭该节点并保障供应。

  当然,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有机体,由多个复杂系统耦合而成。所以基于城市韧性的设计,还要关注城市节点子系统的各自运行,例如不管是一个社区、一个街道或一个建筑,都需要不断从物理空间上做功能的优化调整。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眼下,老旧小区改造、街区小巷升级等城市更新也可被视为打造“韧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原有建筑改造成更适合城市发展的功能,极大增强城市的韧性,提升城市抗风险的能力。万科显然对此兴趣盎然。

  在广州永庆坊,万科在保留岭南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引入综合业态,打造老社区里面的新建筑;在深圳17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万科采用修缮和整治的手段,植入新的业态和内容,提升片区的城市活力;在北京望京小街,万科将城市更新的边界拓展至街区小巷这类城市的“毛细血管”,把商业办公与步行街道相缝合,对整个街区进行全方位提升。

  此外,作为行业内一流的空间构建者,近些年万科做了多元业务的动作,也可以看作是围绕“韧性城市”而展开的尝试。

  随着网络型城市发展,城市节点更加完善、功能会更加多样化,就不仅仅是要求简单的砌房子和造物理空间,还需要坚持围绕城市节点当中“最关键的、高频的”场景去展开多业态的布局,包括产城、租赁住房、养老、商业、文化、教育、物流等复合业务。

  或许在万科希望的场景中,城市居民从小就可以就读万科学校,毕业后可以租赁万科的泊寓公寓,在万科的产城或商办上班,然后买万科住宅的好房子,享受万科的物业,逛万科的商场,旅游也找万科……当老了后,就去万科社区颐养天年。

  02塑造“健康”的韧性城市

  此次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健康”二字深刻触动人心,使得每一个人对居住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大幅提升。郁亮有着直接和深切的感受,“疫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从关注眼前的衣食住行,转变为更加关注长期的健康。”

  在具体推进路径上,他从社区、建筑和服务三个方面,阐述了该如何为城市和居民构筑“健康”的保护伞。

  在社区层面,除了应该增加符合健康和卫生安全的功能,更应该思考的课题是,当社会走向智能化,如何以人为本、让科技更好地为人服务。

  以万科为例,疫情中的一个设备改良是,研究探索用“无感通行”系统加上“无接触”电梯,既能降低交叉接触染疫风险,也便于保证老人儿童的无障碍通行。

  在建筑层面,应该从关注建筑的性能指标,转为更加关注健康标准。过去无论是国际的LEED标准或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均是站在空间本体的性能角度思考,但如今则需要更关注人本身的健康和体验。

  万科正在结合国际上的WELL健康建筑标准(包含空气、水、营养、光线、健身、舒适度、意识七大指标)与中国现状进行实践。例如,过去东北房屋为节能和采暖效率会注重密封性,但因雾霾和疫情,万科为房屋加上了机械排风系统,每2小时全屋可完成一次空气循环,做到在保暖基础上也注重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在服务层面,房屋建成后的物业管理也同样要注重健康。经此疫情,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社区的自助互助可以减轻城市负担,同时,高品质的物业服务不仅关系平日居住体验,在非常时期还将成为保障业主安全及生活的重要防线。

  在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期间,封城、封闭小区,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万科物业冲在防疫第一线,向业主居家隔离提供丰富的物资支持和生活保障服务;待疫情结束后,万科仍然将物业管理发挥更大作用:组织定时定期的消杀,进出管控,监测体温,将部分控制疫情扩散工作在社区范围内来自我解决,减少城市的压力。

  总之,在韧性的视角下,用健康为城市赋能,使城市逐渐成为具备“生命”概念的有机体,这是城市能更好地应对未来不可预知风险的要义所在。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2023-10-23 更多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

(2023-02)

1571.9

  • 0.13%
  • -0.91%
日期指数环比同比
2023.011569.9-0.97%-0.14%
2022.121572.1-0.92%-0.11%
2022.111573.9-0.12%-1.08%
2022.101575.8-0.20%-1.01%
2022.091579.0-0.02%-0.87%
2022.081579.3-0.04%-0.62%
返回顶部